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与催眠术催眠术作为治疗的一种手段,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之一。
对于焦虑、紧张、恐惧、失眠等一些心理症状,催眠术有着特殊的治疗效果。
有人说它神奇,有人说它表现出来的特殊功能不可理解。
确实,有时连催眠师自己都无法解释。
通常人们认为,催眠就是通过一定手段让人睡眠。
这是对催眠的一种误解。
催眠不同于睡眠,催眠状态下的睡眠质量远远高于普通睡眠。
有人说一个小时的催眠相当于若干小时的睡眠就是这个道理。
催眠状态下的人,他的潜意识始终与催眠师保持联系。
虽然醒来以后,被催眠者也不能或不能全部回忆,但他同催眠师的单线联系一直没有中断过。
催眠状态分为浅度、中度和深度三种。
中度和深度治疗效果较好。
催眠没有任何副作用,甚至对于人的记忆、思维发展都有非常好的功效。
催眠状态下的人,有时会做出平常所不能做出的行为。
比如,一位女孩子正常状态下提不起二十五千克的重物,但在催眠状态下,按照催眠师的指令,她却可以轻松提起,这样神奇现象还在进一步探讨之中。
有人说,催眠其实就是一种暗示,我认为这是对催眠的一种浅显了解。
暗示是手段,而不是催眠的全部。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催眠虽然被种种神奇的外衣所包裹,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催眠,能否催眠要与你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与自我放松程度决定。
并且非常重要的是催眠状态下所反映出的记忆等并不一定准确,换句话说催眠状态下的人是易感的人群,容易受到影响。
心理咨询师认证的适用人群教育工作者中小学辅导员大学心理学老师新闻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医学工作者思想政治(党政工团青妇)工作者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公安司法干警公共关系工作者慈善机构管理人员倡导生命品质、关注自我成长、追求心身健康的社会各界有识人士只要是老师都可以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学习一些心理咨询师方面的课程也是必要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从来访者及家属等信息源获得有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成长、人格发展、智力、社会化及家庭、婚姻生活事件等进行全面评估,概括心理和生理测查;根据心理发展史和心理生理测查的结果,对来访者作出心理诊断,制定心理治疗计划,并指导实施;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来访者有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时应及时请求会诊或转住其他专科。
具体来说,有1、心理危机干预一个人遇到沉重的心理创伤和打击,如理想、目标和事业的丧失,亲人的意外死亡,人际关系的恶化等导致急剧的精神崩溃时采取的心理咨询。
2、生活问题咨询包括恋爱、婚姻、家庭及性问题,升学和就业的选择,适应不良,学习困难,儿童行为不良,人际关系问题,以及酒和药物依赖等各种心理卫生问题。
3、身心疾病咨询许多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也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一定关系,可以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从而解除心理压力,以防止躯体疾病加剧。
4、精神障碍咨询如患神经症、人格改变及其他精神障碍者,可就有关药物治疗、社会功能康复、婚姻与生育等问题征求医生的意见。
5、其他心理卫生问题咨询如家庭、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亦可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不但要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
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摩擦、恋爱婚姻、家庭矛盾、亲子关系、升学考试、就业选择等问题尤为突出。
同时涉及到人们的很多隐私,有一些会极具有故事性。
为来访者保密,就成为心理医生的基本品德和首要素质。
在国外,每个咨询室外都会挂上一个牌子,上面写有咨询师的姓名,学历,擅长的问题。
如有擅长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擅长解决夫妻关系问题的等等,求助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咨询师。
我国目前虽然还未作到这一步,但也是未来的趋势。
据1991年的统计表明,美国每百万人口有550个心理学家,其中87%以上具有心理学或哲学博士学位。
我国1997年统计数字显示,每百万人口只有2.4个心理工作者,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不足2%。
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国的心理咨询者状况都不尽如人意。
所以有的专家称,我国心理咨询业发展潜力很大,心理咨询产业远未形成规模。
心理咨询业将在未来10年有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不论就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进步的社会期待着出现缓解人们心理压力的心理按摩师,使心理咨询步入正轨,也使人们对生活质量更高。
心理咨询师认证的分类国内现在的心理咨询师认证主要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全国,除上海)、上海市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国际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
目前较权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认证,以下的内容主要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师认证为主(全国,除上海)。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心理咨询是一门创造性的应用科学,是一项“科学+艺术”的工作。
心理咨询师好比一把梳子,需要梳理来访者的思绪和问题脉络,重新找到适合解决来访者问题的方法。
心理咨询师也叫咨询心理师(Counseling Psychologist),此外还有临床心理师(Clinical Psychologist)等等,通称为心理师。
注册在香港的中国注册心理师协会为心理师做第三方认证,以评估心理师的职业资格的真实性、适用性与综合实操能力。
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论文要求每位申请者(考生)必须提交两篇文章,包括1个案例报告,1份个人分析报告或研究报告,题目自拟。
文章必须在参加辅导学习考试后向发证机关(劳动厅)申请证书前提交,否则无法评审与发证。
一、基本要求文章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他人代写,引用部分内容须注明出处,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每篇文章字数不少于3000字。
文章一律采用A4纸打印,一式5份。
考生应围绕文章主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或个人分析,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实践,得出相关结论,并将这一研究过程和结论以文字、图表等方式组织到文章之中,形成完整的文章内容。
文章内容应做到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叙述流畅,结构严谨,理论联系实际。
二、文章的格式要求文章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标题即文章的名称,它应当能够反映文章的内容,或是反映论题的范围,尽量做到简短、直接、贴切、凝练、醒目和新颖。
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500字。
注释是对文章中需要解释的词句加以说明,或是对文章中引用的词句、观点注明来源出处。
注释一律采用脚注的方式(即在页下加注释)。
文章的末尾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为:图书:作者.书名.出版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版次,页码期刊:作者.篇名.期刊名称,年份,卷号(期号),页码三、文章的内容要求1、案例报告(或称咨询个案) 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到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的情况。
评估与诊断:包括对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
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2、个人分析报告(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以下内容) (1)自我成长分析部分:应怎样评估自己的心理发展史?高峰和低谷分别在哪里?我何时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成人了?我是如何处理这种认识的?我最好的五个品质是什么?在我的人生中哪五个方面是需要增强的?我的基本人生观是什么?我最近大部分时间的心情是怎样的?一般情况下我是怎样看待其他人的?在我对生活的看法中,我对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道德标准、性别和性倾向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属于什么样的人格类型?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谁?我认为的成熟标准是什么?我的个人奋斗目标有哪些?什么人或什么事影响了我的人生发展?我最好的朋友会怎样评价我?人们对我的批评意见集中在什么方面?用哪三个形容词能最好地对我进行描述? (2)职业行为分析:我为何要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成为心理咨询师后,我的情绪问题是否会被明确并得到解决?我需要做什么准备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具备哪些条件能使我成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我经常出现的反移情问题是什么?我对求助者有何期待?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何期待?我希望从同事那里获得什么?我的职业优点和弱点有哪些?我的职业目标有哪些?我的同事会怎样评论我?我希望接待哪一类型的求助者?为什么?我将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压力或崩溃状态?我如何处理对于自己工作的赞许和责难?3、研究报告(任选一种咨询理论) 选择某种心理咨询理论进行介绍,包括该理论的发展史、理论框架以及基于该理论的心理咨询技术。
以某个个案为例,写清楚你是如何运用上述理论解释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的,并写清楚你运用上述理论的心理咨询技术帮助当事人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咨询效果如何?并谈谈自己对该理论有什么新的认识?对基于该理论的咨询技术有何新的体会? 封面格式:(上空四行)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三号仿宋字,居中) 申请心理咨询师文章(二号黑体字,居中)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四号宋体字,居中) (上空两行,前空四字,四号宋体字) 文章类型:(A、案例报告,B、个人分析报告,C、研究报告) 文章题目:申请者姓名:身份证号码:所在省市:所在单位:文章格式:标题(二号黑体,居中) 单位:姓名(四号宋体字,居中) 摘要:(四号楷体字,行间距固定值22磅) 正文(四号宋体字,行间距固定值22磅) …… 注释:(小四号宋体字,单倍行距) …… 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字,单倍行距)培训标准与教材一、全国统考使用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的心理咨询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主要内容包括:1、《基础知识[1]》:基础心理、社会心理、发展心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2、《技能操作》: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测验技能3、《职业道德》二、上海地区2006年在全国统考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内容和难度要求,自行编写了本地1+X标准的教材《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培训教程》和《助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培训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傅安球主编),主要内容包括:1、《助理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性别差异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心理伦理与道德等。
理论部分不少于350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