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由协议有哪些

路由协议有哪些

什么是路由协议?

路由器提供了异构网互联的机制,实现将一个网络的数据包发送到另一个网络。而路由就是指导IP数据包发送的路径信息。路由协议就是在路由指导IP数据包发送过程中事先约定好的规定和标准。

路由协议有哪些?

路由协议主要运行于路由器上,路由协议是用来确定到达路径的,它包括RIP,IGRP(Cisco私有协议),EIGRP(Cisco私有协议),OSPF,IS-IS,BGP。起到一个地图导航,负责找路的作用。它工作在网络层。

路由选择协议主要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协议,主要用来进行路径选择。

路由协议作为TCP/IP协议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其选路过程实现的好坏会影响整个Internet网络的效率。按应用范围的不同,路由协议可分为两类:在一个AS(Autonomous System,自治系统,指一个互连网络,就是把整个Internet划分为许多较小的网络单位,这些小的网络有权自主地决定在本系统中应采用何种路由协议)内的路由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AS之间的路由协议称为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这里网关是路由器的旧称。正在使用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有以下几种:RIP-1,RIP-2,IGRP,EIGRP,IS-IS和OSPF。其中前3种路由协议采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IS-IS和OSPF采用的是链路状态算法,EIGRP是结合了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型路由选择协议的Cisco私有路由协议。对于小型网络,采用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易于配置和管理,且应用较为广泛,但在面对大型网络时,不但其固有的环路问题变得更难解决,所占用的带宽也迅速增长,以至于网络无法承受。因此对于大型网络,采用链路

状态算法的IS-IS和OSPF较为有效,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IS-IS与OSPF在质量和性能上的差别并不大,但OSPF更适用于IP,较IS-IS更具有活力。IETF 始终在致力于OSPF的改进工作,其修改节奏要比IS-IS快得多。这使得OSPF正在成为应用广泛的一种路由协议。不论是传统的路由器设计,还是即将成为标准的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均将OSPF视为必不可少的路由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最初采用的是E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形拓扑结构设计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和网络加入Internet,给EGP带来了很多的局限性。为了摆脱EGP的局限性,IETF边界网关协议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的边界网关协议--BGP。

华为AR系列路由器静态路由协议配置方法

华为AR系列路由器静态路由协议配置方法 作者:诚恺科技来源:?浏览次数:4236?日期:2014年9月29日12:13静态路由协议就是静态路由,要把网络中每一条路由手动配置,下面诚恺科技小编就以华为路由器为例,同大家一起来看看IPv4静态路由、NQA for IPv4静态路由、IPv6静态路由的详细配置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配置IPv4静态路由基本功能示例 组网需求 路由器各接口及主机的IP地址和掩码如图1所示。要求采用静态路由,使图中任意两台主机之间都能互通。 图1 配置静态路由组网图

操作步骤 的配置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0 ip address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0 ip address route-static ?????????????????????????????? ip route-static ? 置主机 配置VLAN10内主机的缺省网关为,VLAN20内主机的缺省网关为,VLAN30内主机的缺省网关为。

5.配置交换机 配置各交换机,使得各主机能与其网关路由器互通。 6.检查配置结果 使用display ip routing-table命令查看路由器的IP路由表。 使用Ping命令验证连通性。 配置注意事项 ——正确配置各路由器各接口的IPv4地址,使网络互通。 ——保证两个路由器互连接口地址配置在同一网段,并且可以正常互通。 ——在各主机上配置IPv4缺省网关。 二、配置NQA for IPv4静态路由示例 组网需求 通过配置NQA for IPv4静态路由可以快速检测到网络的故障,控制静态路由的发布。如图2所示,RouterA通过接口GE2/0/0连接RouterB到RouterD作为主链路,RouterA通过接口GE1/0/0连接RouterC 到RouterD作为备份链路。在RouterA上配置NQA ICMP测试例,以检测主链路的网络状况。当主链路出现故障时,从RouterA发送到RouterD的报文就会切换到备份链路进行转发。 图2 配置NQA for IPv4静态路由组网图

详细分析动态路由协议原理和特点

随着路由的发展,路由协议的种类也有很多,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动态路由协议的实际应用和详细的介绍,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顾名思义,动态路由协议是一些动态生成(或学习到)路由信息的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互联技术领域,我们可以把路由定义如下,路由是指导IP报文发送的一些路径信息。动态路由协议是网络设备如路由器(Router)学习网络中路由信息的方法之一,这些动态路由协议使路由器能动态地随着网络拓扑中产生(如某些路径的失效或新路由的产生等)的变化,更新其保存的路由表,使网络中的路由器在较短的时间内,无需网络管理员介入自动地维持一致的路由信息,使整个网络达到路由收敛状态,从而保持网络的快速收敛和高可用性。 路由器学习路由信息、生成并维护路由表的方法包括直连路由(Direct)、静态路由(Static)和动态路由(Dynamic)。直连路由是由链路层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一般指去往路由器的接口地址所在网段的路径,该路径信息不需要网络管理员维护,也不需要路由器通过某种算法进行计算获得,只要该接口处于活动状态(Active),路由器就会把通向该网段的路由信息填写到路由表中去,直连路由无法使路由器获取与其不直接相连的路由信息。静态路由是由网络规划者根据网络拓扑,使用命令在路由器上配置的路由信息,这些静态路由信息指导报文发送,静态路由方式也不需要路由器进行计算,但是它完全依赖于网络规划者,当网络规模较大或网络拓扑经常发生改变时,网络管理员需要做的工作将会非常复杂并且容易产生错误。而动态路由的方式使路由器能够按照特定的算法自动计算新的路由信息,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 按照区域(指自治系统),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GatewayProtocol)和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iorGatewayProtocol),按照所执行的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动态路由协议(DistanceVector)、链路状态动态路由协议(LinkState),以及思科公司开发的混合型动态路由协议。 OSPF动态路由协议的特点 OSPF全称为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开放”表明它是一个公开的协议,由标准协议组织制定,各厂商都可以得到动态路由协议的细节。“最短路径优先”是该动态路由协议在进行路由计算时执行的算法。OSPF是目前内部网关协议中使用最为广泛、性能最优的一个动态路由。 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的自治系统,经过合理的规划可支持超过1000台路由器,这一性能是距离向量动态路由如RIP等无法比拟的。距离向量动态路由协议采用周期性地发送整张路由表来使网络中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保持一致,这个机制浪费了网络带宽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下面对此将作简单的介绍。 路由变化收敛速度是衡量一个动态路由协议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网络中的路由器能否在很短的时间内相互通告所产生的变化并进行路由的重新计算,是网络可用性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方

OSPF路由协议各种类型详解

OSPF各种类型详解 一、OSPF数据包类型 1.Hello包:用于建立和维护相邻的两个OSPF路由器的邻接关系,该数据包是周期性地发送的。 2.Database Description(数据库描述包DBD):用于描述整个数据库,该数据包仅在OSPF初始化时发送。 3.Link state request(链路状态请求包LSQ):用于向相邻的OSPF路由器请求部分或全部的数据,这种数据包是在当路由器发现其数据已经过期时才发送的。 4.Link state update(链路状态更新包LSU):这是对link state请求数据包的响应,即通常所说的LSA数据包。 5.Link state acknowledgment(链路状态确认包LSAck):是对LSA数据包的确认,以确保可靠地传输和信息交换。 二、OSPF网络类型 OSPF链路类型有3种:点到点,广播型,NBMA。在3种链路类型上扩展出5种网络类型:点到点,广播,NBMA,点到多点,虚链路。其中虚链路较为特殊,不针对具体链路,而NBMA链路对应NBMA和点到多点两种网络类型。 以上是RFC的定义,在Cisco路由器的实现上,我们应记为3种链路类型扩展出8种网络类型,其中NBMA链路就对应5种,即在RFC的定义基础上又增加了3种类型。首先分析一下3种链路类型的特点: 1. 点到点:一个网络里仅有2个接口,使用HDLC或PPP封装,不需寻址,地址字段固定为FF; 2. 广播型:广播型多路访问,目前而言指的就是以太网链路,涉及IP 和Mac,用ARP 实现二层和三层映射; 3. NBMA:网络中允许存在多台Router,物理上链路共享,通过二层虚链路(VC)建立逻辑上的连接。

实验12 静态路由与RIP路由协议设置

实验12 静态路由协议和RIP 路由协议设置 一、实验目的 熟悉静态路由和RIP 路由协议的配置原理,掌握它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创建图1所示拓扑结构并配置路由器,使得各路由器(静态和动态两种)可以相互ping 得通。 三、实验步骤 1、首先按图1连接好路由器 注意:路由器通常通过串行端口连接广域网络,因此路由器通常是DTE 设备,modem 、GV 转换器等等传输设备通常被规定为DCE 。其实对于标准的串行端口,通常从外观就能判断是DTE 还是DCE ,DTE 是针头(俗称公头),DCE 是孔头(俗称母头),这样两种接口才能接在一起。 比如一台路由器,它处于网络的边缘,它有一个S0口需要从另一台路由器中学习到一些参数,具体实施时,我们就不需在这个S0口配“时钟速率”,它从对方学到。这时它就是DTE ,而对方就是DCE (需要配置时钟频率)。 ①添加路由的模块接口,如图2所示。 DTE DCE DTE DCE 图 1 拓扑结构图

图 2 添加路由模块示意图 ②连线的时候注意不同的接口,连线选择DTE线,如图3所示。 图 3 选择连接线示意图 ③设置之前需要打开对应的端口的电源,如图4所示。

图 4 开机示意图 2、根据拓扑图为路由器配置IP 地址,如表1所示。 表 1 IP地址规划表 路由器S0/1/0 S0/1/1 A 172.16.10.1/24 172.16.40.2/24 B 172.16.10.2/24 172.16.20.1/24 C 172.16.30.1/24 172.16.20.2/24 D 172.16.30.2/24 172.16.40.1/24 为各路由器上配置IP地址的命令如下: A(config)# int S0/1/0 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0.1 255.255.255.0 A(config-if)#no shutdown A(config)#int S0/1/1 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40.2 255.255.255.0 A(config-if)#no shutdown 同样道理同学们配置余下的三个路由器B、C、D。

路由协议的分类

路由协议的分类。什么是自治域系统、IGP、EGP。 自治域(自治系统),在同一种路由协议上使用不同的自治域,可以有效的分割 路由信息,即自治域A中的路由器不会与自治域B中的路由器交换路由 信息。一个AS是一组共享相似的路由策略并在单一管理域中运行的路由器的集合。一个AS可以是一些运行单个IGP(内部网关协议)协议的路由器集合。也可以是一些运行不同路由选择协议但都属于同一个组织机构的路由器集合。不管是哪种情况,外部世界都将整个AS看作是一个实体。按照工作区域,路由协议可以分为IGP和EGP: IGP(InteriorGateway Protocols)内部网关协议 在同一个自治系统内交换路由信息,RIP、OSPF和IS—lS 都属于IGP。IGP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和计算自治域内的路由信息。 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s)外部网关协议 用于连接不同的自治系统,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主要使用路由策略和路由过滤等控制路由信息在自治域间的传播 什么是管理距离,有什么作用。 管理距离是指一种路由协议的路由可信度。每一种路由协议按可靠性从高到低,依次分配一个信任等级,这个信任等级就叫管理距离。对于两种不同的路由协议到一个目的地的路由信息,路由器首先根据管理距离决定相信哪一个协议。 防止环路的方法有哪些? RIP:有六种防止环路的措施:设定无穷大的值(16)路由毒化水平分割毒化反转触发更新抑制计时器 OSPF有哪些状态,在每种状态下进行哪些操作?OSPF有哪三个表?为什么需要DR、BDR,如何选择。 OSPF路由器在完全邻接之前,所经过的几个状态: 1.Down:此状态还没有与其他路由器交换信息。首先从其ospf接口向外发送hello分组,还并不知道DR(若为广播网络)和任何其他路由器。发送hello分组使用组播地址224.0.0.5。 2.Attempt: 只适于NBMA网络,在NBMA网络中邻居是手动指定的,在该状态下,路由器将使用HelloInterval取代PollInterval 来发送Hello包. 3.Init: 表明在DeadInterval里收到了Hello包,但是2-Way通信仍然没有建立起来. 4.two-way: 双向会话建立,而RID彼此出现在对方的邻居列表中。(若为广播网络:例如:以太网。在这个时候应该选举DR,BDR。) 5.ExStart: 信息交换初始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本地路由器和邻居将建立Master/Slave关系,并确定DD Sequence Number,路由器ID大的的成为Master. 6.Exchange: 信息交换状态,本地路由器和邻居交换一个或多个DBD分组(也叫DDP) 。DBD包含有关LSDB中LSA条目的摘要信息)。 7.Loading: 信息加载状态:收到DBD后,将收到的信息同LSDB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如果DBD中有更新的链路状态条目,则向对方发送一个LSR,用于请求新的LSA 。 8.Full: 完全邻接状态,邻接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同步完成,通过邻居链路状态请求列表为空且邻居状态为Loading判断。

实验四静态路由默认路由及RIP协议的配置

实验四静态路由、默认路由及RIP协议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 2.理解路由表的作用和原理。 3.掌握默认路由的配置方法; 4.理解默认路由的意义和特点。 二、实验环境:Cisco路由器2514 3台;PC机4台。 三、实验工具:Boson Netsim模拟器 四、实验内容: 配置内容一: (1) 按图3.1所示连接网络; (2) 先完成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包括路由器的名字、各接口的IP地址等; (3) 配置各PC机,包括IP地址和默认网关; (4) 在各路由器上用“show ip interface brief”命令查看路由器接口状态,要求各已使用的接口状态均为“UP”; (5) 在R2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使它可以识别所有网络; (6) 在R1和R3路由器上分别配置默认路由,默认方向均为R2; (7) 在各路由器上用“show ip route”命令查看路由表,注意R1和R2路由器的路由表项有什么特点; 提示:如果路由配置错误,可以用“no ip route …”命令清除路由表,再重新配置。 (8) 用Ping命令测试各PC机,如果都能ping通,说明配置成功。 配置内容二:

(1)清楚各路由器的路由表,在三台路由器上分别配置RIP协议; (2)在各路由器上用“show ip route”命令查看路由表; 提示:在图4.1的拓扑中共有6个网络:190.1.0.0/16、190.2.0.0/16、200.200.1.0/24、200.200.2.0/24、200.200.3.0/24、200.200.4.0/24,所以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中都应该有6个路由项,除了直连的网络外,其余的都是通过RIP协议互相学习到的。 (3)用Ping命令测试各PC机,如果都能ping通,说明配置成功。 五、思考题: 1、使用默认路由时,R1路由器的路由表中有几个项目?与静态路由相比默认路由有何好处? 2、能否把3台路由器都配置为默认路由? 3、选择PC1记录“tracert 200.200.3.2 ”;选择PC2记录“trace 200.200.4.2”的结果。 4、配置完rip协议后,在R1路由器的路由表中有几个项目?其中直连路由占几项?通过RIP协议学习到的路由占几项? 提示: 配置静态路由 (Cisco) 在上图所示的网络中,为了使R1路由器能够识别61.0.0.0/8网络,可以在R1上配置一条静态路由: 在ip route命令中,参数 61.0.0.0 250.0.0.0 是目的网络的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201.15.9.11 称为“下一跳”地址,它是R2路由器的S1口地址。 这条命令的功能是在R1路由器中添加一条路由表项,它告诉R1:如果收到目的地址为61.0.0.0的数据报,就把它发往地址201.15.9.11,也即发往R2路由器。由于R2可以识别61.0.0.0网络,它会把数据报转发到目的网络。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有类路由协议什么是无类路由协议: 有类路由协议:在发送时不发送子网掩码,所以它不支持VLSM,比如RIPV1,IGRP 无类路由协议:在发送是发送子网掩码,所以它支持VLSM,比如RIPV2 OSPF EGIRP IS-IS BGP 在从多路由协议中RIPV2 RIPV1 IGRP 属于距离失量路由协议,OSPF IS-IS 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至于EIGRP是高级距离失量路由协议,含有一些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特征,是混合的路由协议。 以下是一些协议的比较: 1、RIPV1,RIPV2所支持的网络规模为中型,IGRP EIGRP为大型网络,而OSPF IS-IS支持极大型网络。 2、度量值(metric) RIPV1,RIPV2为跳数 IGRP,EIGRP 为复合(带宽,延时,负载,可靠性,以及MTU) OSPF,IS-IS为开销(cost cost =10的八次方/带宽) 3、最大跳数的限制 RIPV1,RIPV2为15 跳 IGRP,EIGRP为255 IS-IS为1024 OSPF 没有跳数限制 4、只有ciso的两个私有协议IGRP和EIGRP不但支持在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还支持在不等价

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其它的只支持在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 5、 RIP依靠UDP进行传输,使用端口号520。 但IGRP,EGIRP,OSPF直接与internet层相连并分别使用IP协议号9,88,89

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基于Bellman-Ford算法,主要有RIP、IGRP(IGRP为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图论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算法,即最短优先路径(Shortest Path First,SPF)算法,如OSPF。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而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传递给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AS)中的位置,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间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边界网关协议(B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型拓扑结构而设计的,在处理选路循环和设置选路策略时,具有明显的缺点,目前已被BGP代替。 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是一种混合协议,它既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特点,同时又继承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各种路由协议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类型的网络。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2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特点: ·静态路由无需进行路由交换,因此节省网络的带宽、CPU的利用率和路由器的内存。 ·静态路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静态路由的网络中,所有要连到网络上的路由器都需在邻接路由器上设置其相应的路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有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静态路由,如DDR、使用NAT技术的网络环境。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缺点: ·管理者必须真正理解网络的拓扑并正确配置路由。 ·网络的扩展性能差。如果要在网络上增加一个网络,管理者必须在所有路由器上加一条路由。 ·配置烦琐,特别是当需要跨越几台路由器通信时,其路由配置更为复杂。 3 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协议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两种协议各有特点,分述如下。

实验11 静态路由与RIP路由协议设置(参考答案)

实验11:静态路由协议和RIP路由协议设置 一、实验目的:熟悉静态路由和RIP路由协议的配置原理,掌握它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拓扑如下: 创建以下拓扑结构并配置路由器,使得各路由器(静态和动态两种)可以相互ping得通。 三、实验步骤: 1、首先按上图连接好路由器 注意:路由器通常通过串行端口连接广域网络,因此路由器通常是DTE设备,modem、GV转换器等等传输设备通常被规定为DCE。其实对于标准的串行端口,通常从外观就能判断是DTE还是DCE,DTE是针头(俗称公头),DCE 是孔头(俗称母头),这样两种接口才能接在一起。比如一台路由器,它处于网络的边缘,它有一个S0口需要从另一台路由器中学习到一些参数,具体实施时,我们就不需在这个S0口配“时钟速率”,它从对方学到。这时它就是DTE,而对方就是DCE。 ①添加路由的模块接口,如下图所示:

②连线的时候注意不同的接口,连线选择DTE线,如下图所示: ③设置之前需要打开对应的端口的电源,如图所示:

2、按拓扑图规划IP 地址: A :S0/0 :172.16.10.1/24 S0/1:172.16.40.2/24 B :S0/0 :172.16.10.2/24 S0/1:172.16.20.1/24 C :S0/0 :172.16.30.1/24 S0/1:172.16.20.2/24 D :S0/0 :172.16.30.2/24 S0/1:172.16.40.1/24 在各路由器上配置IP地址,保证在链路的连通性 如: A(config)# int S0/0 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0.1 255.255.255.0 A(config-if)#no shutdown A(config)#int S0/1 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40.2 255.255.255.0 A(config-if)#no shutdown 同样道理同学们配置余下的三个路由器。 请记着配置时钟频率:路由器的接口模式下: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128000 实验过程可以通过思科虚拟器的操作界面进行设置,但最好通过路由命令来进行配置,视窗操作中设置路由端口需设置以下内容,如下图所示:

常用路由协议的分析及比较

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 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 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基于Bellman-Ford算法,主要有RIP、IGRP(IGRP为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图论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 算法,即最短优先路径(Shortest Path First,SPF)算法,如OSPF。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而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传递给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 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AS)中的位置 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间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边界网关协议(B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型拓扑结构而设计的,在处理选路循环和设置选路策略时,具有明显的缺点,目前已被BGP代替。 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是一种混合协议,它既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特点,同时又继承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各种路由协议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类型的网络。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2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特点: ·静态路由无需进行路由交换,因此节省网络的带宽、CPU的利用率和路由器的内存。 ·静态路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静态路由的网络中,所有要连到网络上的路由器都需在邻接路由器上设置其相应的路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有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静态路由,如DDR、使用NA T技术的网络环境。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缺点: ·管理者必须真正理解网络的拓扑并正确配置路由。 ·网络的扩展性能差。如果要在网络上增加一个网络,管理者必须在所有路由器上加一条路由。 ·配置烦琐,特别是当需要跨越几台路由器通信时,其路由配置更为复杂。 3 动态路由

四种路由协议比较

内部网关协议RIP: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1)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交换的信息是自己的路由表。(2)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信息。RIP协议用UDP报文进行传送。 RIP实现简单,但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15,16是不可到达,所以RIP只适用于小规模网络。RIP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消息传播的快,坏消息传播的慢。 RIP为了防止成环:可以用水平分割的方法,即从本端口接收到的路由,不再从本接口发送出去。 内部网关协议OSPF: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1)向本自治系统内的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用洪泛法。,路由器向所有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这个相邻的路由器再向所有它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2)发送的信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专题。(3)只有链路状态变化时,才用洪泛法发送信息,OSPF没有RIP那样坏消息传播的慢的问题。而不像RIP那样每隔30s交换一次路由信息。OSPF协议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图。OSPF更新收敛的快是重要特点。OSPF不用UDP而是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OSPF的数据包很短,这样可以减少路由信息的通信量。 注:RIP交换的是路由表,即到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RIP就是根据最短距离选路的。OSPF发送的信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链路状态,即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如距离,费用带宽。所以交换完路由信息以后,形成数据库,然后利用SPF算法(如Dijkstra静态路由算法)再算出路径,形成SPF树。每个路由单元根据SPF树生成自己的路由表。对OSPF而言,主要的消耗就在SPF的算法处理中,最常用的是Dijkstra静态路由算法。当一条链路down,每台路由器都会获得变化的信息,在网络拓扑更新之后,每台路由器就会重新计算SPT。这样计算SPT的计算量特别大,消耗CPU。。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重新计算SPT就是删除当前的SPT,调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重新构造SPT。所以需要提出一种快速收敛的算法,来消除冗余存储或冗余计算。如下图我们只需要计算第二张图中区域的节点,即只对部分变化的节点重新计算路径,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版本知识点之路由协议------OER

版本知识点之路由协议------OER OER------优化边缘路由协议,是一种动态策略路由,支持静态和BGP路由,可以根据延迟,吞吐量,链路代价值等来定义相应的策略,从而实现链路的负载均衡。OER最初设计只是为不同的流量选择不同的出口,控制入方向流量的能力是在12.4T才被加入进来。在IOS15.1以后OER又称为PRF技术。 典型的OER应用: 1. 一个企业网承载了大量的应用,如V oIP系统、视频广播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等 2. 企业购买了多个上行链路,分别通往不通的ISP,希望以最优化的方式将不同的流量路由向不同的上行链路。 一、基本概念: OER由两个组件构成分别是: 1,MC主控制器------是OER功能核心即策略制定者 负责处理从BR收集过来的信息(统计数据),并上传策略到BR(注入前缀到IGP)2,BR边界路由器-------策略的实际实施者 BR连接着网络的边界,控制着通过外部链路离开的流量 BR使用newflow自动收集吞吐量和TCP性能信息,或使用ip sla进行主动的应用性能监控。然后BR将流量的测量结果报告给MC。激活了OER就会自动开启了netflow并无法关掉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商业活动~ MC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流量类的性能是否满足策略并决定策略变化。然后将策略变化的指示发送给BR。指示BR控制流量类使用原来的路由还是进行动态的策略路由导入。 MC负责维护MC与BR间的会话。MC与BR的通信必须配置key-chain论证保护。 一个OER中必须要有一个MC和一个或多个BR,两者都不可以单独存在。MC和BR可以在同一台路由器上,也可以在单独的路由器上。可以用一台性能不太好的设备做MC,让它只做数据采集后的处理工作。 MC和BR之间的拓扑主要有以下几种:

静态路由配置及RIP协议配置

学生课程实验报告书 2012 级 淘宝店号530213 系 淘宝店号530213 专业 3 班 学号 淘宝店号530213 姓名 套套 2013—2014学年 第 一 学期 实验项目: 静态路由配置及RIP 协议配置 实验时间: 2013-12-11 实验原理:路由选择协议是路由器用来完成路由表建立和更新路由信息的通信协议。在中小规模的网络中,通常使用静态路由和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RIP 协议。静态路由配置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 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由于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映,一般用于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静态路由的优点是简单、高效、可靠。在所有的路由中,静态路由优先级最高。当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发生冲突时,以静态路由为准。 实验仪器: 用Packet Tracer 5.0模拟两台Quidway AR 28-09路由器和2台PC

机 实验步骤(纸张不够写可另外加纸并应装订): 1.IP地址规划: 路由器接口和PC机的IP地址按 S0/0: RTA :202.1.1.1/24 RTB :202.1.1.2/24 E0/0: RTA:192.168.0.254/24 RTB :192.168.1.254/24 HostA:IP:192.168.0.1/24网关:192.168.0.254 HostB:IP:192.168.1.1/24网关:192.168.1.254 进行配置。 2.查看路由器:查看RTA、RTB的路由表。 3.静态路由配置: RTA上的静态路由配置为: 192.168.1.0 255.255.255.0 202.1.1.2 RTB上的静态路由配置为 192.168.0.0 255.255.255.0 202.1.1.1 4.RIP协议配置: 在配置RIP协议之前,先删除已配置的静态路由。 a)配置RTA的路由:202.1.1.0, 192.168.0.0; b)配置RTB的路由:202.1.1.0, 192.168.1.0; c)查看路由。 5.此时在HostA和HostB之间进行互PING,发现PING通了。指导教师评语:

路由协议有哪些分类

●1路由协议有哪些分类? (从至少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1)IGP和EGP 2)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型的路由协议3)有类和无类的路由协议 ●2.简单描述距离矢量型协议和链路状态型协议的区别? 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更新的是路由条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的是拓扑 2)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发送周期性的更新、完整路由表更新,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是非周期性的,部分的有边界的 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运行矢量路由协议会将,所有它知道的路由信息与邻居共享,但是只与直连邻居共享,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只将他所直连的链路状态与邻居共享,这个邻居是指一个域内或区域内一个的所有路由器。 运行距离矢量型协议的路由器并不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它们只知道自己直连的网络,和去往目的网络的吓一跳地址,而且距离矢量型协议是以条数作为选路的度量;运行链路状态型协议的路由器都有整个网络的拓扑,它们根据自己的所维持本地链路状态数据库来选择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链路状态型协议会根据链路上的时延带宽等因素算出一个开销最小的路径作为最优路径。 ●3.简单描述EIGRP协议中DUAL有限状态机的决策过程? 当运行eigrp协议的路由器失去和后继路由器的连接时,路由器首先回查找自己的可行性后继路由器,如果存在可行性后继的话就把可行性后继提升为后继路由器,若没有的话就向所有的邻居路由器发送查询,每个接受到查询的路由器会查看自己的路由表,若有一条替代路由,则向发送查询的源路由器发送这条路由的信息,若没有就继续向自己的邻居发送查询,当发送查询的源路由器收到所有邻居路由器的回复后悔重新计算以选取新的后继。 ●4.EIGRP需要维护几张表? 每张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EIGRP能够快速收敛的关键在于什么? 邻居表:确保直接邻居之间能够双向通信,保存邻居的IP等信息 拓扑表:拓扑表中存放着前往目标地址的所有路由的 路由表:从拓扑表中选择到达目标地址的最佳路由放入路由表 eigrp能够快速收敛关键:使用扩散更新算法(DUAL) ●5.EIGRP协议有哪几种Packet类型?每种类型的Packet的作用是什么? 1)Hello packet:以组播的方式定期发送,用于建立和维护邻居关系 2)ACK(acknowledgement) packet:以单播的方式发送HELLO包,包含一个不为零的确认号,用来 更新、查询和答复数据包。 3)Update packet:当路由器收到某个邻居路由器的第一个HELLO包时,以单播传送方式发送一个包含他所知道的路由信息的更新包。当路由信息发生变化时以组播方式发送只包含变化路由信息的更新包 4)Query(查询))packet:当一条链路失效,并且在拓扑表中没有任何可行后继路由器时,路由器需要重新进行路由计算,路由器就以组播的方式向它的邻居发送一个查询包。 5)Request(请求)packet最初是打算提供给路由服务器(server)使用的,但是从来没实现过. )& Reply(应答):以单播的方式回复查询方,对查询数据包进行应答。 ●6.OSPF协议中链路状态通告有几种类型?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路由器LSA:由区域内所有路由器产生,并且只能在本个区域内泛洪广播。 2)网络LSA :由区域内的DR或BDR路由器产生,报文包括DR和BDR连接的路由器的链路信息。网络LSA也仅仅在产生这条网络LSA的区域内部进行泛洪。 3)网络汇总LSA :由ABR产生,可以通知本区域内的路由器通往区域外的路由信息。 4)ASBR汇总LSA :由ABR产生,但是它是一条主机路由,指向ASBR路由器地址的路由。 5)自治系统外部LSA :由ASBR产生,告诉相同自治区的路由器通往外部自治区的路径。 6)组成员LSA 7)NSSA外部LSA :由ASBR产生,几乎和LSA 5通告是相同的,但NSSA外部LSA通告仅仅在始发这个NSSA外部LSA 通告的非纯末梢区域内部进行泛洪。 ●7.OSPF协议有哪几种Packet类型? 每种类型的Packet的作用是什么? 1)hello:用于建立和维护ospf邻接关系 2)DBD数据库描述:检查链路状态数据库是否同步。

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路由协议分类比较

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路由协议 摘要:本文主要以节点的传播方式为出发点,分析集中典型的路由协议。 关键字:无线网络路由协议性能 1. 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多功能传感器快速发展,进而使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成为目前研究热点。WSN 是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的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使其在小体积内集成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功能,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提供给终端用户。本文首先简要说明衡量路由协议的四个标准,然后就WSN 中路由协议的几种路由协议提出新的分类方法。 2. 路由协议的衡量标准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不同于传统网络的协议,它具有能量优先、基于局部的拓扑信息、以数据为中心和应用相关四个特点,因而,根据具体的应用设计路由机制时,从四个方面衡量路由协议的优劣: (1)能量高效 (2)可扩展性 (3)健壮性 (4)快速收敛性 3. 路由协议的分类 针对不同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路由协议,目前已有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两种:按网络结构可以分为平面路由协议、分级网络路由协议和基于位置路由协议;按协议的应用特征可以分为基于多径路由协议、基于可靠路由协议、基于协商路由协议、基于查询路由协议、基于位置路由协议和基于QoS 路由协议。本文就各个协议的不同侧重点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把现有的代表性路由协议按节点的传播方式划分为广播式路由协议、坐标式路由协议和分簇式路由协议。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4. 广播式路由协议

静态路由,RIP和OSPF路由协议

网络工程结课论文 题目:静态路由,RIP和OSPF路由协议学院: xxxxxxxxxxxx学院 专业班级:xxxxxxxxxxxxx班 任课教师: xxx 姓名: x x 学号: xxxxxxxx 日期: 2010年01月

静态路由,RIP和OSPF路由协议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路由技术在网络技术中已逐渐成为关键部分,路由器也随之成为最重要的网络设备。用户的需求推动着路由技术的发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在本地网络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路由协议可分为两类:在一个AS(Autonomous System)内的路由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AS之间的路由协议称为外部网关协议。这里网关是路由器的旧称。现在正在使用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有以下几种:RIP-1,RIP-2,IGRP,EIGRP,IS-IS和OSPF。其中前4种路由协议采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IS-IS 和OSPF采用的是链路状态算法。对于小型网络,采用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易于配臵和管理,且应用较为广泛,但在面对大型网络时,不但其固有的环路问题变得更难解决,所占用的带宽也迅速增长,以至于网络无法承受。这使得OSPF正在成为应用广泛的一种路由协议。现在,不论是传统的路由器设计,还是即将成为标准的MPLS (多协议标记交换),均将OSPF视为很好的路由协议。 关键词 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 RIP OSPF 网络工程 正文 一、各个路由协议的概况 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臵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

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当然,网管员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臵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臵正确的路由信息。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RIP 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在国家性网络中如当前的因特网,拥有很多用于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作为形成网络的每一个自治系统,都有属于自己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 AS 系统,路由选择技术也不同。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或 IGP(内部网关协议),路由选择协议应用于 AS 系统。连接 AS 系统有专门的协议,其中最早的这样的协议是“EGP”(外部网关协议),目前仍然应用于因特网,这样的协议通常被视为内部 AS 路由选择协议。RIP 主要设计来利用同类技术与大小适度的网络一起工作。因此通过速度变化不大的接线连接,RIP 比较适用于简单的校园网和区域网,但并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的情况。 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 utonomous 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

主动路由协议

对于目前所提出的众多MANET路由协议,协议性能的分析和比较重点集中在DSDv,AODV,DSR和ToRA等几种路由算法上,通过报文发送率、路由开销、路径最优性、吞吐量、平均端到端时延等参数对路由协议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根据国内外公布的MANET路由协议仿真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种不同情况的比较下,如不同的数据源数目,不同的节点移动性,不同的自组织网络模型以及不同的网络负载等等,反应式路由协议的性能明显优于先应式路由协议。 根据路由建立时机与数据发送的关系可以把路由协议分为三种:主动路由 协议、按需路由协议、混合路由协议。主动路由协议是事先给定所有路径,并不考虑实际中是否用到具体的路径。这种方式路由的建立、维护的开销都很大,资源要求高,不适合于传感器网络。按需路由协议是在传输中需要路径时才按需要去计算合适的路径,这种方式会产生较大的时延。混合路由协议是综合利用前面两者的一个结合体。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量有限,且只具有局部网络信息,一般都是采用按需路由或者是混合路由协议。 根据路由过程中节点的通信模式可以把路由协议分为以下几种:单跳协议,传感器节点把采集到的数据直接发送给基站节点。在这种方式中,如果网络规模较大,则节点的能量会很快耗尽;随着节点数目的增加,网络中的数据冲突也会变得更加严重。洪泛式路由协议,这是一种简单的协议,它不需要维护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由计算。接收到数据的节点以广播的方式转发给所有邻居节点。虽然这种方式的路由协议实现很直接,但它有严重的缺陷,会带来网络内信息的内爆和交叠。而且对资源有很大的浪费。 平面型路由协议,网络中所有节点都是地位平等的。当一个节点需要发送数据给基站节点时,可以通过其它节点作为中间节点进行转发,最后到达基站节点。也是一种多跳的传输数据的方式。一般来说,在基站节点附近的节点参于数据中转的概率要大于远离基站节点的传感器节点。因此,基站节点附件的传感器节点由于频繁的参于数据转发而会很快的耗尽能源。平面型路由协议实现简单,健壮性好:但建立、维护路由的开销较大,数据传输的跳数多,一般适用于规模小的网络。 层次型路由协议,基本思想是把传感器节点分成不同的簇,簇内部的通信工作由簇头节点完成,同时簇头节点完成数据聚集和融合;少通信的数据量,最后簇头节点还要负责把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基站节点。这种路由协议可以很好的满足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性,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但是簇的维护开销较大,簇头节点是路由的关键节点,其产生和维护都很重要,一旦失效会对路由造成较大影响。 从不同的应用性能角度出发可以将路由协议分为多种类型。 基于查询的路由协议,在环境监测、战场评估等应用中,需要不断查询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基站节点发出查询任务,传感器节点向查询节点报告采集的数据。在这类应用中,通信流量主要是查询节点和传感器节点之间的命令和数据传输,同时传感器节点的采集信息在传输路径上通常要进行数据融合,通过减少通信流量来节省能量。 地理位置路由协议,它利用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把查询或者数据转发给特定的区域,从而缩小了数据的传输范围。在一些目标跟踪类应用中,往往需要唤醒距离跟踪目标最近的传感器节点,以得到关于目标的更精确位置等相关信息。在这类应用中,通常需要知道目的节点的精确或者大致的地理位置。把节点的位置信息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可以对节点进行域的化分,从而缩小数据发送的范围,还可以帮助完成节点的路由功能,并降低系统专门维护路由协议的能耗。 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它提出对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用特定的描述方式命名,数据传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