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某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某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目录第一章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2)第二章工程建设指导思想 (4)第三章工程建设实施原则 (5)第四章工程建设内容及标准 (6)第五章工程建设运行方式 (20)第六章工程建设工期计划 (25)第七章资金筹备及管理 (25)第八章工程建设保障措施 (26)第九章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27)附图:1、某村生活垃圾填埋场总平面图;2、某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剖面图;3、填埋工艺图。

第一章工程建设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某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

2、主管单位某镇政府;负责人:3、承办单位某村;负责人:村支部书记4、建设地点某村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村西南0.8公里处。

5、建设期限2010年5月起至2011年1月竣工。

6、项目村情况某村位于**市东南部,是某镇政府所在地,总耕地面积26928亩,以大豆水稻种植业为主,以水产养殖为辅。

2009年,全村大豆种植面积2.4万亩,水稻种植1.2万亩。

水产养殖面积4500亩,其中河蟹养殖3000亩,淡水鱼养殖1500亩。

2009年种植、养殖业实现收入1200万元,人均收入为5430元。

2009年被黑龙江省环保厅评为“黑龙江省环境优美乡镇”。

(二)项目背景我国正朝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发展目标不断向前迈进,在这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规模的扩大,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由于受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限制,目前我国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垃圾随意堆放现象普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给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海星镇海星村也存在上述问题,而且地位条件更为不利,距离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较远,难以实现垃圾处理设施的共享共用和有效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此,十分有必要建设一个容量较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三)项目建设村主要环境问题某村现有人口4280人。

按照**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总体规划,**村将建成中心村,未来人口要达到8400余人。

该村无任何垃圾填埋设施,垃圾只能倾倒在边沟或附近坑洼处,有的还随意堆存排放,导致产生的渗液污染地下水源,产生的气体污染空气质量,以致蚊蝇孳生,传播疾病,污染人居环境,严重影响群众身心健康。

为防止各种垃圾随意丢弃,暴露堆放,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必须通过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垃圾进行统一处理。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治理农村垃圾、改变农村环境为抓手,以建立农村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为基础,把农村垃圾处理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推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走向规范化,促进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大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创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工程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保证质量,保证工期,高标准的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努力实现工程建设的总目标。

1、公开透明原则。

工程建设要在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市财政局和环保局的共同监督下,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资质、诚信度高、能保证质量的专业单位承揽工程。

工程款项的使用也要定期逐项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广大群众公开。

2、力行节约原则。

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完成工程任务的基础上,精打细算,努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关键的地方,坚决杜绝铺张浪费。

3、力求环保原则。

要正确选择工程位置,做好防渗处理,切忌造成再次污染。

第四章工程建设内容及标准(一)建设内容1、场地现有条件该场地位于**村西南方向, 北临乡村公路,东临山丘,西、南临排水渠,呈标准半圆形状,距离居民区位置适当,北面有一条沙石道路与通村公路相连,交通条件便利。

由于该地区常年为东南季风,在此选址能够有效避免垃圾气味污染居民区。

2、项目主要建设工程①生活垃圾填埋场。

通过征用原有的废弃土地,建成一个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深5米,总容量为4.5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

②办公室、车库。

办公室面积为315.56平方米,车库面积为310.7平方米,均为砖混结构。

③场区大门、围墙。

建成一个高3米宽8米的场区大门和长约420米的围墙。

④场区道路。

对连接场区和通村公路约1000米的道路进行修整,两侧植树绿化。

⑤垃圾收集站3个。

⑥场区周围排水设施。

对填埋场内及周边做排水处理。

(二)技术路线一、垃圾处理规模1、垃圾产量预测**村现有居民4280人,预计2020年增长到8400人。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500个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统计分析,中小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在0.8-1.4kg/人.d ,大中城市约在0.8-1.1kg/人.d 左右,垃圾容重0.4-0.6t/m 3。

**村目前人均生活垃圾产量为1.4kg/人.d 左右,日产垃圾达到6.0吨。

我们预测2020年人均生活垃圾产量1.31kg/人.d ,日产垃圾11.0吨。

平均日产垃圾8.5吨。

海星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具体预测结果如下:2、填埋库容估算根据上表计算结果,海星村设计年限内城市生活垃圾总产量为3.1万吨。

我们可按以下方法计算出处理每吨原生生活垃圾需要的库容:1、每吨生活垃圾所需要的库容(V 库)为生活垃圾基本稳定后的垃圾体积和覆盖土体积,即:土稳垃稳库=V V V2、考虑到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会逐步稳定降解,导致生活垃圾的体积减小而沉降,到生活垃圾基本稳定化时,体积的沉降量(S )通常可达10~30%。

故生活垃圾稳定后的体积V 垃稳为:)1(S V V -⨯垃压垃稳=3、生活垃圾压实后的体积:垃压垃垃压=ρM V其中:M 垃 — 每日处理生活垃圾的重量,吨/日;ρ垃压 — 生活垃圾的压实密度,可按0.8吨/立方米考虑。

4、在生活垃圾稳定化的过程中,覆盖土在液体渗流的作用下会逐渐向生活垃圾中扩散,而导致覆盖土层变薄。

通常按生活垃圾基本稳定后的覆盖土层体积(V 土稳)为初期的50%,即:%=土土稳50⨯V V5、所需的覆盖用土体积:垃压土土=V k V ⋅其中:k 土 — 覆盖土占垃圾体积的百分比,k 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日填埋量,日填埋量越大,k 土越小;日填埋量越小,k 土越大。

本填埋场可取k 土=20%6、基于以上分析,处理每吨原生生活垃圾所需要的库容为: %)+-(=土垃压垃库50k S 1M ⨯⨯ρV≈1. 45立方米因此,本填埋场处理生活垃圾时,按每吨垃圾需要1. 45立方米库容考虑。

累计所需要的填埋库容为:3.10×1. 45≈4.50万立。

二、垃圾收运系统由于海星村目前没有收集及清运设施,需增设城市垃圾收集及运输设备。

根据垃圾处理规模,本次设计共设垃圾收集站1座,垃圾站服务半径500m。

人力车或小型机动车辆,用于将居民点的各垃圾容器或垃圾集中点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至垃圾收集站。

垃圾收运系统设施及设备一览表三、填埋场区设计1、填埋场区域划分该填埋场为平原型填埋场。

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场底应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以实现雨污水分流。

所谓雨污水分流就是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使填埋库区内未使用的区域的降雨与正在填埋和已经填埋的区域产生的渗沥液分开,使雨水不进入渗沥液调节池,减少渗沥液处理量,分区方案通常是与渗沥液收集系统结合起来考虑的。

平地型填埋场通常将填埋库区的场底划分为若干个矩形(或类矩形)填埋分区,每个填埋分区内场底应有一定的坡度,分区内设置导渗盲沟,盲沟中设置花管,以利于渗沥液的导排。

每个分区的渗沥液收集系统相互独立。

当分区未使用时,分区内降落的雨水并没有被污染,这时可封住导渗花管的出口,让雨水贮存于填埋库区内自然蒸发或用水泵抽至场外,而不是流入渗沥液调节池;当分区使用时,渗沥液收集系统收集的是垃圾渗沥液,需要导排到渗沥液调节池,再进行后续处理。

根据计算可知,**村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年限为2020年,设计年限内填埋场总库容4.5万立方米,填埋区平均深度为10m,地下部分平均深5m,地上部分堆高5m。

根据填埋场的地形条件,将拟建填埋库区分尺寸均100m×80m,总库容为5.77万立方米。

填埋区范围内作统一清挖,为配合场底防渗及渗沥液收集系统的布设,使场底形成相对整体的坡度,首先清除场内的杂物、部分杂填土,场底排水坡度不小于2%,在场底清整的同时要求对其进行压实。

填埋库区内地基做适当处理,并设置防渗层,防渗层上设置渗沥液收集系统。

2、防渗方式确定填埋场场址主要为第四纪冲洪水积形成的地形,现按揭露顺序自上而下分层叙述如下:①层耕土黑灰色,湿,欠固结。

各孔均见有此层,厚度0.80一1.80米。

②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具铁染,含少量锰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

各孔均见有此层,厚度0.50一4.20米。

③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具铁染,含少量锰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

各孔均见有此层,厚度0.60一4.70米。

④层亚性粘土黄褐色,可塑,具铁染,含少量锰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

各孔均见有此层,厚度2.30一10.50米。

⑤层第三系泥岩和砂岩黄褐色,可塑,具铁染,含少量锰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

土层的渗透系数在1x10-7cm/s和1x10-5cm/s之间,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要求铺设HDPE膜单层防渗,本次设计边坡防渗层结构由上至下为:600g/m2的无纺土工布一层;1.5mm厚HDPE土工膜一层做为主防渗层;750mm厚压实粘土一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10-7)。

600g/m2的无纺土工布共需8186平方米,1.5mm厚HDPE土工膜共需8186平方米,750mm厚压实粘土6140立方米。

3、渗沥液收集本卫生填埋场的渗沥液收集系统由卵石导流层及其反滤层、渗沥液收集盲沟、渗沥液收集管路组成。

填埋区内渗到场底的渗沥液先通过导流层横向汇集到盲沟内,盲沟内设纵向渗沥液导排花管,将渗沥液排到预埋渗沥液输送管内(无孔),然后通过排水检查井和提升泵井输送到渗沥液调节池。

卵石导流层厚度为30cm,粒径为20~40mm,通过设计合适的坡度来控制导流层内的渗沥液水头。

其反滤层采用200g/m2的无纺土工布,用于防止导流层的堵塞。

填埋区内的纵向渗沥液收集管埋设在盲沟内,盲沟尺寸400 mm×400mm,管道外用粒径40~60mm的卵石或碎石包裹,以增加导流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