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读后感600字_600字读后感
《感动中国》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姚明、杨利伟、任长霞、林浩等十二位杰出人物的感人故事。
他们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学习楷模,他们的事迹震撼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
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姚明了,他身高2.26米,是名符其实的中华擎天柱。
他是历史上第一位没有美国篮球背景而成为NBA状元新秀的国际球员。
这一刻成就了众多中国人的梦想,而在那个篮球巨星云集的国度里,国外友人称姚明为“明王朝”或“移动长城”。
纵然获得此等殊荣,姚明始终明白自己是祖国的一分子,只要祖国一声召唤,他就会不辞辛劳立即回归,几乎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中国男子篮球队的国际大赛。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姚明连续两次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
他的肤色是祖国土地的颜色,他的血液里流淌的是代表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长江和黄河,他在国内外赛场上奔跑、扣篮的英姿也像雄鸡一鸣惊人的嘹亮歌喉。
2008年汶川大地震爆发了,姚明第一时间向地震灾区捐款,并成立姚明基金会帮助灾区进行校园重建。
姚明提倡的是一种大爱,是既向世界上证明自己的同时,也不忘却家园哺育之恩的博大胸怀。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林浩,是一个和我同龄的小男孩,个子小小的。
他在去年汶川发生的八级地震中成功自救后,又返回危机四伏的废墟中抢救出两位同学,被砸伤脑袋和手臂,并被掩埋在重又垮塌的楼板之下,后获救。
几个小时,林浩不停地扒出一块又一块的砖头。
他手脚并用,甚至瘦弱的肩膀都被当成与震魔斗争的武器。
有大人让他赶快离开这个危险地带,他置若罔闻,甚至有人过来拽他,他挣脱了继续投入战斗。
一个九岁的少年仅仅靠一双手,从结实的废墟堆里,从震魔的嘴边,抢下了两条年轻的生命。
当他成为抗震小英雄时,林浩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我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林浩始终不认为自己是英雄是偶像,他坚信自己只是做了一个班长应该做的。
林浩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与姚明同为旗手出场,淡定从容,把一个中国少年的无畏与坚强、成熟与责任感,完美地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
在如此盛大的仪式中,穿白色T恤和短裤的林浩丝毫不怯场,他自然地环视着观众席,冷静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仿佛他参加的不是奥运会开幕式,而是周末的郊游,那一份镇定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位世界冠军。
林浩和其他许多灾区的孩子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回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天,身高2.26米的姚明、1.18米的林浩,当这一壮一少、一高一矮同时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入鸟巢时,在啦啦队和观众们的喝彩声中,这位擎天巨人携着林浩的小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一位是享誉全球的篮球明星,一位是英勇无畏的少年抗震英雄,最高和最矮在人们眼中已经没有差距。
在我心里,他们同样都是感动每一位中国人的英雄,都是伟大的巨人。
《感动中国十二位杰出人物的感人故事》读后感作文300字_叙事作
文
这个暑假我读了《感动中国十二位杰出人物感人故事》感触很深,他们有的是运动员,有的是农民,有的是警察,有的甚至还是个孩子,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迹,让我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1980年9月12日傍晚一颗巨星落地,他就是我们今天心目中的篮球巨星——姚明。
他的父母造就了他天生要打篮球的体魄。
当姚明还未满9岁,他就走上了篮球之路,11岁就进了体校。
13岁进了青年队,训练时他非常勤奋好学,从来不偷懒,常常是汗水浸透了衣服。
他特别崇拜体坛名将李宁,1984年的奥运会体操比赛中李宁赢得了6枚金牌的成绩,深深的触动了他。
姚明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加入国家队,为国争光。
2002年在美国上演了一出“个人秀”博得了一致好评,在休斯敦火箭队挑战中,使姚明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没有美国背景而成为NBA状元的国际球队。
“明王朝”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每次打球,球场上身披11号“战袍”的姚明总是最炫目的。
面对强手他总是告诉自己对方并不可怕,大家都是运动员。
2002年,他背着巨星的压力,代表林斯敦火箭队正式参加NBA常规赛。
近战掘金队,比赛开始了,姚明在汗水、哨声和掌声中寻找机会,看到这里,我的心紧紧地栓在姚明的身上,为他加油、助威,仿佛我身临其境一般。
姚明身材高大却非常灵活,有机会拿到球,成功就向他招手,尽管截挡的队员像推土机那样向他冲上来,他都会稳定情绪,一会儿运球,一会儿做假动作,躲闪对方球员,寻找投篮的机会。
我仿佛看到了一道优美的抛物线跟随篮球滑入了篮球筐,这是关键的一球,全场沸腾了,姚明发狂了,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球场上奔跑着,他拿下了全场的最高分。
他赢得了肯定和尊严,吹响了“明王朝”的号角。
姚明虽然在美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却从没有忘记祖国的召唤,2003年他暂离NBA,回国参加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面对枪手韩国队,姚明抓住机会灵活应变最后以106:96的比分击败了韩国队,姚明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流下了热泪他为国争光。
姚明的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我。
他成功了,但成功的背后有有很多辛酸和艰苦啊!他告诉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他的精神非常可加,没有大牌的架子,他很谦虚,有团队精神。
他说,他能打胜仗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整个团队密切合作的结果。
我要学习他这种精神,一滴水算不了什么,只有一滴水汇入大海,才能波涛滚滚,汹涌澎湃。
人民卫士——任长霞的事迹让我感动万分,一个公安局局长肩负着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重任,她爱憎分明,对罪恶行为痛恨至极,不论千难万险都要铲除害人虫。
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一切挺身而出。
查案情,抓凶手。
她清正廉明,不被金钱诱惑,布下天罗地网。
在她强大的攻势下,罪犯纷纷投案自首。
一举抓获为首的罪犯。
她是人们心目中敬重的女局长,正如光荣匾上写的“警戒女英,不让须眉!”
任长霞是人民的父母官,爱民如子,群众有困难她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排忧解难,他的心里只有人民,她把一生都献给了人民,却很少留给家人,他不爱她
的儿子吗?不,是因为她太爱人民了。
山区儿童要上学,他帮助建起希望小学收养孤儿,她关爱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把他们看做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这些孩子的心里她就是他们的妈妈,是他们心中的一盏灯。
她心里有百姓,救民与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英明流芳百世。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
在这场地震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
林浩,是这次抗震救灾中最小的英雄,面对镜头,他十分谦虚,并不觉得和别人特殊,其他人要把他当作偶像,他说我不要做偶像,我自己也有偶像。
地震发生的时候,他镇定地告诉周围的同学们不要慌,要坚持下去,然后鼓励同学们,带他们唱国歌,然后,他开始自救。
当他爬出来后,又钻进废墟,救出了两名同学,而自己却被砸伤了脑袋和手臂。
感动我们的人物,远远不止这些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无数的人,值得我们感动。
让我们一起向他们学习吧!
《感动中国颁奖礼》观后感300字_观后感
我看完了《感动中国颁奖礼》,看完了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有病危时刻坚持工作的林俊德,有孝顺母亲的陈斌强,有帮助农民工的陈家顺……最让我感动的是舍身救人的张丽莉老师。
那是一天下午放学,黑龙一江一佳木斯第十九中学老师——张丽莉正在疏理同学放学。
一辆客车撞向了初三(2)班的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老师挺身而出,用力把学生推开,结果车轮从张丽莉老师的大一腿上碾了过去,肉全部翻卷了起来,地上全是血,惨不忍睹。
后来张丽莉老师被迫做了高位截肢手术,才活了下来。
她在昏迷中,还想着那些孩子,还在关心着他们有没有受伤。
正如颁奖词所说:“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
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一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老师是传递知识的人,在危急时刻,也是保护学生的人。
主持人把张丽莉老师的事迹说了一遍,在场的观众无不热泪盈眶。
我想:张丽莉老师舍生忘死地救学生,不仅给她的学生上了一节课,也给全中国人民上了一节课,令人敬佩!
评点:师魂是那一滴水折射的光。
以自己的柔一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一爱一赞歌,最美老师用行动诠释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