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世界地理 世界重要的地区和国家
世界地理 世界重要的地区和国家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____降__水__(_雨__水__) ___,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
_水__位__季__节__变__化__大___,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_4_(_或__3_~__4_)__月份。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 是 因 为 _冬__半__年__盛__行__东__北__季__风__,__降__水__少___ 、 __气__温__高__,__蒸__发__旺__盛_____ 。 严 重 的 干 旱 可 能 对 湄 公 河 河 口 三 角 洲 地 区 产 生 的 影 响 有 _河__口__受__海__浪__侵__蚀__作__用__,__三__角__洲__后__退___ 、 _工__、__农__业__生__产__缺__水____、_生__活__用__水__困__难____海__水__倒__灌__,__生__态__环__境__恶__化____。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1.中东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1)重要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①“两洋”:E印度洋、F__大__西__洋__。 ②“三洲”:A亚洲、B___欧__洲_、C非洲。 ③“五海”:①阿拉伯海、②___红__海_、③地中海、④黑海、⑤里海(湖泊)。 ④重要海峡:D__霍__尔__木__兹____海峡。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1.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
位置
印度
巴西
位于南美东半部,东临大西洋,
位于亚洲南部,南临印度洋, 大部分位于热带
大部分地区位于_热__带___,南部小
高考总
3.非洲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1)自然特征 ①高原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_刚__果___盆地、_东__非___高原、南非 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②热带大陆:气候炎热。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依次为 A___热__带__雨__林___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___热__带__沙__漠___气候、D地中海气候。 ③四大河流:a___尼__罗__河____ (世界最长)、b尼日尔河(西非最大)、c__刚__果__河___ (两穿赤道、径流量世界第二)、d赞比西河(非洲南部最大河流、水能丰富)。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3)人文地理特征 ①人口特征:以__黄__种__人__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佛教;华侨众 多。 ②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加工工业
河流沿岸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阿凡答1028706] (2016·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 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 高。 材料二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 严重旱灾。中国于2016年3月15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 缓解旱情。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 泛的合作。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1.亚洲整体概况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象 a:阿拉伯海,b:阿__拉__伯____半岛,c:马来群岛,d:青藏高原,e:__德__干__高 原,f:温带大陆性气候,g:亚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__旅__游__、__航__运__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 景 。 为 了 实 现 流 域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应 采 取 的 措 施 有 _环__境__保__护_ 、 _做__好__流__域__的__植__被__保__护__工__作____。
高考总复习 ·地理
材料一 加蓬地理位置示意图 (下图)。
材料二 加蓬从2010年开始禁 止原木出口,并制定了长期出口木 制成品和半成品的目标。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1)利伯维尔的气候特点是__全__年__高__温__多__雨___。 (2) 与 博 韦 处 的 河 面 海 拔 相 比 , 马 苏 库 处 的 河 面 海 拔 较 __高___ 。 判 断 理 由 是 _图__示__河__流__由__马__苏__库__流__向__博__韦____。 (3)我国某企业从加蓬进口一批原油,北京时间2015年5月4日18时电话联系对 方,此时利伯维尔的区时是2015年5月___4_____日___1_1____时。加蓬原油出口到我 国的最佳运输方式是__海__洋__运__输____。 (4)从自然因素考虑,在让蒂尔港建木材加工厂有哪些优势? 森林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阔;临近海洋,气候较凉爽,工人便于工作;地形 平坦,利于建厂。 (5)分析加蓬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全年高温,复种指数高;水热资源充足,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平坦,便于耕 作;土层深厚;灌溉水源充足。
第三部分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第二讲 世界重要的地区和国家
栏 目 导 航
01
核心考点突破
02
随堂巩固演练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01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亚洲和东南亚
1.命题规律:本考点为高考考查重点,考查形式以综合题为主,多以区域图 为载体,考查亚洲的地理特征及成因。
2.备考指南:归纳总结亚洲的主要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列表比较东南 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并理解其成因。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材料三 图1为澜沧江— 湄公河示意 图,图2为流 域内三城市的 气候资料图。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1)图2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__昌__都______,其气温年变化的特 点是____冬__冷__夏__凉________,这主要是因为__海__拔__高__(_地__处__高__原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解析:第(1)题,依据纬度位置可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两地位于同一 条河流的上下游位置,则上游河面海拔高于下游。第(3)题,北京时间为东8区区 时,利伯维尔位于东1区,两地相差7个时区,据此可计算区时;中国与加蓬距离遥 远,不易陆运;两国都临海,故可以采用海运。第(4)题,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 候、河流以及资源角度回答。第(5)题,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土地资源以 及气候、水源等角度分析。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4.极地地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亚洲、北美洲、欧洲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阿凡答1028707] (2015·广东文 综)加蓬石油、森林资源丰富,但种 植业较落后,已耕地面积不到全国 土 地 面 积 的 2% 。 根 据 材 料 , 结 合 所学知识,完成(1)~(4)题。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2.欧洲西部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1)自然地理环境 ①地形 Ⅰ.平原:a__西__欧__平__原____、波德平原。 Ⅱ.山地:b__阿___尔__卑__斯__山__脉_____、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②典型地貌:_冰__川___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考点三 世界重要的国家
1.命题规律:本考点为高考考查重点,考查形式以综合题为主,多借助区域 图为载体,考查重要国家的地理特征及成因。
2.备考指南:列表归纳总结印度、巴西、日本、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 国家的主要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联系相关地理知识理解主要地理特征的成因。
高原山地 季风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3)人文地理特征 ①人口稠密:_东__亚___、东南亚、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_6__个国家人 口超过1亿。 ②多样的地域文化。 ③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___发__展__中___国家。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 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_石__油___成为较富裕的国 家。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考点二 世界其他重要地区
1.命题规律:本考点为高考考查重点,考查形式选择题与综合题皆有,多以 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的地理特征及成因分析。
2.备考指南:结合区域图熟练掌握中东、欧洲西部、非洲、两极地区的地理 特征并联系相关地理知识理解其成因。
高考总复习 ·地理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2)经济特征:“___单__一__商__品__经__济_____”为主。
撒哈拉以 南的非洲 国家
出口:矿产、木材、畜产品或热带经济作物 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
发达 国家
高考总复习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3)三大问题——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严重 ①问题及主要原因 a.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 b.粮食问题: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各洲最低。 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c.环境问题: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自 然灾害多发。 ②解决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 水平,加强民族团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