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言稿】在全市法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发言稿】在全市法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三一文库()/演讲稿范文/发言稿〔在全市法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市法治建设暨开展“基层基础年”活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同志们:
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听了**县、**市、**县的情况介绍,听了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同志的发言,我受益非浅,很受启发,有感而发,讲三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关于什么是法治及其历程的问题。

什么是“法治”呢?顾名思义,法治就是“法律的统治”。

法治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概念。

较早揭示“法治”含义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在《政治学》一书中提出了法治的两重含义:一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二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同时,他还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

“法治”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思想理念、治国方略和社会文化形态,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和要义。

然而,作为现代政治文明核心的法治,是有特定的含义的,同时,它也有
一个形成的过程。

各个时代的“法治”概念,人们赋予它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而且,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法治”的理解和运用也不同。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
由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提出的,也就是西方资产阶级在与封建专制统治斗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现代法治,吸收了古典法治思想的精髓,并且在内涵上更为丰富。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不仅是一种思想主张,同时是一种政治制度,是一种思想、理论,也是一种制度、体制,因此“法治”是思想与制度包括体制的统一。

从宏观上说,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与人治相对应的一种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方式。

从微观角度而言,法治是一种“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和准则,在依法办事的习惯和准则下,构成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二、关于如何开展创建的问题。

法治建设的整体工作由一个专门机构来组织协调、牵头落实、督促推进,就是近几年的事,可以说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经验可借鉴,无成规可循,我们必须摸着石头过河。

这几年全市各地发展不平衡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随着法治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当渐入佳境,越做越好。

有人曾经问我,“在市委办设立专门的法治处有没有用”。

我的回答是:“在党委办公室成立专门的法治处室,我们现
在不是讨论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要讨论法治处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还有人问我,“法治处管什么”。

我的回答是:
“法治建设工作涉及到公检法司、人大、政协等有关工作以及党内民主、党内法规包括纪委、组织部等部门的有关工作,这些工作我们都涉及到,其实什么也管不着”。

所以我们现在是在干一些自己管不着的工作,“干什么、怎么干”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我们多思考、多研究、多尝试、多总结。

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整合中求发展。

法治建设与开展基层基础年活动的工作内容很丰富,涉及方方面面,涉及诸多部门,可以说点多线长面广,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部门在开展和落实。

我们法治科处要干什么、怎么干?这就需要我们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整合中求发展。

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

要像小草一样,坚韧地朝着“阳光”生长。

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和“挖掘”上下功夫,做有关部门单独做不了的工作,善于将上级的精神与本地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各地法治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局面。

二要在整合中求发展。

要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努力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工作上牵好头,在整合协调、牵头抓总上走出一条新路子。

同时,兄弟县(市、区)要加强交流,相互帮助,共同促进。

**市“各部门联动、多形式发动、多层面促动、多方位推动”的一些经验,大家可以借鉴。

二要借势造势、借力发力。

就目前来说,法治建设和开展“基层基础”年活动,就靠我们自己,我们还势单力薄,缺乏必要的力度和手腕。

我们必须讲究方法,要找准敏感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