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现象

浅析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现象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1)一、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 (1)(一)何为中式英语 (1)(二)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 (2)二、中式英语的相关理论论述及成因 (2)(一)中式英语相关语言理论论述 (3)1.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 (3)2.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理论 (3)3.错误分析(EA)理论 (3)(二)中式英语的成因 (4)三、跨文化及思维模式影响 (4)四、交际策略的运用 (6)五、中式英语特征在写作中的主要表现 (7)(一)词法方面 (7)(二)用词不当 (7)(三)词汇搭配不当 (8)(四)累赘词的使用 (8)1.多余名词 (9)2.多余动词 (9)3.多余修饰语 (10)(五)句法方面 (11)1.词序错误 (11)2.语态错误 (12)3.句式结构问题 (12)4.语篇方面 (13)六、避免写作中出现中式英语的方法 (14)(一)有效借助词典等辅助工具 (14)(二)注重句式结构,正确使用被动语态 (14)(三)吸收西方文化元素,摆脱汉语思维模式 (14)总结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浅析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现象摘要:"中式英语"(Chinglish)是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非常容易出现的现象,同时也是困扰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难题。

本文基于中国学生英语语料库(CLEC),研究从中抽取出的大学生英语作文,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错误,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式英语"的形成原因,然后运用相关的写作理论,提出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消除"中式英语"的对策。

关键词:中式英语,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Chinglish in English WritingAbstract:"Chinglish" (Chinglish) is very easy to appear China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phenomenon, also is troubled by the problem China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ina students English Corpus (CLEC), College English composition studies draw ou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in English writing errors, the resul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cause of "Chinglish", and then use the relevant writing theories,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principle of our university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and eliminate "Chinglish"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hinese English,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errors引言现今,随着我国社会的日趋进步以及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主要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在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交往中普遍使用。

因此学会流畅准确地使用英语表达尤为突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纵观近两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不断改革来看,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英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写作能力无疑是英语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而大学生在写作中频繁出现“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Chinglish)现象,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使用中式英语而不加以指出纠正不仅影响表达与交流, 而且会形成望文生义的不良习惯。

所以笔者认为,如何在写作中写出地道的英语,避免中式英语成了当务之急。

其实对于“中式英语”这个概念,国内早已有不少学者做过相关研究。

但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停留在对“中式英语”进行定义,或将它与“中国英语”进行区分,而本文尝试在对该现象的成因、相关理论、表现形式上做进一步的探讨与归纳,并提出有效更正方法,帮助学习者较好地克服这这一语言学习中的障碍。

一、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有学者认为中国英语(Chinish)与中式英语(Chinglish)都是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干扰性变体。

认为它们只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已。

在大多数情况下把变异归因于是中国英语或是中式英语看问题角度不同所造成的结果。

其实不然,这个看法忽略了它们之间本质上的差异。

(一)何为中式英语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Chinglish) , 又称中国式英语。

首先从Chinglish这个词的构词上来看,为合成词,Chin-取自Chinese,-glish取自English。

因其被看作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

换言之,它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或使用者在学习过程中,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 Interference of the Mother Tongue),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从而产生的一种既不符合英语语法又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中式英语可以表现在说、写、译等方面,由于写作是一种正式的书面形式,注重文章的行文和措辞,对于选词、句子结构及语法等的要求颇高,并且要求写作者要有深厚和扎实的英语功底,所以中式英语在英语写作中最为常见也尤为明显了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提到中式英语,就不能不提一下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Chinish) 。

李文中在其“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一文中将其定义为“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

中国英语具有区别于中式英语的特征:中国英语不受汉语干扰,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的,有利于促进英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不同于受汉语干扰和影响的中式英语。

中国英语是用于描述中国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内特有的事物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同时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所接受。

中国英语是一种群体语言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发展变化是以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前提的。

中国英语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英语变体,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积极意义,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

由此可见,中式英语从本质上不同于中国英语,其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英语学习者对于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要正确地加以区分判断。

在发扬和传承具有我国文化底蕴和特色的中国英语的同时,以正确态度去对待中式英语,正确分析中国式英语的产生原因,并找出正确的方法尽量去避免,以习得地道的英语为最终目标。

二、中式英语的相关理论论述及成因中式英语的相关理论分别是指中介语、语言迁移、错误分析理论。

而在其成因上主要可以从语言的负迁移、跨文化及思维模式影响、交际策略的运用等三方面进行一定的阐述。

(一)中式英语相关语言理论论述1.中介语(interlanguage)理论由于中式英语又被定义为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中介语现象。

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首先由Larry Selinker 提出,中介语又称过渡语,是指由某个正在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按照自己发展起来的规则系统创造出来的既含有母语(native language)特征,又有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特征的语言系统。

它是一种建立在可供观察的语言产出基础之上的独立语言系统,这种产出是对于某一目的语形式的尝试性产物,中介语是学习者试图学习一门新语言时形成的,因而兼具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但又不是其中任何一种语言。

2.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理论针对中介语理论,早在1966 年,Newmark 就提出了有关母语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理论。

他认为,中介语中出现的类似于母语的特征,是因学习者自己的目的语水平不足出于无奈而做出的一种“过渡”。

1981 年,Corder 也指出:“语言迁移”是中介语中的一种“行为现象”(performance phenomena) 。

他认为这是一种“交际策略”。

迁移(transfer)(Robert M.W.Travers,1977)原来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

3.错误分析(EA)理论由于中介语理论的出现,人们对第二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error) 由过去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CA) 转变为“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EA) 。

错误分析理论最早是由Corder 于1967 年提出,它对于探索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特的语言心理模式,构拟语言学习者动态的中介语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EA 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和错误产生的原因。

错误分析的最直接的对象和基础就是中介语。

正如Corder 所言,学习者的错误从“反面”反映了中介语系统的不稳定性和创造性,并为我们探测中介语发展的全过程提供了必要的负面依据(negativeevidence) 。

但是我们却不能把中介语等同于错误(error) 或仅仅把它看作是由错误组成的语言体系。

(二)中式英语的成因笔者已在上文中论述了语言迁移的理论。

而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的知识、经验的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interference)。

基于此原理,比较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前者属汉藏语系,为表意文字系统,而后者则属印欧语系,为语音书写系统,因此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法、句法、语义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

对中国学生而言,母语的语音语法系统根深蒂固,因而其规则用法不自觉地就会被运用于英语学习中,由此导致了中式英语。

因此,受汉语语音语调的干扰,中国学生的英语语音语调往往缺乏应当具备的变化潜伏的语调,使得听上去有一股“中国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