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1)卷——标准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1)卷——标准答案
5、比较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给水度的大小,为什么? 答:有效孔隙度是地下水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ne=Ve/V; 给水度饱水岩石重力作用下给出的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u=Vu/V;
由于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给出水时,将有一部分孔隙通到中的重力水因转 化为毛细水而不能给出,所以 Vu<Ve,故而有:ne>u;又孔隙中的部分体积为结 合水占据,因此,孔隙中流动的重力水占据的体积小于孔隙体积,即 Vn>Ve,故 而,有 n>ne,由此得:n>ne>u
构造应力特征:包括应力的性质与应力的分布。据应力的性质分为张应力、剪应力、扭 应力,张应力形成的裂隙规模大,张开性好,故导水性好。剪应力形成的裂隙规模小,张开 性差,故导水性差。扭应力形成的裂隙导水性介于上二者之间。应力分布集中的位置,裂隙 更为发育,导水性增强,反之,导水性更小。
地温地压的影响,温压越高,岩石的塑性增强,导水性减弱。反之,导水性更好。
2)时空变化特征不同,前者三维,后者四维 3)控制因素不同,前者地质结构,后者自然地理因素,尤其地形 4)应用范围不同,前者均衡,后者水质变化 3、溶滤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主要有气候、地形与岩性。 气候:区域性影响因素 岩性、地形:局部影响因素。 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山间堆积盆地区,从盆地边缘到中心,水质分带显著, HCO3型-SO4型-Cl型 4、地下水中CO2的作用,来源,主要来源? 答:来源有:大气成因、生物成因、变质成因 主要是生物成因。
水的侵蚀性 。
其中的地下水,后生沉积水指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由相邻岩层挤压而来的水。
13、在一般水文地质调查中,水质分析的类型有 简分析 、 全分析 、
9、降水入渗系数
专项分析 三类。
降水中真正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份额。
10、下降泉
潜水补给形成的泉。
二、填空题(20 分)
14、、地下水中的主要气体成分有 CO2 、 H2S 、 CH4 、 O2 等,其作用有 指示地球化学环境 、 参与化学反应 。
1、结合水
弱径流型 三种动态类型;深部承压水的动态类型为 径流型 。
岩土空隙中,离固相颗粒表面较近,受静电引力较大,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运动的地下水。
2、孔隙水 赋存于松散岩石孔隙中的地下水。
3、贮水系数
单位面积承压含水层饱水岩石柱体,水位上升/下降一个单位,储存/释放的水的体积。
5、动态与均衡的关系为:动态是均衡的 外部表现 ,均衡是动态的 内在原因 。 6、地下水流动系统概念的提出完成了对 渗流场 、水化学场、水温场三场的统 一。
东华理工学院 2006—2007 学年第 2 学期
细上升高度(hc)处时,弯液面处的水位是 0 。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1)卷——标准答案
一、概念题(20 分)
2、毛细现象的产生与 表面张力 和 液体对固相表面的湿润 有关。 3、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泉分为 上升泉 、 下降泉 两类。 4、据排泄方式与水交替程度,潜水可分为 蒸发型 、 径流型 、
4、隔水层
不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承压水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6、稳定流 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各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状况。
7、在 干旱半干旱气候山间堆积盆地 地区,潜水的水化学分带最为完整。 8、承压水形成自流井受控于 地质构造 ,而潜水形成自流井受控于 地形 。 9、裂隙含水系统大多呈 带状或脉状 分布,其由 大裂隙 、 中裂隙 、 小裂隙 三种级次的裂隙构成。 10、我国南北方岩溶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气候 、 岩性 、
东华理工学院 2006—2007 学年第 2 学期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3)卷
2、构造裂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及水文地质意义? 答:构造裂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应力与地温地压特征。
岩性:岩石按岩性分为脆性与塑性岩石,脆性岩石受力后,弹性变形,拉断破坏为主, 形成裂隙规模大、张开性好,故导水性好。相反,塑性岩石受力后,塑性变形,剪断破坏为 主,形成裂隙规模小、张开性差,故导水性差。
1、取潜水面为基准,饱水带潜水面处的水位是 0 ;若包气带支持毛细水的弯液面恰好
位于潜水面处,则弯液面处的水位是 -hc ;当支持毛细水弯液面上升到最大毛
说明:1.试题须用碳素墨水钢笔集中填在方格内,答题纸另附并装订于后,字迹须工整清晰;2.试题须经教研室或系(部)领导认真审核并签署本人代号;3.学生只须在第一页试题纸上填写姓名等
3、洪积扇的水文地质特征及找水方向? 答:洪积扇水文地质特征:洪积扇据水文地质特点分三个带,为:潜水深埋带、溢出带、
7、地下水均衡
地质构造 的差异。
均衡区在均衡期内,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的收支之差等于储存量的变化。
8、沉积水
包括沉积作用水(软泥水)与沉积成因水(软泥水的进一步演化),前者指存在于沉积物堆积时期水 底软泥中的水,后者又包括同生沉积水与后生沉积水。同生沉积水指与岩层同时沉积形成并一直保留于
11、据出露的成因,上升泉分为 侵蚀上升泉 、 断层泉 、 接触带泉 三类。 12、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 可溶岩的存在 、 可溶岩的透水性 、 水的流动性 、
东华理工学院 2006—2007 学年第 2 学期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2)卷
三、简答题(30 分)
1、裂隙含水系统的裂隙构成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答:裂隙含水系统由大裂隙、中裂隙、小裂隙构成。
大裂隙,具有导水通道作用。 中裂隙:兼具导水通道、储水空间的作用。 小裂隙:储水空间的作用。 2、比较地下水含水系统与流动系统的异同? 答:相同,都摆脱了传统的含水层思维,前者有多个含水层、弱透水层构成,后者 为一地下水流实体 不同:1)边界性质不同,前者固定地质边界,后者可变水力边界
四、论述题:(30 分,每题 10 分)
1、绘制河间地块流网,并说明流网的作用与用途?
流网作用:1)据流线确定:流向、流速、流量以及判定水质的变化 2)据等水位线确定:水位或水位埋深
说明:1.试题须用碳素墨水钢笔集中填在方格内,答题纸另附并装订于后,字迹须工整清晰;2.试题须经教研室或系(部)领导认真审核并签署本人代号;3.学生只须在第一页试题纸上填写姓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