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停在图甲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为了消除杠杆______对实验的影响,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然后在支点两侧挂钩码,移动钩码位置,让杠杆再一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2)探究过程中,在杠杆左端某固定位置挂一个重力G=2.5N的物体,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多次测量的力和力臂,画出F和1L的图象如图乙(注意看清两个坐标的含义),由图可求出物体对杠杆拉力的力臂______m。
【答案】平衡自身重力右让力臂在杠杆上,便于直接从杠杆上测量力臂 0.2【解析】【分析】【详解】(1)[1]图甲中,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即是平衡状态。
[2][3]为了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应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而图甲中,杠杆左端下沉,所以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4]杠杆挂上钩码后,移动钩码的位置让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让力臂在杠杆上,便于直接从杠杆上测量力臂。
(2)[5]由图乙知,当杠杆右端受到的拉力F=3N时,其力臂L=1 m 6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GL1=FL,2.5N⋅L1=3N×1 6 m所以物体对杠杆拉力的力臂L1=0.2m2.小明想测量常见的两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1)他先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次数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率η140.1 1.80.3260.1 2.40.383% 340.1 1.40.557% 440.2 1.4 1.057%①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②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保留整数),第4次实验是用____图做的(选填“a”、“b”或“c”);③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2)接着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支点处的摩擦不计)。
①他先将2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F1,机械效率为η1;②然后他将这2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与第一次相同,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将____ (选填“>”“=”或“<”) F1;[拓展]对比杠杆实验的第①②两步,判断第②步中杠杆的机械效率η2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答案】匀速 74% c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见详解【解析】 【分析】 【详解】(1)[1]测绳端拉力F 时, 应尽量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4N 0.1m100%100%100%74%1.8N 0.3mW Gh W Fs η⨯=⨯=⨯=⨯=⨯有用总 [3]第4次实验,钩码上升的高度为0.2m ,测力计移动距离为1.0m 。
则绳子股数为1.0m=50.2ms n h ==绳 第4次实验是用图c 做的。
[4]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提升重物相同,但第1次实验,应用图a 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进行试验,第3次实验,应用图c 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进行试验,第一次机械效率高于第3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2)[5]钩码从B 点移动到C 点,阻力不变阻力臂变长,弹簧测力计位置不变,动力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则F 2>F 1。
[6] η2变大,因为C 点被提的高度相同,克服杠杆自身重力所做的额外功相同,钩码提升的高度增加,有用功变大,根据100%W W W η=⨯+有有额可知η2变大。
3.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才能使天平水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及游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________g ;(3)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mL 水的量筒内,水面如图丙所示,则可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ρ=________g/cm 3;(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刚又用一根硬刻度尺设计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方案如图丁,首先用细线系在中点O 点使硬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金属块A 挂在硬刻度尺左端C处,把一块石块B 挂在硬刻度尺右端,调节石块B 的位置,使硬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石块挂在硬刻度尺上的位置为E ,如图所示。
下面是测量ρ金属的部分实验思路,将其补充完整。
①在刻度尺上读出OE 的长度L 1;②把金属块A 浸没在水中,把石块B 从E 移动到D 处时,硬刻度尺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则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
(用测出量和己知量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答案】右 27 2.7 在刻度尺上读出OD 的长度L 2 112L L L ρ-水【解析】 【分析】 【详解】(1)[1]如图甲所示,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左偏说明左盘质量偏大,则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
(2)[2]如图乙所示,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 ,游码位于2g 位置,矿石的质量20g 5g 2.0g 27g m =++=(3)[3]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330mL 30cm V ==总则金属块的体积33330cm 20cm 10cm V V V =-=-=总水金属块的密度3327g 2.7g /cm 10cmm V ρ=== (4)③[4][5]实验步骤:①在刻度尺上读出OE 的长度L 1;②把金属块A 浸没在水中,把石块B 从E 处移动到D 处时,硬刻度尺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在刻度尺上读出OD 的长度L 2;刻度尺的左端挂物体A ,物体B 挂在E 处,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杠平衡条件得A B 1 gV OC G L ρ⨯=⨯铁金属块A 浸没在水中,物体A 受到浮力作用,物体B 挂在D 处,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杠平衡条件得A AB 2gV gV OC G L ρρ-⨯=⨯水铁()以上两个等式相除整理得112L L L ρρ=-水金属4.小融和小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
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把支点定在杠杆中点的目的是______;A.抵消重力的影响 B.便于测量力臂(3)在杠杆两端挂加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
多次实验并把教据记录在表一中。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A.寻找普遍规律 B.求平均值减小误差(4)小融根据表一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次数F1/N L1/cm F2/N L2/cm11102522101203215310(5)杠杆调节平衡后,小侨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_______个钩码;(6)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是右 B A A F1L1=F2L2 6 变大【解析】【分析】【详解】(1)[1]如图甲所示杠杆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是处于平衡状态。
[2]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低右端高,要将杠杆调平衡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边调节。
(2)[3][4]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应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同时为了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可以将支点定在杠杆中点。
所以前一空选B,后一空选A。
(3)[5]为了是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应进行多次实验,故应该选A。
(4)[6]由表中数据有1N×10cm=2N×5cm2N×10cm=1N×20cm2N×15cm=3N×10cm根据表格实验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F1L1=F2L2(5)[7]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上一小格的长度为L,A点挂4个钩码,A点到O点的距离为3L,B点到O点的距离为2L,设B点需要n个钩码,根据杠杆平衡的平衡条4G×3L=nG×2L解得n=6,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6个钩码。
(6)[8]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力臂变小,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则拉力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5.小刚想粗略地测算自己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时的功率,如图所示。
(1)需要的测量工具:体重计、刻度尺、______。
(2)请帮他设计实验步骤:______(3)小刚采用了合适的方法记录数据,请帮他在空格处补上相应的数据。
(取g=10N/kg)重心上升高度h/m 质量m/kg拉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J拉上去的次数时间t/s功率P/W0.460______510______【答案】秒表使用体重计测量小刚的体重;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引体向上下鄂上升的高度;用秒表测量连续5次引体向上动作需要的时间;计算出小刚做引体向上运动时的功率240 120【解析】【分析】【详解】(1)[1]要测量功率需要测量时间,实验器材还需要秒表。
(2)[2]使用体重计测量小刚的体重;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引体向上下鄂上升的高度;用秒表测量连续5次引体向上动作需要的时间;计算出小刚做引体向上运动时的功率。
(3)[3]小刚的体重为G=mg=60kg×10N/kg=600N 做一次引体向上小刚做功为W=Gh=600N×0.4m=240J [4]小刚做的总功为W总=5W=5×240J=1200J 小刚做引体向上的功率总1200J120W 10sWPt===6.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可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两侧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并记录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