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权劝学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孙权劝学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本课同步练习
1.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 (人名)主持编
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给下列句中的红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权谓.吕蒙曰( )
A.叫作
B.说
C.对……说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A.告辞
B.言辞
C.推辞
(3)见.往事耳( )
A.看见
B.了解
C.见识
(4)孰若.孤( )
A.第二人称,你
B.比得上,如,好像
C.这个
D.假如,如果
(5)蒙乃.始就学( )
A.于是,就
B.才
C.却,竟然
(6)及.鲁肃过寻阳( )
A.经过
B.到,等到
C.离开
3.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孰若.孤
或以.钱币乞之若.毒之乎
C.及鲁肃过.寻阳
D.见.往事耳
人恒过.,然后能改有时见.日
4.根据原文意思填空。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结果是:“”。

(以
上均填原句)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
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运用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二、课内语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
B.但.当涉猎但: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过:经过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0.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11.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形容什么?
答案
2.(1)C (2)C (3)B (4)B (5)A (6)B
3.A(两者都解释为“用”。

)
4.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 (1)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2)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
6.D
7.B(应是侧面。

)
7.B(解释为“只,只是”。

)
8.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

(或:吕蒙借口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

)
9.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

(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

)
10.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