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名词解释立轴:亦称挂轴、挂幅、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特别窄的有人称为“琴条”。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
竖式装。
一色装:画心由一种颜色的花绫、耿绢、锦绫等材料装饰。
二色装:画心由二种颜色的花绫等材料装饰,圈框或镶接或挖嵌。
三色装:画心由三种颜色的花绫材料装饰,圈框或镶接或挖嵌。
宋式装:亦称宣和装、罗汉装,其用料、用色均有具体要求,画心由米色绫隔水、古铜色绢圈、湖色绫天地头装饰。
诗堂装:画心上方镶接一块空白纸料,专用于题字赋诗。
半绫装:画心由绫圈框、纸天地头装饰。
纸镶绫边装:画心由一色纸料装饰,并在其左右各镶绫边。
绫镶绢边装:画心由绫天地头装饰,并在其左右各镶绢“通堂边” 集锦装:二幅以上小型画心,同由一块镶料装饰,或镶接或挖联。
锦眉装:画心上下镶压锦条。
间隔一色装:亦称隔断一色装,画心由一色绫料等装饰,天地头由纸或绫条间隔为两半。
框二色装:画心上下镶接绫隔水之后,左右镶与天地头相同质料的绫边。
屏条:画心由一色画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
通景屏:亦称集景屏、连屏、海鳗。
几条或若干条尺寸相同、内容连贯的画或字,分别由一色花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对联: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法作品而组合的。
卷轴:是由天头、隔水、引首、尾子将画心连接而成的。
天头:古时称为“里”,绫质,多为青湖色;隔水:古时有人称为“引首”或“玉池”,绫质,多为米黄等浅色;引首:亦称“迎首”纸质,或原白或染色,用于题字;尾子:亦称“拖尾”,古时称为“ 贉”纸质,或原白或染色,用于叙记题跋。
撞边卷:画心镶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后,上下两边镶仿古皮纸边,并将其对折粘牢,再镶接天头。
转边卷:画心与引首挖嵌在染配好的绫或绢中,在镶接带小边的尾纸。
套边卷:画心按顺序镶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后,上下两边粘包仿古色棉连纸条即“套边”,再接镶天头。
蝴蝶装:亦称蝶式,也有人称开板式。
因翻动时两页翘起,似一只展开双翅的蝴蝶,故名“蝴蝶式“。
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挖嵌在右页,左页为副页或挖嵌“对题”,自左向右翻阅,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确定。
推篷装:亦称推式。
因由下向上翻动时,似折叠的车篷,因得名。
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挖嵌在下半开,上半开或空白、或挖嵌“对题”,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确定。
经折装:四条画心同时由一张镶料挖嵌,并留半开空白页。
然后,左右交替折呈五页相连状,称“两半开”。
平开册页:是一种不加任何饰料,直接由宣纸托合的简易装饰。
转边册页:其嵌身料为绢或绫,不是采用通常的套边,而是以转边的方法解决脱丝毛边,故称转边册页。
册面:既本册页的封面与封底。
怎样从装裱形式来辨别书画的真伪裱与书画本身的关系要间接一些,但有时也可作为鉴定书画的有力佐证。
各个时代的绫、锦,其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式样也有出入。
前人的收藏印多盖在裱件的接缝上,这就必然同装裱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如著名的宋“宣和装”,故宫博物馆藏的梁师闵《芦汀密雪图》是个较典型的例子:玉池用绫,前、后隔水用黄绢,白麻笺作拖尾,连本身共五段。
玉池和前隔水之间盖“御书”葫芦印,前隔水与本身之间盖双龙玺及年号玺各一,本身与后隔水之间盖年号玺二,拖尾上盖“内府图书之印”,共用七玺。
“宣和装”虽有例外,但这是比较标准的格式。
不少赝迹上的伪宣和玺,往往是漫无规律,乱打乱盖。
金章宗也用七玺,染清标常在前、后隔水上用两印。
乾隆用五玺、七玺、八玺、十三玺不等。
这些都各有他们的习惯。
裱工的一般情况是清中叶以前卷子拖尾短,所以比较细;嘉、道以后拖尾长,卷子就粗了。
民间裱工南北传授不同,手法亦异。
熟悉了以后,几种有特点的装裱不用打开书画便能知道是何时、何地的裱工,乃至是哪一家的藏品。
旧时北京的装裱匠人,手艺相当高超,旧书画虽然破碎至不可分辨、或者脆到几乎一吹即散,仍能装裱如原装。
这类不太完整的书画经装裱后,如果悬挂或正视,都不会看出有什么破绽。
如果向阳处由背面看,则原形毕露。
所以,如果遇到裱得很厚,或者装在镜框之内的书画,就一定要特别注意。
也有的作伪者采取金蝉脱壳的办法,保留原装裱,挖出书画本身将伪本嵌裱进去。
鉴别这类书画,则不能仅凭装裱来断定其真伪了。
裱画也需细中有细1、暂不装裱的书画片不可随便折叠摞起,否则存放时间一久就会从折叠处折断,或在折处留下黑色折痕,以至装裱后影响美观。
如果要临时欣赏,切不可用图钉钉于墙上或用浆糊粘于墙上,否则会直接损坏书画片。
正确保存书画片的方法是:可将书画片下面衬一层幅面相当的薄宣纸或皮纸,以纸卷为轴将书画片卷起,并用白纸或塑料膜包装,放在画盒内或书橱内。
2、书画装裱后更应妥善保存,存放在地方首先要考虑防潮、防蛀、防鼠、防霉烂、防玷污等。
可将每件书画装入一个塑料袋或布袋,也可用白纸包好,存放时要平放,切勿竖置,更不要在书画上面放置重物使书画受压。
如果有条件,可根据书画规格配制画盒,并在盒内放些樟脑和吸潮剂。
3、书画裱件存放时不宜卷得过紧或过松,更不可反卷。
如果卷得过紧,天地头两侧就会留下画心与边料接缝的压痕,影响书画的美观,还可能导致裱件的变形或出现脱落;如果卷的过松,容易折毁书画;如果反卷,会使书画出现一道道折痕,特别是古旧书画损害更大。
4、悬挂和展示书画时要谨慎从事。
悬挂书画时要一手持画钗挑住画绳,一手托住书画未展开的部分,然后慢慢放开来将书画挂起,取下画钗。
展示书画时要一人牵引画绳,另一人两手持轴头将书画展开,切忌两手向上持书画中间部分,否则手5指会将书画划出折痕。
对于无轴头的书画作品,展示时要用两指夹住,使画件从指缝中通过。
此外,还应注意,书画不宜长期悬挂,挂一段时期后要卷起收藏一段时间;对久存的书画要定期挂出来通风。
5、展示手卷、册页更要加倍注意,因手卷、册页的装裱较其他书画的装裱复杂。
手卷在展示时要放置平整的案头或桌子上,注意案面或桌面不应有水点或脏物。
手卷展开时不宜展得过长,要边展边卷。
册页展开时最好不用手指翻,可用一个光滑而无毛刺的竹条插进册页夹页之间翻页。
册页一般较厚,开始翻页或翻到最后几页会出现两面簿厚不均,两页之间悬空,此时如果不注意压住幅面中间的悬空处,则易造成折断现象。
6、保管已经破损的古旧书画更要谨慎,一时不能修复的不要随意展示,以避免书画再度破损。
如果是已破碎的书画则更要防止散片丢失,以免给将来修复带来困难。
无论是新旧书画,只要原裱尚能悬挂,画心尚无破损,一般不要急于揭裱修复,因揭裱一次就会对书画的纸素损伤一次。
如果原裱书画脱落或画心破损严重,则应及时进行揭裱修复。
揭裱古旧书画应注意的问题揭裱古旧书画,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揭裱古旧书画应选择温润潮湿的季节进行。
阴天下雨之际更为得手。
如果在天气十分干燥之时揭心,心子的水分则很快被蒸发,如不及时洒水,揭过的部分会出现干裂翘起,未揭的部分也因失去水分而无法继续进行。
但时时洒水,又使心子反复伤水,于书画不利。
在干燥的天气里,残破,断裂的书画经托心上挣子后,也极易发生挣裂;起心时,边际易崩裂在挣子上,伤及画面;更有甚者一插起子,心子便自然崩作几块,造成不堪收拾的后果。
第二,古旧书画在洗心时,切忌画面朝上进行。
画面比较残破和纸素已经变酥的书画在洗心时,一定要在心子下面先铺一层塑料膜,在心子上面再敷一层皮宣纸。
并且水量不宜太大,洗的次数不宜太多。
以防心子再度破损或使原来破损的部分移动位置。
破损十分严重的书画心,洗心时应备加谨慎,或免去洗心工序,经闷润后直接揭心,以防不测。
第三,揭心时,要求心静气和,精微细致,如同医生给病人动手术一样,万万不可粗枝大叶和急于求成。
如果身体不适,精神不振,或心情烦躁,情绪不佳,都不可从事揭心。
初学装裱者和技术不熟练者,亦不可从事揭心。
第四,有的古旧书画名迹因破损程度较大,伤及内容亦比较严重,故接笔难度很大,或“全非其人”,技术欠佳,把握不足,也就不必再行全色了。
如果搞得不好,反而大失其古,得不偿失。
第五,古旧书画经托心上挣子时,勿使画面朝外。
一则可避免棕刷与心子接触划出印痕;二则可防止心子的残破处和断裂茬干裂翘起。
第六,幅面残破和纸素变酥的古旧书画在覆背时,要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
不论座覆还是搭覆,都要控制浆糊的用量,减少覆背纸的水分。
座覆上画时,心子部位要垫一层宣纸,棕刷不可接触画面。
排刷覆背时,心子下面也要垫纸,以防心子残破部分受湿后脱落于案子上,造成较大的损失。
第七,古旧书画在重新进行装裱的各道工序中,一定要精心操作,轻拿轻放。
如稍有不慎使心子打折或操揉,便出现再度损伤的不良后果。
第八,残破,断裂程度较甚或纸素变酥的古旧书画,如果系中小幅面者,最好改裱为镜心款式,镶于镜框,便于欣赏和保存。
如果装裱成轴,时而展卷,于书画寿命不利。
怎样评品装裱质量总起来可概括为:根据画件实际情况与要求,确定装裱形制及装式;保护书画与装饰书画相结合;恰当处理装裱与书画之间的宾主关系。
将上述原则渗透到各道工序之中,其质量要求便是评品的标准。
有人简称为平、软、薄、光四个字。
“平、软、薄、光”四字一、裱工精细:镶缝及各种接缝相等。
画心与镶料裁切齐准,不伤画意。
印章、落款不走形。
天地杆配装合适包粘紧实。
砑背光亮。
整个裱件厚薄适度、柔软手感好。
二、舒展大方:裱件的尺寸,长宽比例合理,既要考虑人们的观赏习惯,又要适合陈列的要求。
三、色调谐调:画裱之后,要有整体感。
冷(蓝、绿、紫等色)暖(红、橙、黄等色),适度,深浅得当。
四、平整洁净:画心光洁不沾污,色无脱落,墨无洇散。
关于裱件平整与否,是人们谈论最多、接触最广,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的“疑难症”。
单从观赏效果讲,平整与否,能够说明装裱水平的某些方面。
但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平与不平不能代理装裱质量的全部。
首先应该平整所产生的影响。
除此之外,气候的作用更不可低估,还有收藏问题。
这几方面因素,均可以导致裱件出现不平整,因此,当裱件不平整时,应作科学分析,既不片面问罪于客观因素,也不能一概而论装裱不佳。
鉴于此,平整如板保持不变的裱件是极少见的,一般讲前后弓翘10度左右的裱件,都属于平整范畴之列。
怎样学习书画装裱自古以来,装裱技术一直处于保守的状态,多为父子相授,祖孙相传。
外人欲从事这一职业,必须经过拜师,做几年学徒,方能出师,进行独立操作或单立门户进行经营。
随着装裱业的发展和各类舆论媒介对装裱技术的广泛传播,这种“拜师学艺”的陈规被逐渐打破。
人们可以通过在装裱专业单位就业,或参加装裱培训班,或通过参加实习,或根据专业工具书和录相自学等方式学习装裱技术。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学习装裱,初学者开始往往感到比较简单,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并不是所想象的那么难。
这是由于对这一传统工艺缺乏深刻认识而造成的错觉。
作者对学习装裱的认识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难,而且越干越难。
所以在学习装裱的过程中,需要有决心,下气力,肯于动脑,善于总结,胆大心细,一丝不苟,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