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阜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阜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阜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规划目标
调整绿地布局结构,完善绿地类型,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创造特色园林景观,重视生态效应,形成以环、楔、带、廊、园为基本框架的绿地系统,2010年达到安徽省级园林城市标准,2020年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

至2010年,规划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7.5平方米/人以上,人均中心区绿地面积达4平方米/人,绿地率达到2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3%。

至2020年,规划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人以上,人均中心区绿地面积达7平方米/人,绿地率达到31%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6%。

二、规划布局
1.规划结构
规划绿地结构概括为:“一环、二带、三廊、四楔、多园”的绿地结构模式。

“一环”:环绕颍州古城的环城公园。

“二带”:颍河风景带,泉河风景带。

“三廊”:京九绿地长廊,道路绿色长廊,高压线防护走廊。

“四楔”:分别从城市的西北、西、西南、东南方向楔入的四块楔形绿地。

“多园”:城市中的集中公园绿地。

2.公园绿地规划
(1)城市公园
规划重点布局18个城市公园,其中大型的城市中心公园为三角洲公园和古西湖生态公园。

①三角洲公园:位于城市中心的泉颍交汇处,颍河西路以北,区位条件优越,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点睛”之处。

②古西湖生态公园:为遗址公园,以水面古景点的恢复为主体,体现城市历史的延续。

③其它各类重点公园:
青颍公园:以文化休闲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文峰公园:结合文峰塔,成为游憩、纪念性公园。

环城公园:位于河西老城区中心,由西城河景区、东城河景区、南城河景区构成,为带状游憩公园。

刘锜公园:位于西城河两岸,规划为纪念性公园。

结合景点建设,修复部分古城墙、刘公祠。

七渔河公园:位于城区西部七渔河东岸,为城市边缘以游憩、垂钓、休闲运动为主的开敞式公园。

清河公园:位于淮河路以北,中清河、西清河之间。

西清公园:位于三清路以南,西清河以西。

华桥沟公园: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华桥沟,规划建设为服务于开发区的综合性公园。

老泉河公园:位于泉北分区中部,为服务于泉北区的综合性公园,沿老泉河两侧30—150米。

河西公园:位于七渔河西部,为区域性综合公园。

柳林公园:位于河西分区东南部,为区域性综合公园。

瑶池公园:位于莲池路以东,清河路以北,规划建成以水上游览为特色的游乐公园。

慧湖公园:位于老城区、东城河东侧,公园景观以水面造景为主,点缀造型别致的园林小品,恢复慧湖历史名园的面貌。

抱龙桥公园:阜涡路东侧,抱龙路以北,为区域性综合公园。

颍西公园:位于河西分区西部,为区域性综合公园。

八里公园:位于老西清河沿岸,为区域性综合公园。

云亭公园:位于西部六里河沿岸,为区域性综合公园。

(2)游园
规划结合城市道路绿化带的改造建设游园,尤其在道路的交叉口四周、道路转折处、广场、立交桥、交叉三角地带、,滨河道路、,应留出一定土地建游园,它不仅可供人们游憩,而且点缀街景,提高城市景观质量。

(3)滨水绿带
城区内颍河、泉河两侧规划不少于20-100米的滨水绿带,建设颍河风景带与泉河风景带;西清河、中清河、东清河、环城河、二道河、济河等河道两侧规划不少于20-50米的滨水绿带,将城市水体连接起来。

2.生产防护绿地规划
①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是城市绿地建设的苗木供应基地。

目前阜阳市有六处大中型苗圃,二处大型花圃,主要分布于城西的七渔河和城南的九里沟。

阜阳市生产绿地虽然面积上有一定的规模,但经营效益较差,城市苗木自给率低。

在市场经济下,为了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必
须加强生产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力争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

规划在七渔河西岸建设大型生产用地。

②防护绿地
规划的防护绿地包括颍泉河和七渔河两岸防护绿地,高压线走廊防护绿地,城市过境公路,京九铁路两侧防护绿地,工业区以及城市其他区域的防护绿地。

在各个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形成不低于30米宽的城市防护林带,具体实施中可与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相结合;东北工业区中的化工厂与周边规划20-50米防护绿地;在京九铁路、阜淮铁路、濉阜铁路、漯阜铁路、阜阳铁路编组站、各铁路专用线市区段两侧,各兴建宽度为50-100米的防护林带,避免铁路与周围地区的相互干扰。

3.道路绿地规划
规划三横四纵共八条园林景观路。

三横:河滨路,位于颍泉河南岸,是连接市内绿地和城郊风景区的绿色通道。

一道河路,位于河西区中部,是阜阳市南向发展的绿色轴线。

古泉路、颍东路,分别位于泉北区和河东区中部,是横跨两区的生态景观路。

四纵:界首路、济河路、阜南路、阜颍路位于三个城市分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部。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低于40%,两侧各留出5-10米绿化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