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的学习,同时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关键在于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性充分吸引到生物学科上来,让学生在学
习生物过程中享受快乐,在享受快乐中轻松学习生物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效率
新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宗旨的。
它
倡导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要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能轻松快乐地收获知识,能循序渐进地提高能力。
而生物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对生物学习激情不高,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的局面。
所以寻求一种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生物新课程
标准摸索出的一些提高生物课堂效率的方法。
教师需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讲清
重点,解决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处理,有些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些甚至可以点而不讲,指导学生自学完成;有些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建
构模型,进行深化练习,使整体课堂教学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生
物新授课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要学生对生物课堂感兴趣,实现从
有兴趣到学习的动力,从学习的动力到提高学习的效率。
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
科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
在课堂中转化师生
关系,让老师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及时沟通。
其次,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
用亲
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沟通学生情感,用爱抚的动作,赞美的短语
给学生力量,从而搭建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平台。
将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教
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
课堂上哪些不该讲,哪些该讲,讲到什么程度,要有原则。
易错的、易遗漏的、易混淆的要讲,学生已会的、自己能学会的、讲了学生
也不会的不要讲。
要打破传统的“一言堂”,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时间。
二、课前对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为了能在有限的40min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生物知识,教师
在进入课堂前要先研究教材,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入系统的解读,要把握教材的编
写意图,把课文中的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科学家的故事、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技能训练等读透,吃透教材的精神,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
学科教学要求,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预期要达到的教学
目标,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出一些适度、合理的个性化处理。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重视生物事实的发现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养。
因此,让学生领略生物科学的发现过程是生物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
根据课文的叙述,教师应首先在课前列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科学史的发展过程。
对生物发现史等教学内容进行列表处理,这种表格处理方法能明显地体现出知识
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把传统教学方法同新的教法相结合。
在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势,例如,传统教学讲求循序
渐进、稳扎稳打,这对学生扎实基本功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新课改下的一
些新的教学方法,像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活动课等,这些方法对于学生的创
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倘若教师在
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把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其精华,这样对于生物教学工
作的改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
质量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可以说是我的得力助手,它可以辅助以往传统的教
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将画面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
让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了解得更加直观。
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将细胞分裂
的过程做成flash,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形象地把细胞分裂过程表现出来,学生
们就很容易理解。
利用多媒体,我可以把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化,因为学生们喜
欢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老师冗长而抽象的讲解,所以我提倡老师们在以后的教
学过程中更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关键在于挖掘生物
自身的魅力,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性充
分吸引到生物学科上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享受快乐,在享受快乐中轻松
学习生物知识。
五、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对课堂教学开展反思和研究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的有效途径。
有效的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应放在研究学生的生物学习上,作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
中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题。
应把学生看作重要的教
育资源,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使新旧内容得到深化
和重构。
其次,要向其他多听组内其他老师的课,吸取其他教师的长处,结合自
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
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出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
断提高、不断实践,尽可能发挥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课堂
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就一定能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