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
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根据各项作业费用的消耗情况将成本进行合理分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
不仅仅可以弥补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而且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的计算方法。
随着对作业成本的不断研究,它首先在制造业中开始运用,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让研究人员看到,作业成本法可以改变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不足,且还能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很好的核算基础。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核算方法;效益
Abstract
Costing (Activity-Based Costing, referred to as ABC), is a kind of job basis, through the dynamic tracking of all work activ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perating costs of consumption will be a costing methodology reasonable cost allocation, it is the traditional costing methods innovation. You can not just make up the deficiencies of traditional cost management, and to provide timely, accurate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the cost calculation method for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With the study of operating costs, which first began to use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and achieved the desired results. Allow researchers to see, you can change Costing less than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methods, and also provides a good basis for the accounting cost management.
Keywords: Costing; accounting methods; Benefit
1.1、作业成本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背景
1.2、作业成本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目的和意义;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
2.1、作业成本的概念;
2.2、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3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观念与人员素质
3.2、内外部环境与技术基础
4、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存在的因素;
4.1、不发达的信息系统影响了信息的收集;
4.2、没有取得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认可;
4.3、企业人员素质及应用硬件上的障碍;
4.4、作业成本法在适用范围和核算方法上存在局限性;
5、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企业推行的对应措施;5.1、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5.2、建立有助于成本法实施的内外部环境.
5.3、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和意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业成本法是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的一种替代方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会计的模型,它能帮助管理人员很容易地发现价值是如何实现最大化的,也可以体现出企业业绩是如何被提高的。
在我国制造业中运用的非常广泛。
1.1、作业成本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背景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期,杰出的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科勒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计算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
但在我国,最早的有关作业成本法的文章是易中胜、马贤明、陈良编译并发表于《会计研究》第六期的《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
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发展,我国制造业内部环境信息越来越复杂化,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不能反映出产品最真实的成本。
传统的成本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批判。
再这样的情况下,这使得我们要不断的去寻求新的计算方法。
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作业成本法(简称:ABC)”。
ABC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界人士和学者不断的关注,随着关注程度的提升,有的企业人士就大胆地尝试,把ABC运用到制造业中去,结果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从此,作业成本在我国制造企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1.2、作业成本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目的和意义;
作业成本法是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是根据产品或企业经营中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同时对陈本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作业”之所以能够成为成本计算的对象,归纳为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核算方式。
在原来传统成本核算的制度下,是按照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来分配人工和机器具体时间的。
这种分配方式是在以前起着积极的作用。
其原因就在于制造企业产品的种类不多或费用较少情况下适合。
由此说明,传统的成本核算不适合大型
的制造企业,更加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
在当代制造业的制度下,由于制造企业的产品种类非常多,机器的时间或人工时间都很难精确。
而成本又过于高,很难做到合理分配与利益最大化。
但是在作业成本的制度下,不在按原来的方式进行分配,而是直接在作业项间进行分配。
即这种分配方式是以由因果关系为前提的,从而使作业成本与产品成本的计算精度的准确。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业成本法运用的越来越广泛。
有很多企业虽然都在运用作业成本法。
但是对于很多作业成本概念性和特点的知识。
还是比较模糊不清的。
在此,我就简单的介绍作业成本法的知识。
2.1、作业成本的概念;
作业成本是以会计作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信息系统。
作业成本会计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科学信息系统,它把成本计算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并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跟踪反映和分析,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范围,改进了成本分配方法,优化了业绩评价尺度,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资源利用方面的成本信息,能更好的发挥其在决策、计划、控制中的作用,促使作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克服传统成本制度的诸多不足。
2.2、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作业成本法是也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为基础的。
作业成本的本质特点是:按照“作业”间接费用分配为基础的。
间接成本与产品运用作业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找出它们之间发生的作业变化可以了,并且把这些变化的作为分配之间的间接成本。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要求,不仅仅是要根据作业资源的消耗情况将作业来进行分配,而且要根据成本的具体操作跟踪到产品的成本。
3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观念与人员素质
3.2、内外部环境与技术基础
4、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存在的因素;
4.1、不发达的信息系统影响了信息的收集;
4.2、没有取得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认可;
4.3、企业人员素质及应用硬件上的障碍;
4.4、作业成本法在适用范围和核算方法上存在局限性;
5、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企业推行的对应措施;5.1、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5.2、建立有助于成本法实施的内外部环境.
5.3、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和意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