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标准_国际货运代理业务

课程标准_国际货运代理业务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课程标准
***:**
外语与旅游系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用
2013年 02月
目录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 (2)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2)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2)
二、课程目标 (3)
(一)课程总目标 (3)
(二)课程具体目标 (3)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4)
四、实施建议 (8)
(一)教材编写建议 (8)
(二)教学建议 (8)
(三)实施条件 (10)
(四)教学评价 (10)
(五)学业考核 (10)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1)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学分:6学分
总课时:108课时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别:理论+实践
适用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课程代码:50929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本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计划的主要课程。

本课程的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和专业意识的培养。

本课程在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知识基础上,细化出国际货运代理的知识。

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总结,概括能力,掌握国际货运代理的概念,性质和基本的业务理论知识,从而为学生参加国际货运代理考试做好准备。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主要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概论等,这些课程为学生将本课程的基本方法运用于本专业奠定了专业知识基础;本课程的平行以及后续课程主要有: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操作等,这些课程与本课程相辅相成,为的是培养学生在本专业实际操作的技能。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1.设计理念
按照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的行业特性以及行业岗位类型及工作过程设计。

由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以及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能将整个学科的系统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使学生在把握总体框架前提下,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课程内容,掌握基本理论;学会如何把这种基本理论与专业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性应
用。

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应体现以下理念:
(1)教学内容设计:体现“工作任务导向”的理念
本课程教学内容从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工作过程出发,设置了班轮货物运输,租船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国际多式联运等学习情境。

各个学习情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窜起每条主线上的行业专业知识点,培养学生业务操作基本技能。

(2)教学模式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做结合”的理念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下都设有若干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下都设置有“任务演练”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选择地要求学生进行任务演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教学的效果。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设计依据,理论内容的选取以“必须”和“够用”为主要原则。

依据一线的国际货运代理职业岗位群对国际货运代理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基于国际货运代理工作过程,以国际货运代理操作活动流程为主线,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系统地阐述了国际货运代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操技能方法。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货运代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明确国际货运代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并能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将国际货运代理知识应用于本专业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正确理解国际货运代理的含义,掌握了解国际货运代理的服务范围以及权力和义务;
(2)掌握国际货运代理工作所需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3)掌握国际班轮货物运输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单据的流转与制作;
(4)掌握国际租船货物运输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租船合同的版本与格式;
(5)掌握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单据的流转与制作,航空货物运费的核算;
(6)掌握国际公路货物运输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国际公约的区别与差异。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准确的核算班轮货物运输运费
(2)初步掌握国际货运代理市场的揽货,订舱,代理报关报检的工作操作要点;(3)能准确核算国际航空货物运输运费,能正确的认识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操作代码;(4)能够从行业同行以及承运人处获得有价格优势的运费报价
(5)能够处理瞬息万变的国际货运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3. 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热爱本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的服务意识;
(2)具有很好的国际货运代理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胜任国际货运代理工作的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4)具有与人共事的团队精神;
(5)具有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方面的竞争意识,分析判断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和科学决策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表3-1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表3-2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思想,教材内容由若干项目构成,内容展开基于国际货运代理工作过程,以国际货运代理活动流程为主线,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内容设计。

(2)教材编写尽可能与企业合作,教学项目的设计一方面要符合企业实际,另一方面要符合教学特点,便于教学。

(3)教材编写中设计的理论尽量采用案例引导形式导出,以便于实施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

(4)有利于学生备考全国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考试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选用以下教材:
《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编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年第1版。

参考书:《2002-2007年全国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真题评析》孙翠霞,苏同江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1版
(二)教学建议
1.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国际货运代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注重以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岗位任务引领型案例或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坚持“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原则,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3.教学中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教学氛围。

4.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

5.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理论知识,积极备考年中的全国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考试。

课堂时间有限,教材考试内容繁多,课堂讲授的是货代知识的主干,其它更为丰富的拓展知识需要学生每天课外坚持看教材,这样才能做到以点到面,更好的做好考证准备。

6.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图书资料,不断增大教学信息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能力范围。

(三)实施条件
1. 教学设施
多媒体教室,配备电脑网络的实训室。

2. 师资条件
任课教师须修习国际贸易,物流管理或相关专业,具有行业从业经验或行业挂职经验,或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者。

(四)教学评价
1.本课程强调目标评价与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评价的有机结合,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2.本课程的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理论考核为主,引导学生重视国际货运代理职业能力的培养。

4.本课程重视教学的总结,创新和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课程标准
(五)学业考核
考核方式:本课程是闭卷考试科目。

通过了全国国际货运代理考试的学生可以免
试。

期评成绩=30%平时表现+70%期末考查成绩
具体考核方法见表4-2
表4-2 学生期评成绩考核表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开发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包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包,加大教学过程的信息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组织教学团队,联合开发多媒体课件,共建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中各自所长,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2.拓展教学内容来源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来源多元化,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4.引导学生的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与典型案例,尽可能多地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分管领导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