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政治经济学(020101)导师聂炳华男,1955年11月生,山东省济南市人,汉族。

1996年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硕士学位。

研究员,兼任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会长、山东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太湖文化论坛”首界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经济政策研究。

教学情况:承担经济管理与经济政策研究、区域经济基本理论等多门课程。

科研情况: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重要课题,研究成果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视和批示,有些成果还为国家有关决策所参考;主编和参编著作10多部。

主要科研成果有:《农科教结合的模式与政策研究》、《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模式、运行机制和政策研究》、《关于加快我省中心镇建设与发展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的建议》、专著《调研报告辑选及调研方法理论初探》等。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大奖10多项。

崔友平男, 1964年9月出生,山东省文登市人,汉族。

1987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12月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为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

校关键岗位学科带头人,山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经济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

全国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教学情况:主讲过、《西方经济学》、《资本论》、《当代经济专题》等多门课程。

《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负责人。

科研情况:出版专著《走出通货膨胀之路》(南海出版公司1996年)、《两个转变与通货膨胀和失业》(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年)、《熨平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部。

自1989年以来,在《经济学动态》、《当代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近几年作为主持人组织和承担的省级课题8项,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

以独立身份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

董长瑞男,1962年7月生,山东省黄县人,汉族。

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6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

现为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协济南市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特邀委员。

山东省教学名师。

研究方向:收入分配问题、农业与农村经济、宏观经济问题。

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主讲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多门课程,教学效果优秀。

主持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科研方面,主持了省级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软科学项目2项,参加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项。

在《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主编《微观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等3部,参撰教材、著作多部。

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厅级奖多项。

参与研究成果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孟祥仲男,1958年9月生,山东滕州人。

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5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近几年来主要从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特别在土地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国内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共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

获教学和科研奖4项。

其中省级奖3项。

参与和主持科研课题4项。

主编教材3部。

李荣山男,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学士、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班毕业,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曾获山东财政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以第2位、第3位参与完成省社科规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1项。

在《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政法论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

主讲的《政治经济学》被评为山东财政学院“精品课程”。

教学与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男,教授,研究生。

研究专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曾发表《“三农”问题的实质、特点及其解决途径》、《多种所有制并存是我国土地制度创新的现实选择》、《论和谐所有制结构》、《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几个问题的理论思考》等主持C级以上学术论文,并主持《我国“三农”问题的实质、成因与对策研究》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研究》两项厅级以上课题。

程冬民女,副教授,本科。

研究专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曾发表《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研究》、《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研究》、《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等C级以上学术论文,并主持《社会转型与劳动者权利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兼论山东省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两项厅级以上课题。

韩玉玲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理事。

主持国家级、部省级研究课题共两项。

在《经济管理》、《当代经济研究》、《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海派经济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主要讲授《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问题》和《消费经济学》三门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有企业改革、公司治理和政府采购。

臧传琴女,副教授。

山东大学经济学硕士,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主持省级和厅局级课题共5项。

在《财经科学》、《云南社会科学》、《江汉论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

主讲的《政治经济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教学与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规制经济学。

姜绍华女,1964年2月生,山东招远人,汉族。

1984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0年3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教授,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

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教学情况:近几年来,主要给本科生教授《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比较经济体制》等课程,给研究生讲授《比较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研究》等课程。

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的研究,参与3项校级教学项目的研究,其中1项教学研究项目获得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教研项目三等奖。

科研情况:五年来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承担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项,主持承担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

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

冯继康男,1967年6月生,山东临朐县人,汉族。

1987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12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现为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曲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委《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经济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对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经济学院兼职教授,济南大学客座教授、山东财政学学院兼职教授。

山东省第一、二届“跨世纪理论人才”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

教学情况:主讲《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专题》、《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专题》等,主编教材5部,承担或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

科研情况:主持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社科规划项目14次;发表于《中国经济管理》、《经济管理》、《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经济学动态》、《当代亚洲》、《文史哲》、《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软科学》、《农民日报》等核心报刊学术论文240余篇;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6次,其他省厅奖励25次。

张卫国男,1959年1月生,2006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

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第一、二批入选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第十届省政协委员。

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领域有一定造诣,发表了《工农利益关系论纲》、《区域经济增长点选择及培育》、《知识经济与未来发展》、《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等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承担过10余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作为首位人员获得过省级以上政府科研奖励10余项,1999年以来连年主编《山东经济蓝皮书》。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女,1957年生,山东省平度县人,汉族,1983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现山西财经大学)贸易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

大学毕业后,到山东社会科学院先后从事行政和科研工作,工作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做访问学者1年。

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山东生态学会副会长,山东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生产力学会理事,济南市中区人大代表。

2000年被评为省“百人工程”理论人才,2004年被评院优秀青年理论工作者。

2005年被济南市人民政府聘为济南市“十一五”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2006年泰山学者团队成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

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业)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尤其对山东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独立主持和完成省、院级课题20项,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和出版单位发表以及通过专家鉴定的科研成果共131多项,其中专著2部,合著3部,论文101篇,研究报告27篇。

科研成果获得较好社会反响。

如《21世纪山东第三产业发展研究》研究报告提出的“发展新兴第三产业的观点和结论”(省计划委员会)被省“十五”规划采纳;还有部分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观点被《新华文摘》转登和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另有部分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观点被实际部门应用和获得有关领导批示。

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5项(独立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合作);省“五个一工程”奖1项(集体);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一等奖1项;省学会、征文奖、科研鼓励奖若干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