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试题)2018-2019高一政治9月月考试题 (17)

(测试题)2018-2019高一政治9月月考试题 (17)

田阳高中 2018-2019学年上学期11月段考试题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1.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

下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2.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分封制受到冲击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3.《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当了林黛玉的启蒙老师,护送林黛玉进京时,只因与贾政同姓,拿着宗侄的名帖去拜见贾政,便“轻轻谋了一个副职的侯缺”,得到了金陵应天府的差事。

这反映了()A.古代任用官员不拘一格B.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C.上下级官员间官官相护D.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削弱4.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

”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A. 编户制度B. 三省六部制C. 中央集权制D. 行省制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据此推断,秦汉“化家成国”主要得益于()A.实行分封制 B.实行宗法制 C.采用严刑酷法 D.推行郡县制6.右图为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中枢机构运行示意图。

这一工作流程()A.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B.使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C.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D.容易导致官员不思进取7.《辞海》称:“唐以后特派负责某种政务者称使,如节度使、转运使等。

”唐朝,中央由工部下的屯田郎中和司农寺主管屯田、营田,而州郡却无相应的主管机构或官员;中央由工部、少府监和将作监主管手工业生产,州郡亦无相应的主管机构或官员。

于是才有营田使、盐铁使、群牧使等使职的设置。

材料反映唐朝使职大量出现的具体原因是( )A.唐朝现行官制的弊端B.职官制度运行的惯性C.唐朝行政制度的僵化D.唐朝政治形势的剧变8. “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最有可能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C.宋朝人 D.明朝人9.唐代科举制规定:士子无论贫富,只要有志于报效朝廷,都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

这一规定的影响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C.降低了做官标准D.确保了选官制度的公平10. 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A. 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C.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D. 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11.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体现了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B.皇权不断得到强化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12.明朝嘉靖皇帝曾20多年不上朝,但明人说他“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斋居数十年,图迴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

这是由于()A.明朝社会秩序稳定B.君权与相权矛盾缓和C.选用得力大臣相助D.内阁阁臣为皇帝服务13.下列史料中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的是()A.“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14.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

”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的叙述,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小国寡民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C.直接民主使素养不高的人参与政治 D.民主范围的有限性激化了社会矛盾15.公元前5世纪末,亚西比德通过煽动性演说误导公民大会批准远征西西里。

而反对派利用公民的弱点,让公民大会通过亚西比德渎神等决议,结果导致远征军的覆灭。

这反映了雅典存在()A.坐庄式的轮番而治 B.间接民主的随意性C.独裁统治的武断性 D.国家决策的非理性16.有人认为,古代罗马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古代希腊直接民主制度带来的混乱.下列各项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调动平民参政积极性B.颁布、修订成文法,调整社会关系C.提出“德治”思想,提高公民道德素养 D.提出“中庸之道”,提高公民修养17.《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该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18.《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

”这表明“光荣革命”A.开启了英国主权在议会的政治格局 B.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 D.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19.观察下表,英国19世纪前期经济结构的变化直接推动了英国( )英国经济各部门的收入分布(单位:万英镑)A.殖民帝国的初创B.光荣革命的发动C.议会制度的改革D.工业革命的开始20.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A. 选举是民主的基本体现B. 国会是代议制权力中枢C. 妥协是现代政治重要机制D. 分权是共和制关键措施21..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他们是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

这充分体现了()A.法律至上 B.分权制衡的原则C.两党政治 D.联邦制22.下图反映了美国两党政治的实质,下列四个选项的言论与漫画的主旨吻合的是()驴子照镜A.“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B.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C.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D.党派之间既互相斗争,又会为保护国家和自由而团结23.1791年至1870年的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交替经历了15种不同政体,发生了“至少4次革命、2次政变和3次外国势力的干预”。

这一曲折的过程和结果取决于法国()A.资产阶级派系林立B.君主派不想退出历史舞台C.资本主义发展缓慢D.国内外敌人进行极力破坏24.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

下列史实最能支撑德意志是“政治跛子”这一观点的是()A.德意志帝国推行联邦制 B.成立帝国议会等代议机构C.德意志帝国皇帝是国家元首 D.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25.历史上,德国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有人认为俾斯麦为此应承担责任,因为他为统一德国设计的是“半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

这种观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德国( )A.《德意志帝国宪法》存在制度缺陷 B.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C.容克资产阶级把持着政府权力 D.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26.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 B.法制化 C.渐进性 D.普选制27.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

……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

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

”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 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C.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D.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28.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

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河流域施加影响。

”以下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望厦条约》的签订C.《天津条约》的签订D.《北京条约》的签订29..1861年4月,曾国藩的部下赵文烈看到一本书的新印本,于是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人中不缺贤才。

”此书应为()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海国图志》D.《变法通议》30.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

同学们对其先后颁布的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做了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两个纲领都体现了农民的诉求B.乙同学:二者都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C.丙同学:纲领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丁同学:两个纲领都不符合时代潮流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31.(15分)官僚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管理形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自汉武帝后,西汉政府渐渐从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成士人参政之新局面。

公卿朝士,名儒辈出。

……士人之所以能在政府里渐渐占到地位,一半是凭借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公孙弘诸人所创建的种种制度,一半是读书博通之士在政治上所表现的成绩,还有一些是地方举荐的贤才,他们的政绩究竟比贵族军人和商人们来得强。

————————————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汉武帝后西汉政府出现了什么新局面?(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的出现与汉武帝的哪些统治措施有关?(3分)材料二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

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

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已为天下,跃万世不易可也。

”……富弼也对宋神宗言:“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也。

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必致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太平何之敢望!”————————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2)根据材料二,归纳杜范、富弼两位宰相的共同主张。

(3分)材料三中国古代官僚职位的升迁,一般来说都是凭资格而不凭能力的。

从唐宋以后就已确定了所谓的“磨勘制度”,人们一入仕途,就有了绝对的保障,只要循规蹈矩地做下去不犯错,过一定时期就可以自然升一级官位。

……专制政治下的权奸小人,无非就是那种善于伺候皇帝,取得皇帝信任,而在实际上只谋顾个人私利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