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平凡的事物变得更美好——图片的简单编辑
昆明女子中学崔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10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图片的简单编辑》,主要讲的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片进行裁剪、亮度、颜色的简单加工与处理。
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像获取和管理图像后,进一步的让学生掌握处理图像的技能。
图片是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主要媒体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像处理的过程,并能根据需要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本课内容总体上较偏重于操作实践,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动手去操作体验,在操作中获取经验,掌握技能。
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认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信息素养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课涉及了一些美术、摄影知识,教学时应注意指导学生合理地运用美术、摄影知识来创作美观协调的作品,适当地把一些美术知识整合到本课的教学中,探索信息技术教学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裁剪工具对图片进行裁剪;
学会调整图片的亮度及对比度;
学会调整图片的色彩。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利用Photoshop进行图片处理的过程及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与处理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学生情操。
展示作品,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Photoshop中裁剪、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工具加工处理照片,美化数码照片的方法。
难点:根据需要对图片进行有目的、适当美化处理。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一些关于图像的获取与加工的知识,如在小学学习过Windows的画图软件,部分学生有使用数码相机的经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准备和铺垫,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在学生心理方面,初中生好奇心重,喜欢动手尝试,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且乐于探索,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也由于个人知识结构、兴趣、家庭环境等因素,他们在信息技术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要关注个别,兼顾全局,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五、教学环境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
3.Photoshop、PowerPoint。
六、教学过程
自我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