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汇总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汇总


• 进行风险分析一般有三个起点: (1)从可能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本身
开始分析; (2)从检疫性有害生物可能随其传入和扩散的
传播途径开始分析,通常指进口某种商品; (3)因检疫政策的修订而重新开始作风险分析。
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GB/T 20879-2007
•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以生物学的或其他科 学和经济学证据评价确定一个生物体是否 为有害生物、该生物体是否应限定以及为 此采取何种植物检疫措施的力度的过程。
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 是检疫决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使检疫管理工作符 合科学化、国际化的要求。
➢ PRA可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 疫的保护功能;
• iii潜在经济重要性:评估时,首先应掌握有害生 物在各发生地的危害程度和频率及其与气候条件 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然后考虑如损 害类型、作物损失、出口市场损失、防治费用增 加及对正在进行的综合防治的影响、对环境的影 响和对社会的影响等。 如果以上条件均符合,那么该有害生物就是潜在 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从而进入评估的最后阶段传 入可能性的评估。
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步骤
《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限定的非 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是整个国际标准 框架下进口法规下的两个重要标准。 这两个标准描述了植物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过程, 其目的是为国家植物保护组织制定植物检疫法规、 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及为采取必要的检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限定性有害生物(Regulated pest, RP):
➢ 少数危险性很大,有的虽有分布,但官方 已采取控制措施,属于控制范围的有害生 物。
➢ 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 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 pest, QP):指对某 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 在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 生物。
• (2)评估内容:其在PRA地区能否定殖以 及扩散可能性和潜在的经济重要性,确定 其传入PRA地区的可能性。
• i定殖可能性。将原发生地情况与PRA地区 的情况比较,如在PRA地区有无寄主及其数 量、分布;PRA地区环境条件的适宜性;有 害生物的适应能力、繁殖方式及存活方式 等。
பைடு நூலகம்
• ii扩散可能性。评估定殖后有害生物扩散 的可能性,应考虑的因子有:有害生物的自 然扩散,商品和运输工具的移动,商品的 用途,有害生物的潜在介体和天敌等。
第一阶段:风险分析启动
从传播途径开始
以往的风险分析 是否有效?
有效
停止
潜在的检疫性 有害生物?


停止
进入第2阶段
从有害生物开始
以往的风险分析 是否有效?
有效
停止
潜在的检疫性 有害生物?


停止
进入第2阶段
2.有害生物风险评估阶段(Pest Risk Assessment)
• 对在第一阶段确定的需进行进一步评估的有害生 物或有害生物清单逐个考虑并审核、归类看是否 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 (1)考虑因素:每个有害生物的各个方面,特 别是有害生物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的 资料。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Regulated nonquarantine pest,RNQP)一种存在于种植材料上, 危及这些植物的原定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 影响,因而在输入国和地区受到限制的非检疫性 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类型的比较
类型 检疫性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 非限定的有 性有害生物 害生物
第二章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学习目标
• 重点掌握 有害生物的类型、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 分析步骤
• 掌握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 了解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发展历史。
• 在已建立的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中, 包括十九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 是进口法规中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 Pest Risk Analysis,简称PRA)。
➢ 强化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 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
➢ 开展PRA是遵守SPS协议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 现。
在关贸总协定最后协议中明确指出,“检 疫方面的限制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来支 持,原来设定的零允许量与现行的贸易是 不相容的,某一生物的危险性应通过风险 分析来决定,这一分析还应该是透明的, 应阐明国家间的差异”。
• 在新修订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IPPC 》(1996)中亦强调植物检疫的 非歧视原则,但更强调所采取的检疫措 施应建立在充分的科学依据基础之上。
第一节 有害生物、疫区与非疫区
一、有害生物的类型
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情况、危害性和经济重 要性及在植物检疫中的重要性等,有害生物可以区 分为: (1)非限定的有害生物(Non-Regulated pest, NRP): ➢ 广泛发生或普遍分布的有害生物,在植物检疫中没 有特殊的意义。如:青霉菌、曲霉菌、镰刀菌等。
一、定义 • 北美植保组织的定义为:针对有害生物一旦传入
某一尚未发生的地区,或某一时期内才发生的地 区,由于其传播而引起的潜在风险进行判断的系 统评价过程。
• 按《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简称SPS 协议),PRA是根据可能实施的动植物卫生建议措 施来评价虫害或病害在进口成员境内传染、定殖 或传播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的潜在生物和经济后 果,并以此作为制定检疫措施的依据。
分布现状 无或极有限
较广
很普遍
经济影响 可以预期
已经知道 已经知道
官方控制 根除或封锁
抑制危害 不采取措施
官方检疫 种苗和植物产品 只针对种苗
要求
及任何传播途径 检疫
不检疫
二、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区、 低度发生区和非疫区(法规)
• 非疫区(P46) • 检疫区 • 有害生物低度发生区
第二节 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 (Pest Risk Analysis, PRA)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分成三个阶段:
1、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开始阶段 2、有害生物风险评估阶段 3、有害生物风险管理阶段
1.PRA开始阶段(起点)
•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仅对PRA地区有意义,因 此,首先要确定与这些有害生物相关的PRA 地区.
• PRA地区:指与进行本项PRA有关的地区,可 以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内的一个地区或 多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