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宗教的基本命题是15、宗教的要素是16、社会体育参与的制约因素有17 是20世纪妇女获得体育权利最重要的行动纲领。
18 女性第一次在世界性的运动会上崭露了体育才能。
19、现代化是指20、现代社会的特征是二、单选题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A横断学科 B 综合学科 C 边缘学科 D 自然学科2、体育社会学的首创性著作是A《体育社会学》 B 《体育运动与文化》 C 《目标——建立一门体育运动社会学》D《娱乐社会学》3、对体育社会学发展影响较大的是(A结构功能主义 B 冲突理论 C 符号交换理论 D 技术统治论4、可以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的是(A社会制度的变迁B社会的科技变迁C社会的文化变迁D经济变迁5、我国采用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A三元等级判定标准B 三元定性判定标准C 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 D 单一定性判定标准6、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向职业运动员开放是(A1984年奥运会 B1988年奥运会C1992年奥运会D1996年奥运会7、依赖于社会舆论和心理控制所进行的控制是(A硬控制B软控制C外界控制 D 内在控制8、单位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协调属于(A结构性协调B功能性协调C结构——功能之间的协调 D 层次协调9、促使体育运动中的一切变化实现的是(A社会流动B社会控制C社会分层 D 社会变迁10、从根本上决定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A社会的政治制度B社会文化C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 D 社会的经济制度11、按体育群体的形成和社会关系,体育群体可划分为(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B学习群体和竞技体育群体C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D专业群体和业余群体12、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属于(A现代体育文化形态B前体育文化形态C准体育文化形态D亚体育文化形态13、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A运动处方科学B高科技的训练手段C先进的体育理论D管理的科学化14、科学技术首先作用于体育的(A制度层次 B 价值观念C器物层次 D 理论方法15、冬泳协会是属于(A竞技体育类社团B社会体育类社团C体育娱乐享受类社团D体育经济类社团三、判断题1、体育群体具有一定结构,可临时组成。
(2、学校的体育代表队属于功能群体。
(3、体育社团具有盈利的性质。
(4、体育社团具有完成某些政府职能的功能。
(5、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曲线的运动。
(6、体育是一项科学研究工程。
(7、实物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最终表现为制度的转型。
(8、球迷骚乱属于世界性的体育社会问题。
(9、大众传播媒介可以改变人们的体育态度和行为。
(10、人种又称为民族。
(四、简述题1、竞技体育有哪些特点?2、试述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
3、简述体育群体的特征。
4、体育社团的性质及其具备的条件。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
6、试述体育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
7、简述体育文化产生的社会原因8、简述社会化的内容。
9、简述“现代人”的基本特征。
10、简述科技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义11、简述知识经济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12、简述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13、简述社会体育的特点。
14、简述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15、简述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经济、社会背景。
16、简述我国社会体育的价值取向。
17、简述竞技体育的教育价值。
五、论述题1、试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和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2、试述体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3、试述体育运动与培养现代人的关系。
4、试述科学技术作用于体育的机制。
5、试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6、试述科学技术作用于体育的社会条件7、试述体育科学化的发展趋势8、试述体育运动与民族的关系。
9、简述妇女生活方式的特点。
10、简述我国妇女体育地位的发展情况。
11、试述体育运动对社会现代化做出的贡献。
12、试述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
13、试述大众传播媒介与体育的关系。
14、简述宗教的本质特征。
15、试述体育改革的动因。
《体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答案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AA横断学科 B 综合学科 C 边缘学科 D 自然学科2、体育社会学的首创性著作是 CA《体育社会学》 B 《体育运动与文化》C 《目标——建立一门体育运动社会学》D《娱乐社会学》3、对体育社会学发展影响较大的是(AA结构功能主义 B 冲突理论 C 符号交换理论 D 技术统治论4、可以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的是( DA社会制度的变迁B社会的科技变迁C社会的文化变迁D经济变迁5、我国采用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 BA三元等级判定标准B 三元定性判定标准C 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 D 单一定性判定标准6、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向职业运动员开放是(BA1984年奥运会 B1988年奥运会C1992年奥运会D1996年奥运会7、依赖于社会舆论和心理控制所进行的控制是( BA硬控制B软控制C外界控制 D 内在控制8、单位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协调属于( AA结构性协调B功能性协调C结构——功能之间的协调 D 层次协调9、促使体育运动中的一切变化实现的是(DA社会流动B社会控制C社会分层 D 社会变迁10、从根本上决定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CA社会的政治制度B社会文化C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 D 社会的经济制度11、按体育群体的形成和社会关系,体育群体可划分为( C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B学习群体和竞技体育群体C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D专业群体和业余群体12、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属于(DA现代体育文化形态B前体育文化形态C准体育文化形态D亚体育文化形态13、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 AA运动处方科学B高科技的训练手段C先进的体育理论D管理的科学化14、科学技术首先作用于体育的( CA制度层次 B 价值观念C器物层次 D 理论方法15、冬泳协会是属于( BA竞技体育类社团 B社会体育类社团C体育娱乐享受类社团D体育经济类社团四、判断题1、体育群体具有一定结构,可临时组成。
(错2、学校的体育代表队属于功能群体。
(对3、体育社团具有盈利的性质。
(错4、体育社团具有完成某些政府职能的功能。
(错5、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曲线的运动。
(对6、体育是一项科学研究工程。
(对7、实物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最终表现为制度的转型。
(错8、球迷骚乱属于世界性的体育社会问题。
(对9、大众传播媒介可以改变人们的体育态度和行为。
(错10、人种又称为民族。
(错四、简述题1、竞技体育有哪些特点?答:竞技体育的特点有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运动竞赛的结果具有预先不可确定性;具有竞赛规则、裁判与仲裁手段;竞技体育追求既定的功利目标、传播和宣传某种价值观念竞技体育具有完整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2、试述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
答: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表现(一)竞技体育是一种庄严肃穆的礼仪庆典文化(二)竞技体育是记录人类潜能的人体文化(三)竞技体育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四)竞技体育是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3、简述体育群体的特征。
答:体育群体的特征表现为1)以体育为共同目标;2)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3)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4)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5)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4、体育社团的性质及其具备的条件。
答:体育社团的性质表现为1)、民间性2)、非盈利性:体育社团不能以盈利为目的3)、互益性4)、同类相聚性构成体育社团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1)、一定数量的较为固定的成员2)、特定的体育目标3)、明确的行为规范4)、权力结构5)、一定的物质设备6)、适宜的外部环境7)、一定的社会承认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
答:体育社团在这个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部分原有的单项运动协会转向实体化。
2)一些全国性的群众体育的社会团体自上而下建立起来。
3)全国各行业体协逐步建立起来。
4)大量民间体育组织自发地建立起来。
5)一些体育的周边社团异常活跃,吸引了一批体育界内外的知识分子和管理人员。
6、试述体育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
答:体育可以归入两大类文化中。
体育是一种跨度很大、综合性很强的文化类型。
严格地讲可以划在智能文化和规范文化之中,但是它所产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不容忽视的。
体育文化具有的这种综合的性质,使它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时间里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体系,因此,到了现在仍然得不到文化的全部承认。
然而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一旦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的文化,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协调和发展。
7、简述体育文化产生的社会原因答:体育文化产生的社会原因有:1、体育文化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超生物肢体的健全完善过程和超生物经验的传递交流过程。
2、体育文化的产生是一种社会需要。
体育的产生是满足人的需要。
3、体育文化不同于体力劳动。
劳动的结果是产生使用价值,而体育运动的结果则是产生锻炼效果和竞技价值。
8、简述社会化的内容。
答: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一)传授基本知识技能(二)教导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规范常常表现为一种标准或规定性,通过教育、舆论、信念、习惯和传统对人们施加影响。
(三)指点生活进取目标(四)培养适当社会角色9、简述“现代人”的基本特征。
答:现代人和传统人,在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是不同的。
这表现在:第一,现代人可以保留传统的东西,却不做传统的奴隶,并且敢于摒弃一切不必要的或阻碍文明继续进步的东西;第二,现代人靠努力工作和高度的进取心以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出身门第;第三,现代人具有勇往直前和变革创新的精神,而不听天由命。
10、简述科技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义(一)、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界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2)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3)科学技术能够对传统的生产设备进行改造,提高原有设备的生产效率。
(二)、科学技术对社会变迁的影响科技对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以下方面。
1)科学技术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2)科学技术促进了信息社会的到来;3)科学技术促进了全球经济系统的形成;4)科学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5)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