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医师节发言稿4篇

中国医师节发言稿4篇

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护士姐妹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奉献托起生命的蓝天“我谨以我的生命起誓:为了全人类的健康,我将奉献出我的毕生精力……”阳光下,南丁格尔像前,身穿白大衣,头戴燕尾帽,稚嫩的面孔,热切的眼神,庄严的誓言!一幕幕催人奋进,振奋人心的场景历历在目,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人人都说护士是白衣天使,像蝴蝶一样轻盈,像羽毛一样温柔,像云朵一样洁白!转瞬间,曾经少女的梦想最终定格成南丁格尔的白色倩影。

没有石破天惊的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的惊人行动,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和心血缔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只因我们是南丁格尔的传人,秉承着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

当奉献已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主旋律时,我们奉献出的不仅仅是我们所拥有的知识,我们所拥有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真情和爱心!护理工作繁琐而乏味,艰辛而沉重,我们不仅只是护士,更是守护生命的战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之上,简单和平凡演绎着无数的精彩,就是这些平凡承载了多少人生命的重托!面对生命的挣扎,面对无助的渴求,面对康复的期盼,我们用温柔的话语,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抚慰病痛者的心灵,搀扶着他们越过心灵的沼泽。

无论是非典、无论是冰天雪灾、无论是地震山摇,只要有任何需要的地方,就会有我们忙碌的身影。

我们时常扮演着家属和陪护的角色。

“洗澡、洗头、翻身、剪指甲、换衣裤、处理大小便”等等,病人说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此时此刻,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护理知识,护理技术,还有一颗仁慈而博爱之心!记得那一次令我感动至今的事情,那是我们病区收治的一例气管切开病人,为了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我们每天必须为她多次吸痰。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先帮她吸尽气管中的分泌物,再为她更换床单,她由于突然体位改变,呛咳了一下,气管套管内的分泌物喷了我一头一脸,浓烈的腥臭味让我一阵反胃。

顾不得那么多,怕病人呛到,我立即置病人侧卧位,帮她拍背,直到确定她的痰液都排了出来,我又继续为她整理。

看到不能说话的病人一脸紧张,从她的眼神中我读懂了她的歉疚。

“没关系,我们只要再换一下被子就好了”,我微笑着说。

当她拔除气管套管后,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您,您的笑真美!”就在那一刻,我的内心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微笑犹如一缕清风,能吹去患者心中的忧郁与不安,微笑让我们与患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在国家大力推行发展优质服务的今天,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说实话病人也是很容易满足的,记得一次给病人进行化疗注射时,由于病人长期打化疗,而血管也非常的细,穿刺十分困难,而化疗药物的特殊性又让我不允许自己出现穿刺失败的情况,仔细的找,五分钟过去了,选择了一根比较有把握的血管,一针见血,穿刺成功了,我长长的舒了口气,病人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小姑娘,遇到你这么细致的护士,真好!”从那以后,再去给那位病人输液时,他总会说:“看到你来,我特放心,你们这里的护士,水平就是高!”听到这样的称赞,我谦虚的笑了笑。

其实这是我们护理工作中应尽的职责,我只是更多了一份耐心和细心,然而正是这些耐心和细心换来了病人的放心!平凡才是真。

五年的护理生涯,让我懂得了很多,成熟了很多,让我更加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我热爱护理工作,希望能够用优质的服务,甜美的笑容,铸就一道健康的长廊。

“责任胜于能力,态度决定成败”。

姐妹们,让我们用平凡的奉献托起生命的蓝天吧!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篇二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

梦想着长大了穿上圣洁的白制服,当上技术精湛的医生,成为救死扶伤的天使。

去挽救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人。

考大学时,我选择了医学院,从此一生便与医学结缘。

从医8年,一如既往地爱上了这个职业。

其中经历的曲折、付出、辛苦、欢乐和收获,使我真正体会到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我有一个梦想,苦修本领治病痛。

“学无止境。

”为了求得业务的精益求精,我始终把学习和研究放在首位。

毕业后在多个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分别在济南军区148医院、xx省淄博市医院内分泌科、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xx省千佛山医院进修学习,引进了糖尿病治疗有效设备胰岛素泵和先进的诊治理念。

2012年xx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了学士学位。

2014年又考入xx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

我有一个梦想,双手换来甜甜笑。

“实践出真知。

”在从事糖尿病治疗工作中,自己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遵循“医生誓言”,坚持“有医无类”的原则,不管平民百姓,还是高官要职。

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

记得有一个凌晨1点,来了一个意识不清,陷入休克状态,生命垂危的病人,经询问有糖尿病和既往高血压病史,我凭借一把叩诊锤,一把手电筒,在没有CT检查的条件下,就准确地诊断出患者是糖尿病并发证脑出血,成功实施救治措施,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有一位高龄糖尿病患者来院,表现为心慌、全身大汗、神志恍惚,大便失禁,身上全是呕吐物,我首先想到就是低血糖昏迷,立即查末梢血糖为1.7mmol/l,印证了我的诊断,便不顾患者满身刺鼻的气味,没有一点犹豫,立即采取救治措施。

代劳喂食患者葡萄糖液以纠正低血糖,在场的患者亲属无不感动。

患者康复一年后,她的家人捧着锦旗看望我的时候,早已经不记得她们是谁了……。

但是,这份迟到一年的感谢,却赋予我对医学事业更大的责任感,也牵动了自己与患者之间的深厚情谊。

我有一个梦想,无怨无悔度春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几年眨眼间过去了,凭着这份热情,我从一位普通的医生成长为业务骨干。

从医以来,每天至少工作十几个小时,从来没有睡个安顿觉。

手机二十四小时待机,随时应答患者的询问,不管是星期天和节假日,不管是住院或是出院的患者。

不论是大雨磅礴的夜晚,还是寒冷凌晨,随时响应医院和患者的呼唤,没有犹豫。

没有思索,就以最快的速度走向工作岗位,投入工作状态。

xxxx年获得医生服务之星。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使我在从医的道路上更加用心,更加努力,对工作更加热爱。

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健康永存,病痛不再;走向无痛无病的道路变成坦途,使天使之光披露,普照天地。

这就是我们的希冀,也是我最终的梦想。

谢谢大家!篇三大家好,很高兴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演讲,我普通话不好,希望大家见谅。

如果说得不好,请大家“笑”,别“话”。

说什么“医学之路”,未免有点过,因为咱不是什么医学家,也不是什么教授、专家,但用别的词还真无法表达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所以就凑合着吧。

自从学医以来已经有18个年头了,可以说我是伴着医学环境的污染而长大的,尽管医疗卫生这个行业被推到了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医疗环境的极度恶化和卫生专职人员的每况愈下,但丝毫没有减弱我对医学的热爱,丝毫没有抵挡住医学对我的吸引力,反而在这条路上越干越起劲,越走路越宽。

在此首先我要感谢医院为我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工作环境和平台,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培养和帮助、支持,用近几年小品中一句流行的话表达此刻我的心情“我骄傲!”小时候经常得病,也经常去看医生,母亲也总是看到我满屁股上的针眼而感到心疼。

可以说我是命运多舛,我得过败血症,曾经骨折过,屁股上长过疮,差点被淹死,得过十二指肠溃疡、患过结核性胸膜炎,但是没有医生的精心治疗,我也许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等我慢慢长大,看到爷爷的病总是在反反复复中一次又一次的被乡村医生治好,“学医”这颗种子已在我心中种下。

直到通过我不屑努力金榜题名,才使得这颗种子有生根发芽的机会。

进入我们医院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内外科轮转过,后来专修内科专业,我不知为什么,我非常喜欢内科,于是在工作后不久轮转到了急诊科。

当时我就傻眼了,刚开始工作就干急诊,而且头一天就开始值夜班,内心忐忑不安,不安的是怎么诊断,怎么用药,于是在万般无奈之下被迫不断的努力学习,从课本上到患者,从患者到课本,如此反复,借助各种工具书,白天黑夜、上班下班、休班,全部时间都靠在急诊科,仔细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临床表现,就在那时才感性的认识到什么是潮氏呼吸、比奥氏呼吸,什么是去大脑强直,什么是姿势反射,等等典型的病理生理体征。

慢慢的有所积累,慢慢地有所成长,总之急诊科锻炼我很多,给我作为一名医生的无上光荣和成就感,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学习的动力,让我打下了坚实的内科基础。

记得赵主任对我说:“今后五年,你每年应该把基础课重新复习一遍”,我记住了,但我没有做到。

后来在干部保健病房和呼吸内分泌科,我不断充实着自己的临床基础知识和积累临床经验,慢慢学会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不断的丰富着自己的头脑。

后来不幸转到了心内科,其实从内心深处,是非常不喜欢心内科的,因为心内科的患者病情重、复杂、多变,风险高,用药广泛仔细,其次要求会看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曾多少次我犹豫,要不不转心内科。

但历史的车轮总是向上的,我来到了心内科。

尽管困难重重,尽管压力山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发觉,我喜欢上了心内科,在这门学科上可以让我展开翅膀自由的翱翔,我感觉我找到了我的归宿,心内科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于是乎,我不断地干呀学呀,逐渐掌握了心脏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我开始满足了,我认为自己会了,觉得自己可以了,然而一次到烟台学习的机会彻底让我失望了,我才知道原来自己是那只只看见一小片天空的井底之蛙。

终于明白了自己老师们为什么还孜孜不倦的学习。

我重新认识了自我,然后我在迷茫中重新找到了方向,从实践中、从教材上、从各种媒体上不断地学习总结,不知不觉,经过了几年,总觉得什么没学到,当我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我,突然发现我成长了很多。

分科后,单独查房的我突然感觉到那句至理名言的意识“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再次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不客气的讲,自己心中的那点墨水比起整个心内科专业简直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

那么内科学,简直是茫茫宇宙。

通过心内科高级教程和其他书籍的学习,我再次成长了很多,我感到自己获得了智慧,就像水平高的棋手一样能够看到以后的几步,而且对于对手该怎么出招有了一些预知,或许这就是我对疾病认知的提高。

近1年来,经过我的临床观察和学习,我再次感到了工作中的吃力,源于自己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很多时候一种现象一种状态都要回归到生理、病理、生化、解剖等基础课上来找到答案。

我这才体会到当时急诊科主任为什么要我每年复习一遍基础课程。

发现我们和疾病就像两个高手的较量,注重的是基础和细节。

以上是我医疗技术的进步,认真总结而来,我觉得没有医德的人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但有了一定技术的医生如果缺少了医德的修养,那注定他不会走得更远。

视病人如亲人,我再也不认为是一句空话,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你做到了,你将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你做好了你将成为一名名医,什么医患纠纷、医疗事故自然而然离你而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