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有关城市地图,会分析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
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分析讨论评价城市问题。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说出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的原因,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的思维,联系实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2)渗透素质教育,增加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成因。
难点:城市功能区空间分布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小结
【练习】通过课件展示题目。
(1)该城商业区位于A、B、C三处的哪?为什么?
(2)工业区位于A、B、C、三处的哪?为什么?
(3)高级住宅区位于A、B、C、三处的哪?为什么?
【解析】解析: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和街道两侧,这
样,服务范围广并有便捷的交通;工业区的区位要求交
通便捷,避免对城市的污染;住宅区的布局应该考虑环
境状况,应适合居民休养生息。
【布置任务】让他学生课后收集不同城市的图片,并提出思考题“不同城市的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组合
和分布是一样的吗?”列举一些实例。
学生回答:(1)A
地处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
过,交通通达度高,有利于商
务活动
(2)B 位于城区外
缘,地处交通干线,并在当地
盛行风的下风方向,可减少对
城市的污染。
(3)C 地处城市的
郊区,处于湖边,环境优美,
交通便利
及时的检查
教学效果,有
利于评价学
生的听课效
率,能够加强
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还能
让教师察觉
自己讲课的
不足,并及时
反思。
布
置任务,为下
节课的学习
做充分的准
备。
板书设计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2.功能区
(1)集聚效应
(2)功能区的形成
(3)住宅区
(4)商业区
(5)工业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