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产评估新方向
1989年,中国的资产评估业诞生,到现在为止刚刚走过了二十年多的发展历程,
无论从从业规模还是完成的业务量来看,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转让、兼并、出售、联营、合资等经济活动日渐增多,涉及产权变动的经济行为均需要由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涉及到的资产的价值量进行客观评估。
这为中国资产评估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资产评估已在国民经济建设、国有企业改革、市场机制完善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现状不容乐观。
现实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资产评估业的发展:资产评估基本理论不成熟、体系不完善,行业法律法规制定滞后,行业中部门垄断、多头管理得力留问题仍然存在,评估机构体制不完善,评估人员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亟待强化,等等。
存在问题的方向即是解决问题的方向,也是资产评估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资产评估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中介行业。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远景规划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 建立有序的资产评估市场,颁布权威的资产评估法律
我国资产评估市场将会进一步趋于规范, 形成从无序到有序、层次分明的产业格局。
从政府管理角度看,政府通过修订或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 统一之前各部门各自为阵的政策规定,通过集权提高资产评估行业的权威性,提升行业法律地位。
从行业自律方面看,中评协应加强行业自律,通过行业规章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约束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人员的行为,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监督执业人员的独立性,并且周期性的组织职业人员的后续教育,把后续教育做得更具灵活性、针对性、实用性。
从社会监督角度看, 企业作为被评估的一方也要对评估方进行监督,不得以经济利益诱导评估人员出具不公正的评估报告,对于评估人员不符合职业道德和道德法规的行为要向有关部门及时报告。
二) 资产评估准则和国际准则接轨。
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纷纷采用国际评估准则, 罗马利亚等新兴市场化国家也陆续采用了国际化评估准则。
2006年6月, 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 IVSC)和国评估
促进会(AF)在伦敦和华盛顿同时发布新闻公告, 宣布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与美国评估
促进会谅解备忘录正式生效, 双方将为形成单一的、可理解的和可执行的全球评估准则共同努力。
加入WTO后众多外资进入我国,我国经济已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 资产评
估准则与国际惯例实质性趋同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三) 资产评估业务范围多样化
资产评估行业兴起和发展二十几年来, 最初主要为国有经济服务, 现已渗透到企业改制、证券市场、金融监管、房地产市场、珠宝市场、财产征税、司法鉴证等方面, 未来可能涉及的范围有陆域、水域、空域、智慧财产等,还可能涉及到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以及管理咨询服务活动。
四)高校加强在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教育
目前己开展的评估教育主要是针对评估机构从业人员的实务培训, 而他们中绝大
多数均未受过系统的资产评估学历教育; 资产评估高等教育以及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
虽有起步, 但尚未形成规模或得到各高校应有的重视, 资产评估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使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理论研究大大落后于实践, 并导致了高层次理
论研究人才的缺乏, 影响了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按照中国资产评估行业( 2006 2010)发展规划, 在5年内,要建立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的注册
资产评估师队伍,扩充资产评估人员的队伍。
巨大的需求空间, 为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带
来了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