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患者误吸的风险评估XXXX115讲课Lv

重症患者误吸的风险评估XXXX115讲课Lv


(3)医源性因素
❖意识障碍 ❖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 ❖鼻饲患者体位不当 ❖镇静药物的应用 ❖鼻饲喂养
❖意识障碍
患者易出现张口反射下降、咳嗽反射 减弱、胃排空延迟、体位各种调节能力丧 失,容易导致咽喉部分泌物及胃内容物返 流引起误吸
❖机械通气
持续机械通气时,由于咳嗽、上呼吸道 抵御能力下降、咽肌萎缩、吞咽功能障碍 等更易诱发误吸。同时,机械通气可增加 腹压,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致误吸
患者恢复期每日评估:病情、 意识、配合程度、吞咽功能
(3急救)物误品:吸的急救
氧气 简易呼吸器 负压吸引 吸痰管 气管插管用物 抢救车
误吸的急救流程
误吸发生,头偏向一侧,给予叩背吸 痰,保持气道通畅,高流量吸氧
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如出现血氧下降、严 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频率、深度异常
出现低氧血症,立即给予一级供氧,给予气管插管、 气道吸引、心肺复苏等措施,必要时应用呼吸机
误吸导致
剧烈呛咳 肺部感染 气道梗阻 急性左心衰 急性呼吸衰竭 窒息、死亡
回顾
吞咽的过程
正常吞咽:是复杂协调的神经肌肉运动过 程,受大脑支配,需口、咽、食物共同参与, 其中任何一个部位的机能障碍可导致误吸。
分3期: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建立安全制度
•操作标准 •急救流程 •预警流程 •呈报分析流程
督查操作行为
规范护士行为
误吸护理流程的制定
入院评估高危人群
执行护理指南
发生误吸采取急救
定期评价
呈报不良事件
组织分析

指南修订
防范依据
二、误吸的监测与护理 1.误吸的危险因素
2.误吸的评估与监测
3.误吸的急救与护理
1.误吸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1.包括隐性误吸在内,正常人睡眠中可能有45%发生误
消费增加 (营养泵)
关于管饲喂养
给予的量、速度、浓度、温度 患者的耐受程度 有无并发症 如有不适立即停止给予
spo2 、R、HR的异常 患者的面色、恶心、呕 吐、咳嗽症状
喂养前 的四 步曲
喂养中 的监 测
喂养后 给予
全过程 监测
排痰 确定胃肠管的位置 抽吸胃内残留 抬高床头
冲洗管路 适当固定防止脱管
正确、及时、连续不断的评价老年人的进食 ❖ 进食状态:患者进食应在安静的状态下缓慢进行,
精力集中,不要与人谈话及思索与进食无关的问题 。对于刚睡醒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刺激,使其在 良好的觉醒状态下进餐;
老年人进食状态
❖喂饭技巧 喂饭时,态度要和蔼亲切、不急不躁; 每勺饭量适量;速度要慢;动作要轻;
随意期
反射期
蠕动期
用吞咽将食物送 至咽部
食物通过咽部引 食物通过食管, 起反射动作 并经过食管蠕动
将 食团推入胃内
防范误吸发生
1.认识误吸是风险:风险是可能发生的危险或遭受 伤害的可能性。
2.做好风险管理,创造安全的治疗环境
3.误吸风险管理的程序
管理质控小组
评价、分析、 警示、修正
确定不良事件 实施控制、
❖ 分析:患者咳嗽时正在进 行咀嚼与吞咽
注意点:
老年人进食时不宜交流、进食后不宜立即刺 激咽喉部,如口腔护理、口腔检查、吸痰等操作, 以免引起恶心而致误吸。
(2)管饲患者正确喂养
正确喂养: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适宜 的进食方式,保证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的需求, 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a.管饲途径的选择
通知医生
痰液堵塞或 进食呛咳
患者头低、且 侧卧位
护士握拳放于 剑突下,向膈 肌方向猛力冲 击上腹部
患者面向椅背, 取半坐位
护士站在其背后, 双手交叉搂抱其 剑突下,向后上 方用力挤压
窒息患者的护理
•吞咽功能评估和引起误吸的危险因素评估 •痰液分级评估,以分析痰液粘稠度判断有 无痰痂形成而阻塞气道引起窒息
痰液粘稠度判断
级别
临床诊断
I度
痰如米汤或泡沫状,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无痰液滞留
II度
痰的外观较I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 ,以备水冲洗干净
III度
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 玻璃接头内壁上滞有大量痰液且不宜用水冲净
预防窒息的护理对策
❖饮食指导 ❖吞咽功能障碍严重者应及早留置胃管或PEG ❖纤维支气管镜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半卧位和坐位,胃 动力差的进入空肠 的机率小,时间长
胃造口 (≥4周)
减少对鼻咽喉、食管的 受压、缺血,减少误吸, 增加舒适度,提高生活
价格昂贵 患者不易接受
质量
无创置管技术
❖ 鼻胃管:放置深度45~55cm. ❖ 鼻肠管放置方法:鼻十二指肠与鼻空肠管 1. 按照鼻胃管放置技术将喂养管送入胃内
2. 让患者转为右侧卧位
3. 喂养管通过幽门的操作方法:a利用管端金属头的重量,借
助胃肠蠕动自行下降至十二指肠;b利用金属导丝在透视下推进通 过幽门;c置管前予胃复安(10mg口服或静脉注射)加速胃排空, 利于导管通过幽门。
有创置管技术:PEG( 内镜下造口):
在全麻下操作,胃 壁穿刺定位,将套管针 刺入胃腔,经口由导丝 牵拉,自腹壁穿出,固 定喂养管刺定位,将套 管针刺入胃腔,经口由 导丝牵拉,自腹壁穿出 ,固定喂养。
D.
发病6个月清醒的卒中患 者
吞咽正常者
吞咽困难者
死亡率
10%
33%
e.预测误吸的临床指征:
咀嚼不能、 食团形成差、 吞咽启动延迟、 构音障碍、 口腔唾液积聚、 自主咳嗽减弱、 吞咽之后的咳嗽、 声音改变、 咽反射异常等
洼田饮水试验
❖ 洼田饮水试验 级别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V级
判定标准
符合进食生理规律
易污染,出现胃肠 道不适,容易胃潴 留、返流、呕吐误

间断 输注
通过无菌管路与鼻胃管 连接每次250~400ml 4~6次/日
同上
胃内容物易潴留, 引起返流误吸
持续 营养 泵输 注
通过无菌管路直接与鼻胃 管连接
每日1次连续输注 持续8~12小时
使危重患者减少胃内 残留和误吸,有利于
血糖水平的控制
组织结构衰老及功能减退 a.老年人的口腔、咽、喉与食管等部位的组织结构发生
退行性改变,粘膜萎缩变薄,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反射 功能渐趋迟钝,肌肉变性,咽及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 。 b.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部分慢性病老人长期卧床 ,使得其胃排空延迟,腹胀、咳嗽时引起呕吐而发生 食物返流误吸。
2)疾病的危险因素
❖ 使用震动排痰仪,将聚积的分泌物松动,易于 咳出或引流。每日1-2 次,每次10-20 分 钟。
❖ 气道吸引
❖ 用手叩击法:
手指合拢微曲 ,手掌要窝起, 形成碗状,手掌 离胸壁<12cm ,依靠腕力,双 手交替有节奏的 扣拍
•用震动排痰法进行叩击
胸肺部综合护理流程
胸肺 部护 理综 合流 程
痰鸣音、
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与物品,做好记录
评估病人状态:意识、吞咽、胃内残留、卧位
评估病因诱因:麻醉、颅高压、消化道出血、 吞咽功能障碍
❖ 误吸出现:
轻者可导致------吸入性肺炎 重者可导致------窒息
吸入性肺炎的肺部护理
❖ 体位引流:嘱患者间歇作深呼吸后用力咳嗽, 护理人员用手(手心屈曲呈凹状)轻拍患者胸 或背部,自背下部向上进行,直到痰液排尽,
咳嗽、

肺部听
诊湿罗
音明显
长期卧床

患者预防
性给予
神清,可配合
仰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 进行引流
气道吸引
震动排痰
雾化吸入
每2h翻身、 扣背
震动叩击 体位引流
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患者
左侧卧位、右侧卧位进 行引流
气道吸引,评估痰液性质、记录
窒息的急救
进食固体食物 立即停止进食
进食时呛咳 呼吸困难 紫绀
❖镇静药物的应用
大量镇静药物的应用,容易引起胃肠道蠕 动减慢,导致胃内残留量增多,引起误吸。
❖鼻饲喂养
置入鼻饲管使食管下括约肌关闭受阻,引 起胃食管返流后误吸;传统的鼻饲喂养方法易 引起误吸
2.误吸的评估与监测
❖一般状态的评估(老年人)
a.询问老年人的年龄、性别 b.了解既往慢性病史、有无误吸史 c.观察进食状态及表情、面色和行动的变化 d.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了解难咽食物的种类,假
吸,有意识障碍者高达70% 2.老龄患者肺炎70%是由不伴有咳嗽反射的误吸,即隐
性误吸。误吸导致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死亡率高达40%60%
误吸的危险因素
1)老年人误吸的危险因素
Add Your Text in here
2)疾病的危险因素
Add Your Text in here
3)医源性因素
1)老年人误吸的危险因素
一、误吸的概念
❖定义:误吸 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
有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食物(分泌物或血 液)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而不是象正常 一样食团随着吞咽动作顺利进入食管。
隐性误吸
不伴有咳嗽的误吸,误吸 量小于1ml。
显性误吸
伴有咳嗽的误吸,称显性误吸 。 发生时,患者首发症状为剧烈 咳嗽、血氧下降、呼吸困难。
❖患者体位因素
a.资料显示:患者床头抬高角度不足22.7°。其中
77.7%为仰卧位,12.23%、9.83%分别为左侧与右侧卧 位。
b.持续性后仰或平卧、床头角度过低均会增加误吸的机 会。床头角度30-45°的半卧位是减少反流的最佳体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