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 (1)

打造诚信品牌培育诚信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实践
诚信是金融业的灵魂。

将诚实守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准则作为学校文化育人的关键和重点,打造诚信文化品牌,从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保障、环境营造等各方面提升学生的诚信职业素养,突出诚信文化的育人功效,引导学生诚信示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

一、加强诚信教育,丰富诚信文化内涵
2002年1月,正式建立,就将学风清晰地定格为“诚信、明理、笃行”,学院构建以诚信教育为基本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格局,依托明理学院强化“明德理、明事理、明学理、明情理”,教育学生以诚信为本、做人做事做学问;设立淑女学院为女生开展“内外兼修”课程,以诚信精神引领职业女性所需的美德与修养。

同时,学院创新德育课程建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课教学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融入诚信教育内容和重点。

2003年,通过向全校师生征集素材的方式,编印了《诚信读本》,成为学校当时诚信教育的第一教材。

2008年,编写出版校本教材《大学生诚信文化理论与实践》,并将该课程列为院重点建设课程,使道德教育课具有极强的职业感召力。

学院推出《学生诚信公约》、《学生诚信誓词》,开展诚信还贷宣誓活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约束能力。

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入学至毕业的各个阶段:新生入学时开展诚信主题的始
业教育和典型示范教育、学生毕业时有诚信就业等教育;平时进行失信后果教育;每学期进行学生诚信行为考评,作为评优、信贷、入党等的依据,实现学校诚信通识教育与学生诚信自我教育有机融合,达到内外结合、兼收并蓄之效。

二、具化诚信理念,优化诚信文化育人环境
学院在新校区环境建设中非常注重诚信文化因子的在融入。

在学校正大门的左侧,有一块两米多高、镌刻着一个古朴“诚”字的巨石,注有《礼记·中庸》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在正对学生公寓的三号门前嵌一块汉白玉,镌刻一“信”字,侧注为“民无信不立(孔子语)”。

——诚石(实)、信玉(誉)直观地阐发了“诚信”的本意,是对诚信理念的一次彻底宣扬。

学院主题雕塑上,有“不诚无物”大字,其侧面呈方鼎状,蕴涵“一言九鼎”寓意,无形中昭示了“诚信”的理念,引导学生立德、立言、立人品。

纵贯南北的主干道命名为“诚信大道”,意味着走进,就要在“诚信大道”上承担诚信之责。

校园里的明理亭、笃行桥、精业馆、诚信讲学堂等建筑和场馆,都有对“诚信文化”的进一步演绎,使学生在漫步之间就会不经意地得出某种警醒或启迪,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三、强化诚信文化宣传,营造诚信教育舆论氛围
舆论可以引导人,舆论可以教育人,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实现预期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金融应用型人才诚信教育效果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舆论氛围。

学院从2005年开展“十佳大学生——诚信之星”活动,至今已连续开展九届,涌现了大批院系班三级的诚信之星,每
届“诚信之星”评选之后,利用校网、校报、系部宣传栏等载体进行宣传报道,彰显诚信榜样力量。

除此之外,学校依托校企合作机构、学生社团,与金融行业联合开展诚信征文、知识竞赛、演讲、辩论等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栏、网络、微信平台等载体对学生不诚信、不守约等行为进行报道和监督,强化诚信教育的舆论监督,增强金融应用型人才践行诚信的社会责任感,营造“人人知诚信,人人重诚信”的教育舆论氛围,深化学生对金融诚信认识,培养学生对金融诚信的情感,进而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诚信习惯。

四、构建金融诚信制度文化体系,保障诚信育人实效
为使诚信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学院围绕诚信内涵制定和完善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在二级学院建立诚信评价机制,为开展诚信教育做好铺垫。

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视诚信文化建设为重点,确定相关软、硬件建设的责任部门,系统规划、有序推进。

出台《全面构建“三维文化”育人体系的若干意见》、《文化与品牌建设》等文件,把“诚信文化”作为首要内容,保障文化建设与时俱进。

学院专门成立诚信文化研究所,有效整合学校与行业的优质资源,为研究、推广诚信文化、深化诚信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学院从2000年起,将诚信与传统文化的“慎独”相结合,举办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

2003年推出“诚信伞、用后还,诚信指数大家看”活动,后又设立自由取阅的“诚信书架”,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日常活动中领会诚信、实践诚信。

2005年起尝试设立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包含学生的考勤率、品德操行、为人处事、诚信缴费与还贷等内容,
档案跟随学生毕业,成为衡量学生品质的重要杠杆,为诚信状况良好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学院坚持以诚信作风取信于学生、家长和社会,做诚信表率。

自2007年发布全国第一份高校社会责任报告,承诺对学生、对社会等履行责任后,学校连续7年每年坚持诚信发布主题社会责任报告,践履社会公民的责任自觉,为学生们树立行为示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