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职务侵占一案不构成犯罪,本案属于民事纠纷的法律意见书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广东鹏翔律师事务所接受王××家属的委托,指派我担任王××的辩护人,我通过查阅自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保险公司)提供的相关证据和罗湖笋岗派出所侦查所得的相关证据,经分析探讨,辩护人认为:本案系一起民事合同纠纷,不是刑事案件,王××不构成职务侵占也不构成侵占罪,平安保险公司以侵占罪为由向贵院提起刑事自诉,在证据和法律依据上均明显不足,故贵院应当立即撤销案件,当庭释放王××。
一、本案王××与平安保险公司关于保险费的争议属于民事纠纷,不属于涉嫌侵占的刑事案件。
1、王××和平安保险公司之间签订了一份《保险代理合同书》,双方存在着具有典型民事特征的合同法律关系。
双方签订的《保险代理合同书》的序言明确列明:“本合同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就双方的代理关系达成本合同”。
从该合同书中的内容可以明确得出双方法律地位平等,适用的准据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特别是合同第一条更明确说明:本合同的订立并不直接或间接的构成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这些内容充分说明双方之间存在着符合民事合同关系的最直接的法律特征。
2、本案中保险代理合同的标的是保险费和代理费。
王××按约定向平安保险公司交付保险费,平安保险公司按约定向王××交付代理费,代理费的多少与王××代理所得的保险费成正比,因此,保险费和代理费均属本案《保险代理合同书》履行的标的额,也是双方履行的主要义务,我们既不能因为平安保险公司未及时向王××支付代理费而指控其侵占,同样也不能因为王××未及时向平安保险公司交付保险费,而指控其侵占。
3、王××未向平安保险公司及时交付保险费,依据《保险代理合同书》仅构成滞留保险费,王××承担的是违约责任,而不是刑事责任。
关于王××仅构成滞留保险费,这不但有《保险代理合同书》为依据,而且也为平安保险公司自诉状所列的内容加以证实。
《保险代理合同书》第八条明确说明了何为“滞留保险费”,双方明确约定没有及向平安保险公司交付收到的保险费和没有及时向客户交付保险费的行为属于滞留保险费,平安保险公司在自诉状第二段也明确将王××未交保险费的行为定性为滞留保险费的行为,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未交保险费的行为应定性为滞留行为,这不但有《保险代理合同书》作依据,也为平安保险公司所认可,更可以确认这是保险行业在习惯上和具体业务的操作上均不认为这是侵占,仅认为这是滞留的行为而已。
4、对王××滞留保险费的处理,双方在《保险代理合同书》第十八条的违约责任明确约定,由王××按每日千分之一向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支付滞纳金。
以上说明,平安公司应该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解决本次争议,而不是通过刑事自诉,这是错误的,也是严重违法的行为。
二、收取的保险费只要没有交付保险公司,在法律上应视为王没有完成代理行为,该款仍属于投保客户所有,即使要对王××追究刑事责任,也是投保客户,他们才是受害者,而不是保险公司。
1、从保险公司日常的业务操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来看,只要保险费保险公司没有实际收到,保险公司与投保客户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就没有建立,双方之间就不存在着权利和义务关系,而在法律上保险公司对投保人也不承担任何保险责任,这在许多保险单上都有这一项约定,尤其是保险公司没有向投保人出具正式保险单和开具发票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与投保客户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保险合同关系,那么作为保险代理人王××向客户预收的保险费,就并不是保险公司的钱,而是投保人的钱。
以此而论,在这种情形下由平安保险公司向贵院提出王××侵占一案的刑事自诉就没有法律依据。
2、王××作为独立主体的代理人,与保险公司和投保客户之间起的是中介作用,王只有将收取的保险费交到保险公司,才能发生款项的所有权转移,保险公司和投保客户之间的保险合同才能生效,换有言之,本案现在的投保款与保险公司无关。
综上所述,这是一件民事合同纠纷,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应通过正当的民事诉讼途径来解决本案的争端,却违法的采用了刑事手段,而本案无论从证据和本案双方保险代理关系及保险公司及投保客户之间的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的分析,平安保险公司控告××侵占一案无论在法律依据上还是在事实证据上均不能成立,王××无罪,贵院和平安公司都应当对错误羁押承担法律责任。
此致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广东鹏翔律师事务所辩护律师:梅春来关于朱X借款3200万元不构成刑事犯罪的法律意见书我们受应当事人朱X之父朱XX的委托,在XXX公安局经侦处正在侦查的朱X涉嫌职务侵占一案中依法给朱X提供法律帮助。
我们本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良知,对此案依法作了调查,并查询了大量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权威判例及研讨资料,现慎重地提出法律意见,望阁下重视,督促有关部门及人员公正处理本案。
一、基本情况简述2005年6月4日公安机关经侦处在证据欠缺的情况下,仅仅凭当事人李XX的指控,对朱X采取刑事拘留,并于7月9日逮捕,至今羁押近150天。
既不移送检察院起诉,又不改变强制措施,将不符合刑事立案标准的经济纠纷案,作为刑事案件处理的问题。
二、案件背景:1、环球与万馨之间的关系2000年9月A公司(朱某控股)与B公司(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C公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其中A公司出资1200万元,占60%股权,B公司出资800万元,占40%股权。
朱X出自对B公司的信任,应B公司要求,在C公司董事会的5名成员B公司就占3人,C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由B 公司的副总经理李XX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掌控C公司的实际运营。
2、C公司对西安投资4000万与A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
(1)对西安的投资。
2000年12月15日C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XX亲自主持召开C公司董事会,C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决定对西安X项目投资4000万元,占该项目41%股权。
于2000年12月和2001年1月分两次将4000万元汇入西安项目。
由于政府的违约,西安项目搁置。
2001年下半年,朱X经调查发现,C公司投资款4000万元已经被他人挪用,随即朱X立即向李XX汇报了这一情况,指出这是典型的投资决策失误,并提出了各种补救措施的建议,但未得到明确的指示。
李XX作为万馨法人代表、总经理的投资判断与决策失误,是导致4000万元损失的根本原因。
(2)A公司对西安项目的负债与A公司对C公司债权。
由于当时C公司对西安投资后其北京项目资金不足,李XX要求朱X继续向C公司融资。
2001年3月,朱X以A公司名义向西安项目公司借款2000万元, 西安项目开具了借条,并直接将其借款汇给了C公司。
2001年6月, A公司又向西安项目借款1200万元,同时开具了1200万元的借条。
西安项目开具12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由A公司在长沙贴现后,将1155万元汇入A公司的帐号,A公司又将其中1000万元于当天借给了C公司。
综上事实,充分证明:朱X的两笔借款均是在C公司总经理李XX的融资要求下进行的,并且在得到这两笔资金后,都是在第一时间就将款项汇入C公司,丝毫没有占为己用。
并且借款名义均为A公司,与C公司毫不相干,何谈侵占C公司财物!(3)法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章第271条职务侵占罪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 构成此罪。
在给案件定性前我们应当明确事件的法律关系,本案主要涉及两个法律关系:第一,C公司与西安项目共同投资,与该项目的投资债权关系,此关系中C公司享有4000万元41%的股权,根据《公司法》有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根据所持股份的比例获得公司盈利,同时承担相应亏损,这种亏损包括投资的风险以及公司未来营运的亏损。
C公司对外投资经过了董事会批准的法定程序,4000万元投资的损失与公司任何一名股东都没有直接的民事法律关系,仅凭缺少证据的推断与猜测将朱X当作替罪羊,掩盖其投资决策失误,与法不公。
第二、A公司向西安项目所借3200万元是债权债务关系,A公司的借款履行了合法的手续,债务人向债权人开据了借条,根据借款合同的有关规定,借款人有在合同期间使用借款的权利,并承担偿还借款义务。
双方之间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从上述两点事实的分析不难发现:1、投资4000万与借款3200万两个民事行为之间以及两个债权债务关系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2、A公司是3200万的借款方,作为债务人将承担还款的义务。
3200万是公司的债务,不仅朱X个人,包括公司也不享有此款项的所有权,因此也就不存在朱X占有公司财物的事实。
结合职务侵占罪的认定,此案缺乏“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这一十分重要的犯罪构成客观要件。
三、关于本案的处理意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朱X并不构成职务侵占罪,把经济纠纷案作为刑事案件处理,违背了相关法律规定。
此案证据欠缺,仅仅凭借推理和缺乏证据的举报,将朱X采取强制措施并逮捕长达近150天,于法不公。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在此郑重请求:立即变更对朱X强制措施;撤销对涉案人员职务侵占罪的指控。
此致!北京市海铭律师事务所李阳律师2005年10月31日对杜导斌”寻衅滋事”案进行立案审查的法律意见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本人接受家属委托并经得犯罪嫌疑人杜导斌同意担任他在刑事侦查阶段的辩护律师。
6月9日下午,辩护人与本案另一等优势消解掉,把每个人都统统拉平到底线之下,以单纯的武力决输赢。
政治精英依仗暴力,然而暴力却最不利于政治精英。
从暴力中获利者只会是出身底层擅长不择手段的暴徒。
6月1日 08: 57 阅读(4842) 全部转播和评论(22) |转播|评论|收藏6月3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打电话给杜导斌核实,新浪网的“杜导斌”微博是不是他本人注册使用,在杜导斌认可后,警方说他发的微博具有“煽动性”,要求与他见面聊一聊。
杜导斌认为见面聊没有必要,马上就会删除微博。
随即,杜导斌删除了这三条微博,同时发了一条声明,强调自己一贯主张非暴力。
当天下午,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六个警察在西单一个武警招待所将杜导斌控制并做了讯问笔录,主要讯问他发这几条微博的原因,同时问了他为何要到北京工作还见过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