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控制目标6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控制目标6

水平:是指一天内任何时间的
血浆葡萄糖值,与上次进食时间以及食物摄入量无关。

(四)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红细胞内的血 红蛋白之间形成的非酶催化的稳定糖基化产物,糖化血红蛋 白反应患者近8~12周血糖的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被认为 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如何的金标准。HbA1c正常值在 4%~6%。
二、糖尿病病因学分类
1. 1型糖尿病
A.免疫介导性 B.特发性
2. 2型糖尿病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4. 妊娠糖尿病


1型糖尿病 :
发病机制:胰岛素绝对缺乏 起病往往较急,常有“三多一少”症状(多食,多 饮,多尿,体重下降) 可发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及青少年为多 需终生胰岛素治疗

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有症状者:表一 2、无症状者:诊断标准同上,但必须重复一次空腹血糖或 OGTT试验。 3、应激状态下(如感染、外伤、手术后),严重的高血糖 可能是短暂的,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三、相关指标的含义

(一)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10小时内没有摄入任何热量 的情况下,检测的血糖值。空腹静脉血的血3.9~6.1mmol/L 为正常。



五、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值
六、各类人群血糖控制的指标:

(1)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 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8.0mmol/L, HbA1c<6.5%,尽量使HbA1c<6.0%; 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 机血糖<10.0mmol/L,HbA1c<7.0%。 此外,如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如二 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等治疗方式,便 可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这类患者应尽可能 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

(二)糖耐量试验(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 荷量,溶于200~300ml水后口服,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 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分别采血检测血糖 值。实验过程中患者不喝茶及咖啡等,不做剧烈运动。负荷 后2小时静脉血的血糖值<7.8mmol/L为正常。用以了解胰岛 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功能。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及控制目标
十一西 2018-01-11 彭丽丽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因胰岛素 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 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 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 主要标志。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饮、 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三多一少”), 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2型糖尿病 :
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起病缓慢,多在青春期以后发病 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视物模糊,易疲倦,皮肤搔痒 等 可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妊娠糖尿病(GDM):
妊娠合并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原有糖尿 病(DM)的基础上合并妊娠,又称糖尿病合并妊娠; 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 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一、血糖正常值:
1.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mmol/l 2.餐后血糖正常值 ① 餐后1小时:血糖6.7-9.4mmol/l。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 ② 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③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3.孕妇血糖正常值 ①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 ②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 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 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③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 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 8.5mmol/L。


Ⅰ型糖尿病患者:
儿童和青少年大多数是Ⅰ型糖尿病患者,孩子的日常活动量 变化较大,如果过于追求血糖达标,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还可 能因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餐前5.0~ 10.0mmol/L,睡前5.0~11.1mmol/L,HbA1c<8.5%即可。但对 年龄超过13岁及以上者,建议HbA1c<7.5%,如无低血糖则尽 可能使其HbA1c<7.0%。下,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控制目标。

七、血糖的自我监测

每3个月测定HbA1c 了解糖尿病病情控制情况。 每年1-2次复查血脂水平、心、肾、神经功能 和眼底情况。

注意足部病变 监测血糖
四、糖尿病的前期:

糖尿病前期时,糖调节已经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 和糖耐量减低(IGT)。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为6.1~7.0mmol/L. 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与糖 尿病患者之间的特殊的代谢状态。 其诊断标准在口服75g葡萄糖的糖耐量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 浆糖在7.8~11.0mmol/L 。



(3)对于妊娠期高血糖的患者:
如果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餐前血糖 控制在3.3~5.3mmol/L,餐后血糖在7.8mmol/L以 下,HbA1c<6.5%。如应用胰岛素可适当放宽,HbA1c<7.0%, 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如果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理想的目标值为HbA1c<6.0%,餐 前、睡前及夜间血糖不应高于5.3mmol/L,餐后2小时峰值不 高于6.7mmol/L。值得注意的是,餐后血糖控制比餐前血糖更 重要。



③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 这时首先要考虑减少低血糖对身体造成的严重伤害这种情况 下,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就要相对放宽,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 7.0~9.0mmol/L,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HbAlc在 7.0%~7.5%就可以了。




(2)Ⅱ型糖尿病患者:
①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可以控制得稍微宽泛一些,在 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达到一般标准:空腹血糖6.0~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HbA1c在6.5%~7.0%。 ②经常出现低血糖:无论年龄大小,或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 患者,可以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标准,首先要以不发生低血糖为 原则,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 11.1mmol/L,HbA1c在7.0%~7.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