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HR管理软件市场现状分析与展望1

中国HR管理软件市场现状分析与展望1

中国HR管理软件市场现状分析与展望发表:2003.11.04 来源:软件世界一、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市场现状HRM软件市场成为2003年管理软件市场的热点之一。

尽管受到“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2003年上半年的HRM软件市场仍达0.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6%,如表1所示。

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本优势的独特性越来越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技能,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来自全球一体化的力量,如:信息网络化的力量、知识与创新的力量、顾客的力量、投资者的力量、组织的速度与变革的力量等各种力量的挑战和冲击。

在1997年左右,中国市场首次出现人力资源概念,发展至今,形成了为数众多的人力资源战略培训、管理方法培训,以及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提供商,据统计中国工商在册的专业公司上千家,相应的软件公司也超过了百家。

包括用友、金蝶、太平洋软件、PeopleSoft、万古、铂金在内的诸多公司都极为看好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市场。

赛迪顾问从功能上把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分为四类:薪资和福利计算程序、培训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程序和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从功能、价格、产品通用化等多种因素来考虑,赛迪顾问认为,国内流行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可分为低端的、通用的,以薪资福利计算程序和考勤管理程序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和相对高端的,包括基本人事数据管理、绩效管理和决策支持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二、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业周期分析赛迪顾问认为,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市场极具潜质。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需求逐渐旺盛。

而且相对其它各种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通用特性表现突出,行业特色相对较弱。

根据赛迪顾问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判断,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未来前景看好。

赛迪顾问产业生命周期主要特征列表如表2、图1所示。

图1 中国中小企业业务管理中的主要症结分布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市场表现在竞争者众多,品牌集中度较低,还没有一个或几个品牌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在市场上占据较为明显的优势;市场需求逐渐旺盛,市场总量快速增长。

国外品牌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在零星应用,但由于价格、功能等方面的原因,并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

三、用户端分析2003年6月间赛迪顾问对中国企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管理是中国中小企业业务管理中的主要症结所在,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管理和生产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企业业务的顺利开展。

从各行业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则是通信、高科技、制造、石化、医疗和制药行业业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临更强的竞争和更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与世界接轨、向市场经济转型和股份制的压力。

在大量企业内部,人才开始成为公司最主要调度资源后,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地位开始显现出来。

在某些服务类企业,并没有生产制造环节;在一些大规模单一OEM制造企业,销售的管理并不复杂,他们可能不需要ERP 软件中的生产制造模块,或者销售管理模块,但是他们不可能没有人员管理工具,几乎超过100人的企业就有人员管理问题,达到1000人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非常复杂。

以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仅仅停留在人事管理上,现在则逐步发展为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

而人力资源软件管理软件市场在渡过导入期之后,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逐渐为各行各业所接受,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需求逐渐旺盛。

而且,相对ERP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更易于产品化。

据此,赛迪顾问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有可能将逐步从ERP系统中分离出来,形成企业新的信息化投资热点。

四、未来市场预测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市场发展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在低端市场,以薪资福利计算程序和考勤管理程序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将形成通用化的产品,渠道体系和足够的市场运作资金将是厂商获胜的决定因素。

在高端市场,面对国有大型企业,包括基本人事数据管理、绩效管理和决策支持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这个市场竞争将依赖于良好的资源获取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

市场将呈现出高端和低端共同发展的“哑铃型”。

在2、3年内,高端市场具有非常好的投资回报,国内厂商将面临国外厂商的严峻挑战,但凭借良好资源和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能力,国内厂商有望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中低端市场将在3、5内走向成熟。

在此期间,与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相关的咨询服务市场也将呈现很好的成长性,如表3、图2所示。

图2 2003-2005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市场预测数据来源:CCID 2003,08E-HR之春秋战国七月的北京,才从SARS的清闲中走出来的赵新君将几位IT朋友拉到后海的酒吧,赵新君是一家民营企业的HR经理,这段时间不断有电话和陌生拜访找上门来,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对方不断会冒出HRIS/HRMS等专业名词,但冒的最多的,当数“e-HR”这个词。

销售人员的话,赵新君总觉不可全信,他总觉得买卖双方从根本上说是处于对立的两面。

尽管他们也可以合作、互惠。

赵新君显然对通过e-HR解决企业部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动了心。

一年前,他曾被先进的理论鼓惑,称HR应该做成战略性的,配合企业的目标,提供战略性的辅助。

但真正尝试发现蛮不是那么回事。

工作中太多琐碎的事情,几乎占据了全部的时间,他的精力根本无法有更多的时间去深入考虑公司的业务和战略。

他发现自己只能在服务的领域中一丝不苟的干,不出差错、少惹纠纷几乎就是老板对他的全部要求。

四方诸侯割据“借用IT技术能否将效率提高,并将自己从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谁能帮助自己做到这些?”赵新君想让朋友告诉他答案。

事实上,近一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为赵新君这样的HR减轻琐碎事务或提升战略地位提供解决方案作为自己的业务发展方向,这样的厂商被冠名为e-HR厂商。

记者从业内专家处了解到,由于企业间人才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管理难度的增加以及发达国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传播,为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市场的诱惑使得许多软件厂商开始不断介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领域。

介入e-HR领域的厂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e-HR厂商,公司主营业务即在HR软件领域,如智科、铂金、奇正、上海嘉扬、万古、博惠思华、朗新、金益康等10余家专业eHR 厂商;另一类是属于凭借在软件领域的资源和优势,将HR领域作为系列产品的一部分,这类厂商包括世界级软件巨头SAP、Oracle、PeopleSoft以及国内软件厂商用友、金蝶、东软等。

此两类厂商构成了国内eHR市场4个层次的竞争格局。

以SAP、Oracle、PeopleSoft为代表的世界级软件巨鳄抢占着高端市场。

以用友、金蝶、东软为代表的国内软件凭借其在管理软件的渠道和实力,以及资本市场上所带来的资金,抢占着中高端市场,此外,以人事管理软件著称的金益康今年4月在京发布了其e-HR系统,试图改变低端人事软件供应商的形象直接进入中高端市场。

而以智科、铂金、奇正、上海嘉扬为代表的专业e-HR厂商,则主要集中在中端市场的竞争。

此外,有大量并不知名的区域供应商则主要在中低端市场进行混战。

从价格来看,高端厂商的产品往往以百万为单位,而中端市场的产品通常价格在几十万之间,低端厂商的产品甚至只在5万以下。

从应用上看,5万以下的产品通常都属标准模块,不含定制化开发,如一些人事信息管理、薪资/福利管理、招聘管理、休假管理、培训管理、相关固定的报表输出等。

据本报四月的统计,目前企业使用最多的功能依次是“人事信息管理(71%)”、“薪资(68.2%)”、“报表(62.2%)、考勤(59.5%)”、“招聘(56%)”、“福利(53.8%)”等。

但一旦需要定制化的服务,如果只是适量的定制化,价格通常在5-20万,按客户实际需求有较多的定制化开发的e-HR产品,价格通常会在20万以上,根据需求的复杂程度和使用者用户数,成百上千万的也有。

据业内人士透露,同时不同价格产品有时也决定着E-HR的采购权,大型企业通常以IT 部门为主导,而HR部门往往只有业务需求的权力。

而中小型和快速成长企业决定采购权的往往把握在HR部门中。

通常对于客户定制需求较多的e-HR项目实施中,IT部门和HR部门往往容易发生冲突,IT部门希望产品越小越产品化越好,HR部门则希望功能越齐备,内容越丰富,灵活越好。

低端市场………春秋战国谁称雄?几乎没有人去怀疑e-HR市场的前景,当何经华今年3月称“从我的从业经验和一些权威机构的调研,全球绝大部分知名企业全部都使用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SAP订单中七成用户选择e-HR模块,PeopleSoft订单100%有这些人力模块。

” 时,Dell公司早在2000年上半年即通过互联网处理了三百万美元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业务,而Cisco公司通过e-learning系统一年即节约了二千四百万美元,如果按e-HR市场为ERP市场的15%计算,2002年中国e-HR市场的规模为1.5亿以上;而2003年的e-HR市场规模将在2亿以上。

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业内人士认为2003年的e-HR市场也将在1亿以上。

当用友将深圳硕旺收购,并将e-HR提升到与其U8、NC,CRM同样重要地位的四大事业部时,用友的战略的调整无疑传出了这样的信号:“e-HR市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此后,e-HR市场明显出现升温,东软在2002年发布eHR系统市场推广受挫后,也重整旗鼓大力进军eHR市场;金益康2003年4月正式发布了其eHR系统,金蝶也在去年4月发布其k/3人力资源系统后一度长期处于观望态度,但SARS后,将迎来10周年大庆的金蝶近期已经开始迎头而上。

智科软件早在三年前就凭借在加拿大的研发优势开发出中国市场第一套100%互联网架构(B/S架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今经过对市场的探索后,已经在京、沪、深等地排棋布阵,意欲大干一场。

在高端市场,Oracle公司意欲恶意收购PeopleSoft公司早已传的沸沸扬扬,一旦这次收购成为事实,Oracle必然将整合两家公司的产品线,这将对PeopleSoft与Oracle的客户带来更多的未知因素,并直接对SAP造成威胁。

申刚正认为:用友、金蝶、东软乃至国内最大地HR软件供应商金益康等厂商一旦产品成熟,将通过庞大的销售渠道,面向中端市场大量销售其产品,并势必在系统“交付”手段上有技术于商业模式上的创新,避免中端市场以直接的项目形式出现,但他们也不会放弃高端市场,时机成熟也将与国外厂商在高端eHR市场展开角逐;SAP、Oracle、PeopleSoft等厂商,因其软件系统层次及价格门槛较高,在短期内,其目标市场只能针对国内顶尖级的企业。

业内人士同时认为,传统的eHR专业厂商由于实力所限,多以面向中端市场以项目的方式展开竞争,在规模上的突破夷待时日,在竞争的过程中也会突现出一批快速发展的厂商,凭借专业的优势可能取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