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布鲁菌病详细讲解

布鲁菌病详细讲解

➢ 牛布鲁菌:1897年,丹麦医生Bang发现了致牛流 产的布鲁菌,又称流产布鲁菌。
➢ 猪布鲁菌:1914年,美国的Traum发现了致猪流 产的布鲁菌。
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刚分离的 毒力强的细菌(光滑型)有荚膜。
比一般细菌苛刻,牛肝汤琼脂,再加些血液、葡 萄糖及马铃薯浸出液。羊、牛布鲁菌初次培养需 5~10% CO2。
布鲁菌病
(Brucellosis)
1. 概述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又 称为布氏杆菌病,或简称布病。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的畜牧业中也有 牛、羊、猪等布鲁菌病存在。
各种动物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常见于牛、羊、 猪等家畜(马例外,一般均为隐性感染,血检为 阳性),并由它们传给人和其它家畜。
预防:人也可预防接种,现有104M 菌苗。
洗;1%美蓝轻度复染20秒。
布鲁菌染色形态:红色球杆状小杆菌。
布鲁菌染色形态:红色球杆状小杆菌。
3.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 牛、羊、猪,其次马、鹿、骆驼,家禽较少感 染。人亦易感。
➢ 成年动物易感性比幼年动物高,易发病,母畜比 公畜高。
➢ 人可感染牛、猪、羊、犬四型布鲁菌,其中以羊 型菌对人的毒力最强,有全身性病变,可发生波 浪热。
布鲁菌病:牛的流产胎盘水肿及子叶出血、坏死。

布鲁菌病:绵羊的阴囊肿胀。
布鲁菌病:山羊的阴囊红肿,睾丸肿胀。
布鲁菌病:猪的左侧睾丸肿胀,右侧睾丸萎缩。
布鲁菌病:鹿的关节肿大。
布鲁菌病: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布鲁菌病:子宫充血。
布鲁菌病:一侧睾丸硬肿,切面实质坏死,失去原型(1), 周围反应带(2),其他组织(3)全为纤维,分不清界限。淋
猪布鲁菌感染后,症状轻,关节炎、肌肉疼痛, 疲劳,局部炎症。
羊布鲁菌感染后,症状重,发生波浪热,痛苦, 下午发热,第二天早晨大出汗,神智清楚,可活 动,出汗后,关节、肌肉疼,肝脾肿胀,男性可 发生睾丸炎,女性可流产、神经炎。
人与患病动物或病料接触,经消化道、皮肤、黏 膜、生殖道感染。
治疗:青霉素,链霉素共同治疗,疗程42天,有 的能治愈,有的不能治愈,胞内寄生。
行,可减少或防止流产发生,但未清除病畜(传 染源),少数免疫力不强的牛仍会感染发病。
清洁地区:抓好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引进 家畜隔离2个月,并进行2次检疫,确认健康后方 能合群。
受威胁地区:除采取上述措施,应与发病地区划 分草地,水塘,定期检疫,可疑动物隔离。
疫区:定期检疫,一年二次,阳性动物隔离,治 疗或淘汰,阴性则继续饲养,但对它们一年两次 连续检疫,如无阳性和可疑病例,则为健康群。
传染源:
除发病动物,野生偶蹄兽、啮齿类可成为本 病的传染来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其次皮肤、黏膜伤 口,生殖道。呼吸道较少感染。
布鲁菌侵袭力很强,可从完整皮肤黏膜侵入 (除此,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尾蚴等)。
流行规律:通常为地方流行性。
➢ 在牛和羊,开始有少数母畜发生流产,其后陆续 有大批母畜发生流产,在新发病的畜群流产率可 达全部孕畜的50%以上。
5. 病理变化
子宫绒毛膜的间隙中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 样渗出物。绒毛膜绒毛有坏死病灶,表面覆以黄 色坏死物。
胎儿主要为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 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出血性炎症。
流产之后常继发子宫炎。这是由于胎盘滞留不 下,化脓性细菌趁机侵入而引起的。
在病情严重的病例可出现关节炎、腱鞘炎和滑液 囊炎。最见于腕关节、肘关节和股关节。
菌落小,凸起,边缘齐,光滑型菌落发蓝绿色荧 光,菌落透明,时间长变不透明,变灰绿色。
该菌对染料吸收较慢,故使用两种染料。
➢ 柯兹洛夫斯基染色:布鲁菌为红色,杂菌蓝色。 (1)2%沙黄,酒精灯加热,但不能煮沸,维
持1.5~2分钟,洗去沙黄。 (2)1%孔雀绿复染30秒。
➢ 改良萋-尼氏法:布鲁菌为红色,背景蓝色。 (1)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10分钟,水洗 。 (2)0.5%醋酸处理,不超过30秒;充分水
公畜患布鲁菌病,可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炎和 附睾炎。睾丸显著肿大。
猪:病理变化与牛、羊略有不同。流产后子宫的 黏膜很少发生化脓—卡他性病变,但常有许多由 针头到芝麻大的小结节。结节的中央含有脓性或 干酪样物质。
布鲁菌病:羊的木乃伊胎儿。
布鲁菌病:牛的木乃伊胎儿(四月龄)。
布鲁菌病:牛的木乃伊胎儿(四月龄)。
巴结不肿,对侧睾丸尚完整。
布鲁菌病:公 牛坏死性睾丸 炎,实质化脓 灶(1),鞘 膜囊积多量渗 出物(2)。
6. 诊断
临诊症状、病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有很多 病原可致类似症状疾病。
➢ 牛:弯曲菌病、钩端螺旋体病。 ➢ 羊:沙门氏菌病、衣原体病。 ➢ 猪:乙型脑炎、弓形体病、猪瘟。 诊断重点应放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诊断上。
采样: ➢ 最好采集整个胎儿,或单取胃(肠),要扎紧。 ➢ 母畜胎衣、子宫分泌物、乳汁,局部脓肿液。
细菌学检查: 取母畜胎衣,绒毛叶水肿液,流产胎儿的胃
内容物及有病变的肝、脾、淋巴结,涂片,或进 行细菌培养,发现本菌即可确诊。
免疫学诊断
➢ 凝集试验:最为常用,感染1周即产
生凝集抗体,一般流产后1~2周达最高, 经半年开始下降,可持续2~4年,具体方 法上又分为试管法和平板法。
➢ 补体结合反应:出现稍迟,感染1~2
周产生补反抗体,敏感性比凝集反应 高,持续时间也较长,当凝集反应为可 疑或阴性时,补反仍为阳性,但操作较 复杂,只能作为辅助诊断。
➢ 牛全乳环状试验:适宜于对牛群
的初筛,取鲜牛奶1ml于小刻度管中, 加环状反应抗原0.5ml,混匀于37℃1h 后观察结果,乳柱不显色,而乳脂环 显色时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 在猪,开始时仅少数公猪发生睾丸炎,接着大批 母猪发生流产。多数母畜只发生一次流产,而二 次流产的较少。
➢ 老疫区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子宫炎、乳房炎、关 节炎,局部脓肿,胎衣不下,久配不妊者较多。
4. 临床症状
公畜常见睾丸炎和附睾炎,肿脓发炎后萎缩、失 去配种能力,多发生关节炎而跛行。
母畜流产:牛怀孕6~8月,羊怀孕后3~4月,猪怀 孕后1~3月。母畜不安,阴道水肿,流出分泌 物,多产死胎,快到产期可能是弱仔。流产后胎 盘常常滞留不下,长时间流恶露,导致子宫及其 附近器官的急性和慢性炎症。
当畜群发病率不高和经济条件许可,可采用 检疫淘汰的方法,在有隔离条件的地方,单独隔 离饲养,所产犊牛吃消毒乳,并经多次检疫为阴 性,即可培育成健康畜群(不接种菌苗)。
➢ 结合检疫和隔离或淘汰措施,使用布氏菌苗作免 疫接种 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留在原群 的阴性牛和犊牛要接种菌苗。
➢ 不作检疫与隔离,仅使用菌苗作预防接种 适用于缺乏隔离条件的牧场,此方法简单易
7.1 免疫接种
猪布鲁菌2号弱毒活苗(S2):中国兽药监察所 研制。适用于牛、羊、猪,都可作口服免疫。
羊布鲁菌5号弱毒活苗(M5):哈尔滨兽医研究 所研究。适用于牛、羊,气雾或注射免疫。接种 后产生的凝集素消失较快。
不能用于怀孕家畜! 各种弱毒活苗对人仍有一定毒力!
7.2 公共卫生
牛布鲁菌感染后,无自觉症状,但是血液中存在 抗体。
➢ 变态反应:仅用于山羊和绵羊的布
病诊断,出现迟,持续1~2年。将布氏 杆菌水解素0.2ml注射于皮肤较薄部位 皮下,注射后24h、48h各观察1次,局 部出现浮肿则判为阳性。
7. 防制
无特效疗法及治疗价值,应及早采取扑灭措施。 目前我国控制牛布病有三种方法: ➢ 定期检疫、隔离、淘汰病畜,建立健康牛群
主要侵害生殖系统,致怀孕母畜流产,公畜发生 睾丸炎,附睾炎。
人表现发热、多汗、关节痛、生殖系统改变,及 肝、脾肿大等、病程长并易复发。
中国人间布鲁菌病发展趋势。
2. 病原学
主要有三种:
➢ 羊布鲁 菌:1 88 7年, 英 国军医Bruce 在马尔他 岛,从死于当时称为“地中海热”的病人脾脏分 离出此菌,故又称马尔他布鲁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