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第4次任务_0002(100分)
一、填空题(共8 道试题,共30 分。
每空3分)
1. 1911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会议依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试题满分:3 分
第1 空、满分:3 分
2.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的政权组织原则是(“三三制”)原则。
试题满分:3 分
第1 空、满分:3 分
3. 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是《(钦定宪法大纲)》。
试题满分:3 分
第1 空、满分:3 分
4.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参议院)是国家立法机关。
试题满分:3 分
第1 空、满分:3 分
5. 清廷在大理院内设立(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
试题满分:3 分
第1 空、满分:3 分
6. 我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试题满分:3 分
第1 空、满分:3 分
7.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规定的刑种主要有:死刑、监禁、拘役及强迫劳动(褫夺公权)、(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以及罚金。
试题满分:6 分
第1 空、满分:3 分
第2 空、满分:3 分
8.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刑法原则的重大发展是明确规定了:(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
试题满分:6 分
第1 空、满分:3 分
第2 空、满分:3 分
二、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
1. 在政权组织方面实行“三三制”原则的宪法性文件是()。
A.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B.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 《华北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满分:3 分
2. 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称作()。
A. 质剂
B. 红契
C. 傅别
D. 合挥
满分:3 分
3.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制定的刑事法典是()。
A. 《十款天条》
B. 《行营规矩》
C. 《资政新篇》
D. 《太平刑律》
满分:3 分
4. 1948年,国民党为加强镇压、压迫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设立()。
A. 特别法庭
B. 普通法庭
C. 特种刑事法庭
D. 军队会审
满分:3 分
5. 模仿资产阶级国家制定的我国第一个单行法院组织法规是()。
A. 《民事诉讼律草案》
B. 《大理院审判编制法》
C. 《刑事诉讼律草案》
D. 《法院编制法》
满分:3 分
6.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刑事法规是()。
A.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B. 《抗战时期惩治盗匪条例》
C. 《五四指示》
D. 《危害军队及妨害军事工作治罪暂行条例》
满分:3 分
7. ()以根本法的形式宣告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A.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 《钦定宪法大纲》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满分:3 分
8.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规定在()中。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十款天条》
D. 《太平刑律》
满分:3 分
9. 辛亥革命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条。
A. 21
B. 20
C. 22
D. 24
满分:3 分
10.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章。
A. 五
B. 六
C. 七
D. 八
满分:3 分
三、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
1. 南京国民政府由行政院和()组成。
A. 立法院
B. 司法院
C. 考试院
D. 监察院
满分:3 分
2. 1911年公布的《十九信条》()。
A. 扩大了皇权
B. 缩小了皇权
C. 缩小了国会权力
D. 扩大了国会权力
满分:3 分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而做出的具有针对性的规定包括()。
A. 实行责任内阁制
B. 扩大参议院职权
C. 规定了《人民》一章
D. 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满分:3 分
4. 太平天国法制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A. 立法上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
B. 法律中存在着落后的内容
C. 司法上有神明裁判的落后表现
D. 积极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满分:3 分
5. 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代表人物是()。
A. 沈家本
B. 伍庭芳
C. 张之洞
D. 劳乃宣
满分:3 分
6. 北京政府的审判机构大体分为()。
A. 平政院
B. 兼理司法法院
C. 特别法院
D. 普通法院
满分:3 分
7. 南京临时政府颁行了()等法令以革除封建恶习。
A. 禁绝鸦片
B. 禁止赌博
C. 劝禁缠足
D. 限期剪辫
满分:3 分
8. 抗日民主政权调解制度的原则是()。
A. 自愿
B. 或调解或诉讼
C. 合法
D. 不是诉讼必经程序
满分:3 分
9. 参加《大清民律草案》起草的机构有()。
A. 民政部
B. 修订法律馆
C. 礼学馆
D. 宪政编查馆
满分:3 分
10. 《大清民律草案》的前三编分别是()。
A. 总则
B. 物权
C. 债权
D. 亲属
满分:3 分
四、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10 分。
)
1. 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刑法原则的重大发展是明确规定:首恶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2. 《钦定宪法大纲》的制定和颁行导致旧有中华法系诸法合体的破裂,从而使清末立宪成为中华法系解体的开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3. 《大清新刑律》确定新的刑法体系,确立了近代刑法的总则与分则的体例。
在刑法典结构上分为“总则”“分则”两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隶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使之相互监督制衡。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5. 《大清民律草案》共有四编,即总则、债权、物权前三编与亲属后一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6.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统经历了形成、确立、战时应付和最后维持四个时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7. 清朝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修律机构,即“修订法律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8. 太平天国继承了封建的刑罚制度,设立了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9. 边区政府土地立法的指导原则是“减租减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
10. 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民律草案》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