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教案 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教案 浙教版

第6节地球表面的版块
一、前期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上册第三章第6节,属物质科学的范畴。

教材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地球上大陆的形状特点,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以科学史为线索,依次展开关于地球表面板块三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

在板块构造学说部分,教材设置了两个活动,辅助板块扩张、张裂对地形影响的教学。

本节课是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壳活动之后,对于地球的进一步认识,学习本节内容能让学生了解地壳活动的本质原因。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还不能区分假说和规律、理论的区别。

另外,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本课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模拟实验、讨论等,让学生从体验中深刻认识和理解地球表面的板块,从讨论中提高思维的灵活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及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结合板块的张裂及碰撞运动理解板块运动造成的结果。

难点: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通过活动,逐步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建立科学假说的能力。

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的提出背景;
2.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3.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假说在科学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STSE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地壳形成的相关知识,并用科学理论进行解释,意识到科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提问: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为什么会高耸入云?浩瀚的大西洋为什么还会增大?
播放一段喜马拉雅山形成的视频,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教师解答,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表面的板块发生了运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地球表面的板块。

(二)大陆漂移说与海底扩张说
过渡:随着科学家的不断研究,对于地球表面板块的认识,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三个学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

1.大陆漂移说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并请同学观察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并寻找非洲与南美洲轮廓的联系。

介绍:
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他30岁那年,有一天,他意外的从一张世界地图上面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是相对应的。

并由此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后来经过分裂、漂移,直到现在的位置。

通过四张图片,展示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发生过程。

从此以后,魏格纳就努力地寻找证据,经过多年努力,发现了地形、化石、生物、气候多方面的证据。

1915年,“大陆漂移说”正式确立。

教师从地形、化石、生物、气候四个方面讲解大陆漂移说的依据,并总结大陆漂移说的观点。

2.海底扩张说
介绍:
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教师展示海底地貌图,学生观察图片,并辨认海洋中的脊。

读图:观察海底岩石年龄分布图,思考海底岩石年龄分布具有怎样的特征。

学生观察图片,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越远离洋中脊,演示年龄越老。

教师解释说明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并引出海底扩张说的主要观点,即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读图:大西洋的扩张,描述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解答:一开始,美洲和非洲大陆连在一起,后来泛大陆破裂,岩浆从地幔中不断涌出,洋壳上较老的岩石被不断推向两边,导致海洋面积不断增大,两大
陆分离开来。

教师总结:海底扩张说的观点。

思考与讨论:海底扩张说是否支持了大陆漂移说?它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什么问题?3.板块构造学说
过渡: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读图:六大板块示意图。

全球有几大板块?分别是什么?它们是被什么分割而成
的?
全球有六大板块,它们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实验1:两书本紧挨,然后缓慢用力推,并仔细观察。

实验2:木板平放在桌面上,板上放一小物件,两同学缓慢用力拉开,仔细观察,并感受。

思考: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大西洋是如何形成的?
读图:地震火山带。

观察图片,分析地震火山带分布与板块分布的关系。

思考:1.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为什么多地震?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印度尼西亚为什么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三、板书设计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版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