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崛起的影响

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崛起的影响

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崛起的影响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文明历程。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

一,崛起的内涵崛起,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古今中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崛起,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兴起”或“突起”。

崛起,在英语中对应的单词是“rise”,英语词典里译为become more powerful”表示“更有权力”。

而今天我们说的崛起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是指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实力的增强足可以对地区或世界的格局和稳定产生明显的影响。

崛起所反映的是国家所期望的某一种状态或目标,所刻画的是国家发展变化的一种过程,以及其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首先,崛起是一种目标、是一种国家战略,也是国家利益的需要。

无论哪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的实力能不断持续地发展,在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加强本国军事保障、巩固本国社会稳定的同时,缩小本国和其它国家之间各方面的差距,提高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体现自己在地区或世界上的影响力。

因此,不管承不承认、不管明不明确,事实上崛起终究是一个国家长期战略目标的一部分。

其次,崛起是一个过程,是国家为实现其战略目标、维护其国家利益而努力的过程。

崛起过程尽管可能会因国内外的种种因素而遇到各种波折,在某个或某些阶段出现停滞或凝固,甚至于倒退,但从整体上讲.崛起是一个呈上升态势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最后,崛起是一种影响,它是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崛起使本国繁荣富强,使自身国民经济、政治、科学、国防等综合实力得以显著的提高。

同时,崛起也使其它国家原先的相对领先趋势或优先感明显削弱,因尔可以对一个地区的秩序甚至予整个世界的格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崛起的类型纵观历史,各个大国的崛起方式不外乎两种——武力崛起和和平崛起。

武力堀起是国家的堀起和战争、武力和暴力不可分。

在武力崛起的过程中,国家是一部战争机器,国家间的武力行为是解决各种矛盾纷争、确保函家崛起的有效手段。

但是和平崛起的崛超过程是和平的,并且崛起的目标也是为了争取世界的和平。

和平崛起的观点和民主和平论、相互依存论中的一些思想是相一致的。

由于在当前社会,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并且世界政治多极化和国际关系三,崛起与发展的区别崛起表明国家所寻求的进步是国家实力的一种较大幅度的提升,这种进步导致和其它国家间实力差异的明显缩小。

因此,崛起是一种侧重于横向实力比较的结果,没有其它国家作为参照,就不存在崛起。

而发展,可以理解成一个国家任何形式、任何程度的进步,是相对于自身历史成绩的进步崛起是指国家实力的提升足以影响地区或世界的格局,因此这种实力提升所产生的效果,可能会影响到一定范围内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可能会影响到另一个或另一些国家政局的稳定,也可能会影响到其它国家文化的进步或消退。

总之,崛起无论如何都将会对其它国家产生明显的烙印。

而和崛起不同,发展并没有一定的影响力界定,实力提高的结果只是表明国家自身的力量有了一定的长进,但不一定要左右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不一定必须对地区格局或世界格局产生可观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了飞速的发展,但却没有崛起。

新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蓬勃发展,在经济、科学上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就。

中国成长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指数连年提升,在工业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面现代化;近年来,国家建设了许多重点实验室,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随着神舟系列飞船,嫦娥系列卫星的成功发射,更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在科学技术上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

但是,这些都是中国在硬实力上的进步,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崛起,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取决于国家的文化传统、国民素质以及创新意识这些所谓的软实力的强弱。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渊远流长,拥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可是,目前的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这一特殊国情,导致了国人受教育程度偏低,国民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外来文化影响,使多数国民在众多文化交融的浪潮中容易感到不知所措,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至于创新方面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所在,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工厂”,在许多新兴领域上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和相关专利,是因为科研人员创新意识不强。

综上所述,软硬实力发展严重不均的中国并没有崛起,这也正是我国发展遇到的一个瓶颈。

也就是说中国的软实力制约了中国的崛起,尤其是占核心地位的文化软实力。

四、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软在哪儿?1. 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样化文化的能力不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期发展形成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融合于民族性格,渗透在国家意志之中。

近代以来,我国无论在塑造核心价值体系的手段上,还是设定价值目标的内容上,表现出文化发展的短视与“功利主义”的倾向,经常使核心价值观因经济社会变迁而被边缘化。

面对我国社会结构、思想多元化以及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我们要塑造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立足于尊重文化差异、包容文化多样的基础上,从人民认可、国际认同的和谐文化理念中汲取营养,不断探索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引力和影响力。

2.文化产业满足日益增长市场需求的能力低下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文化产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即使部分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之后,仍然距离市场主体十分遥远。

民营文化产业除了投资主体单一,处于小规模的粗放经营状态,对经济增长的拉力不强外,还因政策短缺难入产业高端领域,文化服务领域内,致使我国核心服务业这块“短板”越来越短,文化产品生产因远离市场需求而日趋萎缩。

3.文化产品的市场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微弱在现代社会里,一切关于思想文化的有效传播、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经济的实现,都只有通过和借助于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手段才能实现。

2004年,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1000多部,出口到国外也只有《水浒传》等少数几部名著改编剧。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却指出: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面对扑面而来的大众文化,我国主流文化大有深陷狼穴,力不从心,与“狼”共枕之忧。

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由此可窥一斑。

4.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体系滞后在全球化的今天,由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为先导,引发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引起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基本结构骨架和运行发展模式发生质的跃变。

这些变化要求迅速改革僵化的文化管理机制,创新文化的内容和传播手段,改变文化产品营销网络的覆盖面和布局,完善文化市场机制,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那么如何来提高我国的软实力呢?1.理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涵义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前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而且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假如我们把文化理解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的话,那么“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既包括政治、外交、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又包括哲学、法律、语言、宗教、艺术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就构成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

2.明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条件具体来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涉及三个方面,即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

这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

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一定要重视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的统筹协调。

党中心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提升我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让尽可能多的人们理解,中国已经取得和将要取得的发展成果,不仅意味着中国越来越“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布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而且意味着中国越来越“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同时,重视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包括吸收各国人民共同接受的一些基本价值,如保障人权、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政治价值,公共服务、终身教育、生活质量、生态文明等社会文化价值。

2)、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党的十七大告提出,要努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是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信任和尊重的重要途径。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长远之计,是不断创造出体现民族文化活力和生气的新作品、新成果。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需要我们发挥多种力量的积极性,向中华文化的传播广度和深度进军。

3)、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仅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任务,也是文化多样化背景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工作重点。

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双重要求。

创新是文化的灵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不仅要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的新的文化业态中实现创新,在传统文化产业部门也要依靠现代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实现内容、形式、治理、营销等多方面的创新。

3.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应当重点采取以下有效措施: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

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2)、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