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净沙 秋 练习

天净沙 秋 练习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一)、文学、文化常识:
1.“天净沙”为曲牌名,“秋”是题目。

2.白朴,元代杂剧家、散曲家。

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等。

(二)、注释:
1.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
1.开篇作者把孤零零的“村落”、西沉的“落日”、暗淡的“残霞”、飘渺迷蒙的“轻烟”(炊烟)、枯干的“老树”、毫无生气的“寒鸦”这六个意象并置,描绘了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

(静景)
“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显示“飞鸿”速度之快,以动感打破迟暮秋景图的沉寂。

(动景)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五种色彩明丽的秋天景物组合成一幅明朗绚丽的秋景图并最终成为了这首曲子的主旋律。

(静景)
2.作者以“飞鸿”暗喻自己,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归隐之地。

通过两幅秋天之景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一组】
1.曲中“飞鸿”的意思是(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作品中“一点飞鸿影下”一句属于动态描写。

B.作者描绘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和明朗绚丽之景这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

C.作品在视角上远近结合,“青山绿水”是远景,“白草红叶黄花”是近景。

D.此曲前两句秋景本已清寂,到了后三句,意境更显冷清、萧瑟。

(答案:1.天空中的鸿雁 2.D 分析:应是后三句意境比较明朗)
【第二组】
1.本篇的作者,是四大家之一。

(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秋日黄昏图。

B.“青山”两句由远及近,呈现出明朗绚丽的秋景。

C.“青山”两句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D. 这首作品呈现出一种开朗平和的情调。

(答案:1.白朴;元曲。

2.A 分析:错在“宁静、闲适”,应是“萧瑟、冷清”)
【第三组】
1.“孤村落日残霞”句表明作品所描写的时间是 ___________ (2分)
2.下列对这首小令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开头两句着重渲染秋日的冷寂。

B.“一点飞鸿”化原本的寂寥为生机盎然。

C.最后两句作者用五色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

D.这首作品始终充满着沉闷压抑的氛围。

(答案:1.傍晚/黄昏 2.D 分析:错在“始终”,从“一点飞鸿影下”开始,画面变得生动明朗,作品的氛围也开始变得开朗舒展)
(二)考题链接附答案:
1.这首散曲的作者是元朝的(2分)
2.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描绘出萧瑟、冷清的秋景。

B.“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极显速度之快。

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

D.作者描绘的秋景浸透着自己寂寥、悲凉的感伤。

(答案:1. 白朴 2.D 分析:应是表现了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归隐之地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的特点分别是,(2分)
(答案:1.B 2.萧瑟;明丽)
1.“一点飞鸿影下”中的“鸿”是指(2分)
2.下列对本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和马致远的《秋思》曲牌名同。

B.所描写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

C.所写的秋景由萧瑟变为明朗。

D.寄情感于景物表达“愁”绪。

(答案:1.大雁 2.D 分析:错在“愁”绪)
1.《天净沙·秋》中“_________”和《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表明两首小令写的都是黄昏之景。

(2分)2.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首小令是同一曲牌,所以韵脚相同。

B.两首小令都描写的萧瑟荒凉的秋景。

C.两首小令写景都由远及近、实虚结合。

D.两首小令都抒发了游子思归的情怀。

(答案:1.落日残霞;昏鸦、夕阳 2.A 分析:B错在《秋》中“青山”句明朗绚丽。

C错在《秋》由远景写到近景,《秋思》没有明显的远近之分。

两首作品均无典型的虚实手法。

D错在《秋》表达的是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1.曲中的“飞鸿”与“昏鸦”分别指的是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2分)
2.对两首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描摹了秋天的景象。

B.都以“天净沙”为题。

C.都抒发了思乡的情感。

D.都以边塞之地为背景。

(答案:1.(2分)天空中的鸿雁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2分)A 分析:B错在“天净沙”是曲牌;C错在《秋》并未抒发思乡之情;D错在两首作品均未提及是以边塞为背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