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社会保险法_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_社会保险法_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三、政策建议 1.对涉及《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 方性法规规章,需要统一进行清理和修订。逐步建立起与《社会 保险法》相配套的,互相衔接、统一调整的社会保险法规政策体 系。 2.尽快出台与《社会保险法》相关的配套政策或出台过渡办 法。如:在社会保险费强制征缴,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先行支付 后追偿,参保人员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 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间转换,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 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间流动,缴费和待遇衔接等方 面,急需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和实施细则。 3.研究出台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建 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同企 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建立缴费与待遇相对应的激励机 制;根据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和物价变动因素, 适时调整缴费标准。 4.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参保缴费政策需 要进一步调整。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建议出台具有针对性、灵 活性,可操作性的相关政策,有效调动这类人员的参保积极性。 5. 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执法检查与经办机构的稽核工作 有机结合,联合执法。定期或不定期地联合开展工作,并由省级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用制度确定下来。要将稽核变为稽查,用法律 形式赋予经办机构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待条件成熟时,参照税 务部门的管理经验,组建即有经办职能又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经 办机构。 6.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对现有信息系统的架 构作适时的修改和升级。 7.尽快出台困难企业缓缴养老保险费的操作细则。能够对困 难企业欠费产生的利息给予减免或缓缴,从而促进养老保险费 的征缴清欠。 8.通过协调公安部门,对参保人员的身份认定问题能够有一 个统一的解决办法。确保参保人员身份证号码的准确性和唯一 性。 9.理顺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统一职工、居民和新农合经办管 理;提高医保统筹层次或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制定医疗 保险参保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后,享受医疗待遇与原用人单位缴 费脱钩的办法。 10.尽快出台医疗、失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和代位追偿具体 操作办法或实施细则。 11.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完善基金运作机制。主要规范保险 费核定、基金征缴、缴费记录、待遇审核、基金发放、财务管理这 六个环节。 [本文为 2012 年度河南省软科学项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研究》(编号:122400430006)部分成果]
4《. 社会保险法》中有关强制征缴、滞纳金征收等规定需根据 社会形势需要灵活变通。目前,各参保单位对社会保险的认识逐 步提高,特别是《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后,各参保单位对社会保险 有了深刻的认识,缴费意识大幅度提高,恶意欠费的企业越来越 少。但由于各地的差异性比较大,对于一些产业结构单一、历史 包袱沉重的老工业城市,社保费的征缴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一些正常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也出 现拖欠现象。目前,欠费企业绝大多数为困难企业,没有缴费能 力,如果采取强制征缴,困难企业也没有能力缴费。建议出台相 关政策,对困难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缓缴或免缴滞纳金。
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 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
摘 要:《社会保险法》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 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 颁布实施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公 民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险法》于 2011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两年来,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断加 大工作力度,认真贯彻,全面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遇到一 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定为工伤。这样,容易扩大工伤认定的范围,增加工伤认定的难 度,也在客观上延长了认定时间。比如工作中的过失犯罪导致的 伤亡如何认定,是否自残和自杀如何认定等问题。六是社保费征 缴问题。《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七条对相关部门与社保经办机构 的关系作了说明,但实际操作中不具有约束性。工商、民政、公安 部门的告知义务及具体细节没有明确;《社会保险法》 第六十三 条对社保费强制征缴作了规定,但社保经办机构与人民法院、银 行机构如何协调问题没有解决,也存在执行难的问题。七是社保 经办机构界定与定位问题。《社会保险法》第七条对社会保险工 作的负责部门作了规定,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内容与协作关系 不明确,造成事实上的多头管理。比如当前,职工医保、居民医 保、新农合、医疗救助分属人社、卫生、民政部门,这些部门自成 体系,相互分割,带来了覆盖对象交叉、财政重复补贴、软件网络 重复建设、制度之间相互矛盾、管理服务标准不统一、人员身份 不能转换、医保关系接续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社保经办机 构也存在如何定位问题。目前大多社保经办机构并无直接执法 权,给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了困难。经办机构只负责对参保单位及 参保职工待遇的保障,无法对参保单位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处 置。这样既无法有效地管理参保单位,又耗时耗力,还造成参保 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随意性较强,从而给征缴、清欠工作带来一 定困难。
5“. 金保工程”软件老化,技术急需更新。目前正在使用的 “金保工程”软件发布于 2003 年,距离现在已有 10 年,其中各项 设计如:劳动、社保、就业、失业等各方面的指标和业务模块,与
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当前的业务开展需要都有不小的差距。单 就失业这一块。五险合一后,原来掌握的各类险种参保人员的基 本信息的规范、纠错、除错与合并的技术支撑问题;失业人员在 享受失业待遇期间隐性就业后,金保信息系统从技术层面的扫 描、审计与查处的技术支撑问题等都亟需解决。
6.实际执行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需给予重视和解 决。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需给予 重视和解决。如部分法院认为征缴社会保障费用系社保管理部 门的职责,基本养老保险费属社会保险费用,应由社保管理部门 依法强制征缴,而社保管理部门与缴费义务主体之间的关系属 行政法律关系,故因缴纳社会保险费收发产生的纠纷,不属民事 诉讼受案范围,对社会保险类争议案件不予审理,致使一些职工
3.有关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规定 需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社会保险法》关于农民工、劳务派遣工 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权益部分作了明确的规定,体现了 公平正义和以人为本的法律精神。但由于相关制度安排的不合 理、不完善,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随着城乡居民 社会养老保险的开展,在 2011 年度的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 中,审计部门就提出,有些地方存在同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现象,造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多发 补贴。虽然造成重复参保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主要原因在于:城 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数据管理在市一级的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城 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数据管理在省厅电子政务中心统一管理,两 者之间没有有效联系。二是根据规定劳务派遣企业须按实际工 资交纳社会保险,而个别劳务派遣企业内部设有职工医院,要求 员工就医必须内部解决,劳务派遣企业不愿意为员工缴纳医疗 保险问题。三是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情况存在交费偏高,大部分人 员不肯接受;在保人员死亡抚恤金没有标准;个体停保、续保加 收滞纳金;男、女首次参保没有设年龄上限等问题。
关键词:社会保险法 实施过程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DF3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092-03
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这 与现行“用人单位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其职工(含退休 人员)才能正常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相关政策有出入。四 是医疗与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与追偿问题。《社会保险法》第 三十条、四十一条、四十二条对医疗、工伤保险基金的先行支付 和追偿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比如用人 单位如已经破产、注销怎样追偿,向第三人追偿中“第三人如何 确定”、 “由谁追偿”(社保经办机构过于笼统)、“怎样追偿”(缺少 支撑和手段)等问题。五是工伤认定范围的扩大增大了工伤认定 的难度,客观上延长了工伤认定时间。《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七条 对不认定工伤的范围作了规定,但此规定不够细化,是否可以理 解为只要不在此范围内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情形都可以认
2《. 社会保险法》 中规定的有关保障劳动者和参保人权益条 款需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险法》对有关劳动者和参保人权益 条款作了相应的规定,但在具体实施中有些内容需进一步细化。 一是按《社会保险法》要求,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障号采用其个人 身份证号,而我们现在程序中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障号是由过去 的一代身份证或自行编制的号码过渡而来,不符合 《社会保险 法》的要求。二是对于用人单位未尽参保缴费义务,与劳动者解 除劳动合同后,出现的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问题没有得到妥协 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期间,用人单位没有按照 《社会保险法》 的规定代扣代缴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 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个人社会保险费未缴或 欠缴,带来的社会保障权益损失,用人单位应怎样赔偿或支付, 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三是参保对象城乡、身份差异没有打 破,社会成员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距过大,衔接不畅。《社会保险 法》基本延续了现行的社会保险政策,在打破参保对象城乡、身
●经济与法
《经济师》2014 年第 1 期
有缓缴养老保险费的具体实施细则,参
保单位不清楚怎样缓缴养老保险费,因
此,应尽快出台困难企业缓缴养老保险
《社会保险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费的操作细则。三是退休人员享受医疗 待遇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七条“参
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
●蔡树峰
— 92 —
《经济师》2014 年第 1 期
●经济与法
份差异、缩小社会成员社会保障水平差距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 也没有提出政策性导向。目前养老保险被划分为企业职工养老 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被 划分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这些都是以参保对象的城乡以及身份来划分的,由于社会保 险政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了社会成员之间缴费、待遇水平 差距过大的问题,不利于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各类 人员社会保险制度衔接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参保人员在城 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 险之间流动,配套的衔接办法,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城镇职 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三项医疗 保险制度目前参保缴费、待遇支付等方面还实现不了统一,仅依 靠折合缴费年限进行制度间的衔接,相关的衔接办法需要进一 步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