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课件:中国国情与社会发展使命

经典课件:中国国情与社会发展使命

“国情”与“人情”割裂:把国情归结为一个国家的物的发展状 况(人口、资源、环境、土地、森林、矿产等),忽视了人的发 展状况(人的发展阶段、人的生存方式、人的基本素质)。
“国情”与“世情”分开:孤立地看中国,忘记了中国与世界连 在一起,处在世界之中,受整个世界发展的影响。
“国情”与“未来”脱节:只看到现在,忘记了未来;或者只想 着未来的美好前景,忘记了当前的困难和现在的努力。
.
5
马克思:“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 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 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马克思:“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 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 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 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 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 中直观自身。”
3.“社会和人的关系”是一种整体和要素、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社会是整体目的,个人是要素和手段:或者做相反的理解。
.
4
(二)“人”和“社会”的概念界 定
1.【人是什么?】: 人的“双重生命存在”:人是一种“自然存在”和“自为存在”的统 一——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肉体存在和文化存在、 事实存在和价值存在,肉体和灵魂、禽兽和天使等;
正确认识和看待国情: “国情”与“社情”、 “国情”与“人 情”、 “国情”与“世情”、 “国情”与“未来”的结合与统 一。
.
2
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一定人群共同体、人 和社会统一)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发展阶段的 社会状况,是该时期人的发展状况、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 化传统、社会关系状态和国际关系背景等各方面的总和。
马克思所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其中,实践活动本 身形成两方面关系:一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一是人和人的关系。“人”,是 从事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自然”(包括人化自然—— 人的劳动生产实践的产品和结果),是实践活动的客体,也是社会生活的物 质条件;“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社会形式,也 是社会生活的存在方式。
社会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的发展: 人是社会生活及其历史活动的主体;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的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社会关系及其社会制度是人的生活及其发展的社会形式和存在方式。
但是,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实际上是同人 及其劳动生产实践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所谓社会。
.
7
(三)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
1.人和社会的内在统一。社会就是一个“人群共同体”,是以人的实践 活动为基础和内容的人和社会关系的统一。就是说,社会,实际上是人的实 践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存在方式,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和人之间的社 会联系,是适应人的实践活动需要而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主要问题
一、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反思 二、当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三、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历史使命
.
3
一、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反思
(一)人和社会及其关系的某些误解
1.“人”是“肉体存在”:“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人 为财死,鸟为食亡”,吃喝穿住、衣食住行,票子、孩子、车子、 房子。
2.“社会”是一个由人和物所组成的“实物世界”或“物的关 系”:“利益角逐场所”、“个人博弈平台”、“人对人像狼一 样”。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讲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当代中国国情与社会发展使命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哲学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秋锁
.
1
在国情认识上的几种不正确做法
“国情”与“社情”脱离:过去,脱离社会发展的贫穷落后状况 孤立地来讲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或者相反;现在,只看到经济 发展成就及其GDP世界排名第二位,忽视了社会发展整体状况。
在此意义上简单说,社会构成要素有三: 一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二是人在其中从事活动的形式(社会关系、交往形式、社会制度); 三是人的生活的物质条件(自然、人化自然、物质产品、生活资料)。
.
8
2.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 一是,表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 二是,表现为“社会关系及其社会制度的发展”; 三是,“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的发展”。
这就是说:人的活动的对象,不仅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有用之物, 而且是人的本质的实现方式和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表现形式。人就是 一种通过自身活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自为存在物,是一种通过自身 实践活动来实现自己本质、自我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践存在物。
.
6
2.【什么是社会?】:社会是表示人和人之间交往关系的范畴。
马克思:“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 的产物”。(《选集》第4卷,第532页)这种社会,实际上是在人们的生 产活动中形成的。马克思:“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 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 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要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 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 产。”马克思:“因此,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 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 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构成一个处于一定 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选集》第1卷,第 344页、第345页)马克思:“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 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全集》第46卷上,第220页)
人的“双重生命本性”:人具有“自在生命本性”和“自为生命本 性”——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肉体本性和文化本性、种本性和类本性。
人的“双重生命价值”:人具有“自在生命价值”和“自为生命价值”。 作为自然生命存在,人需要自在生命价值 ——即维持和发展自身生命存 在的价值;作为自为生命存在,人需要自为生命价值 ——即创造价值的 价值,亦即通过自身实践活动去创造和实现人的本质、发展和价值的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