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诺贝尔奖数学建模分析

诺贝尔奖数学建模分析


二、问题分析
问题一分析:对于关于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生物奖,文学奖和经济奖的名单, 国籍以及菲尔兹奖,图灵奖的名单,国籍等资料,可知这三个奖项 之间的关系与国籍的不同联系较大,于是可由随时间变化,以及在 不同国籍下的获得的数量,来比较这三个奖项之间的关系。 问题二分析:由问题一可推断获奖因素主要由该人所处的国家来决定,而我们衡 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时,不仅要从该国家的科研投入、输出分析, 也应该对该国家现阶段所处的经济环境来着手,因此我们选择了 GDP、R&D,以及科研机构、综合大学在全球的比率来衡量该国家是 否能得奖的能力。 问题三分析:从问题二中所建立的模型,我们可以将中国历年的数据代入,粗略 地预测出大陆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
P = 494.13ln X 1664,6
x2 0.0352x1 276.08
最终建立的模型数据如下
y
10.11ln x
494.13ln x1x2 1664.6
1
1866.16 1910
100
满足限制条件x2 0.0352x1 276.08
四、符号说明
符号 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获奖人数 获奖情况的指标 L log m N 年份
N
L
t


x1 t
世界前30名科研机构数 /30
世界前100名高校数 /100
GDP t函数
R & D投入 t函数
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 均为实验拟合的数据 常量,其中 m 10
8
x2 t
下面给出本次计算机模拟过程中的图表,原始数据将在附录中给出:
(3) 根据中国大陆的现有情况,我们修改了两个系数 , ,并将中国历年 GDP 与 R&D 投入情况作了函数拟合:
并根据(2)的结论得到下面的推断: 由于我们要借助(2)的模型计算出中国获奖的时间 t ,因此要将(2)中的因素转 化为时间的函数,我们给出计算结果:
题目:大陆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
摘要
本文针对问题要求,通过利用最小二乘法多项式逼近,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的逼近,在 excel 软件中得到各种需要的曲线的拟合,得出了较为合理的解答。 第一问中,我们通过对题目的理解以及合理假设,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比较曲线与 曲线之间偏差程度的问题,并利用 excel 软件求得了在同一时间下诺贝尔奖的获 奖情况变量函数与图灵奖,菲尔兹奖的变量函数呈线性关系 ,并且拟合的相关系 数非常接近 1。 第二问中,通过在各种不同领域的比较中,我们认为诺贝尔奖与该国家的经 济发展、科技投入等因素有重要关系,我们通过对 GDP、R&D,以及科研机构、大 学等这些科技、经济因素的数据,最终建立了总的诺贝尔奖获奖情况与各种相关 因素的模型。 第三问中,我们将中国的相关数据整合出第二问中的函数关系,并且通过该 模型预测大陆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为 2123 年。
M kt b
dL j dLi 8b k 2 dt dt t t0
这说明随着时间的增大,上式右端第二项时间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小,因此我们仅 需考虑 k 对
dLi dL j 的影响.当二者比较趋同时, 说明两个奖项的获奖情况比较相 , dt dt
关,因此我们取 k 1 来判断其相关性, k 1 越小则说明相关性 越强,反之亦然. 下面给出 EXCEL 拟合计算得到的函数关系图像:
R2
k , b,U ,V , E, F
m, C , t0
Hale Waihona Puke , C 100, t0 1910
S , A, P
中间变量,其中
S logm N C ,
A
S
i 1
5
i
5
,
P A t t0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根据已知数据筛选出各个国家在不同学科获奖情况,比较之后发现美国获 奖人数最多,而且由假设可知,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科技、教育第一强国, 如果大陆想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诺贝尔奖, 那么大陆应该要与美国的这些因素 齐平,因此选择美国作为一个典型例子进行建模分析 (1) 1、不同学科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和图灵奖的相关性: 首先要定义相关性,我们在这里考虑各学科获奖人数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相似度, 相似度越高则相关性越强。 对不同学科的获奖情况按照每年的获奖人数进行分类,一共有七项奖项,因 此可有七个独立的人数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在进行函数拟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人数随时间的波动非常大,其绝对振幅 N1 N 2 与相对振幅
N1 N 2 N1
都很大,
这令我们感到非常不满, 在拟合曲线的时候不能给出理想的拟合方程.因此首先要 降低绝对振幅.考虑如下的不等式:
logm N1 logm N 2≤N1 N 2 N1 N 2 其中m 1.
这样一个不等式就大大降低了绝对振幅,并且考虑到 函数 f m logm
实验我们得到当 C 100 时相对振幅变得很小, 因此我们得到一个与获奖人数 N 有关的变量 S logm N C ,这个变量的特点是绝对振幅和相对振幅都很小, 比较接近于一个常数.因此这样一个变量与时间的乘积将会与时间变量非常线性 相关,因此我们考虑与时间和获奖人数有关的一个变量
M logm N C t t0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拟合,函数的逼近,中国大陆,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
一、问题重述
诺贝尔奖的奖金总是以瑞典的货币瑞典克朗颁发,每年的奖金金额视诺贝尔 基金的投资收益而定, 1901 年第一次颁奖的时候, 每单项的奖金为 15 万瑞典克朗, 当时相当于瑞典一个教授工作 20 年的薪金。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章程,在评选的整 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唯 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 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 最近,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科学奖不仅吸引国内科学家的注意,同样也引起大 众媒体的好奇和争议,中国科学家的学术水平距离诺贝尔奖励有多远。一个大家 都感兴趣的问题是,大陆科学家什么时间可以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本项研究旨在探究中国能否拿到诺贝尔奖与哪些重要因素有关,请建立数学 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 不同学科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和图灵奖的相关性如何? (2) 请你确定与诺贝尔奖相关的几个因素。 模型分析这些因素与诺贝尔奖的 关系。 (3) 杨振宁曾预测 20 年内大陆科学家的工作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用模型结 果回答他的观点是否正确。 写一篇 400 内的短文, 模型分析预测大陆科 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

N1 ln N1 ln N 2 N2 ln m
将随着 m 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这里我们将 m 从 10 增大到了 100,再进一步增大 到 10000,最终达到了 108 ,我们发现此时的绝对振幅已经很小了,若要再减少相 对振幅
logm N1 logm N 2 logm N1
就只能对函数增加一个很大的常数 C , 在这里经过




P u ln x v 的关系.也即有
P u1 ln x1 v1 P u2 ln x2 v2
又考虑到获奖人数 N 与 , 均呈线性关系,因此我们令
X x1 t x2 t
我们就可以断言 P 与 X 仍然保持很强的线性关系.通过计算机拟合我们得到 P 与
X 的函数关系,再将上面的结论带入这个函数,我们得到下面的方程:
5 log m Ni i 1 C t t0 U ln x1 t x2 t V 5


仿照(1) ,我们定义刻划总的诺贝尔奖获奖情况的变量 y
GDP t函数为x1 t ,R & D投入 t函数为x2 t
这两个函数可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高校排名和科研机构排名由于是常数,我 们假设作为系数

世界前30名科研机构数 , 30
世界前100名高校数 100
这里的 , 作为常系数.考虑到其的影响力,因此视获奖人数 N 与 , 均呈线性 关系, 同时我们需要定义新的变量, 用 A 来刻划获得诺贝尔奖的总情况.这样的定 义有其合理性,因为在( 1)中刻划相关性时用到的变量 S logm N C 即是 刻划获奖情况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我们沿用这一记号,而对总获奖情况采用了 算术平均.类似第一问, 我们对 A 也配上一个时间因子 t t0 变为我们在处理数据 时直接用到的变量 P A t t0 ,这样对函数拟合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至少 在上一问就已经能够明显拟合出线性关系了. 拿同时间的 GDP 和 R&D 投入数据与 诺 贝 尔 获 奖 情 况 来 作 对 比 , 经 计 算 机 拟 合 发 现 P与x1 t , x2 t 均 呈
y
log
i 1
5
m
Ni
5

lg N
i 1
5
i
40
作为诺贝尔奖获奖情况的评判函数,因此若中国拿到诺贝尔奖则此时的临界条件 应各奖项获奖人数的几何平均值为 1,也即 y 0 ,解上述方程,可得:
t 2123
其中由于文学奖的波动太小,我们在此不考虑其相关性.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知道,物理,经济, 医学奖跟图灵奖极其相关,化学次之;经济,物理,医学和菲尔兹奖极其相关,化学次之.
(2) 模型分析 考虑科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以 GDP 衡量之,科技因素包括 R&D 投入,高校 占世界前 100 名比例及科研机构占世界前 30 名比例.我们分别记
x1 t 5 1085 exp 0.1027t x2 t 10160 exp 0.1874t
0.016863, 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