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四章 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

第十四章 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

应做好个体防护,实验前戴口罩、手套和 防护镜,穿隔离服,症状严重者需要脱离动物 饲养环境并且治疗。
六、有害气体
来源于动物粪尿排泄物。主要成分为氨。 当饲养室饲养动物的密度过大,或更换垫料、 粪便冲洗不及时均会引起动物室的氨气浓度增 加。特别是大动物排泄物多,高浓度氨气更易 发生在大动物饲养室中。
国家标准:氨浓度应≤14mg/m3
人如果长期生活在高浓度氨气中,可引起 呼吸系统的疾病,皮肤和眼睛亦会受到强烈刺 激,患上慢性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眼结 膜炎等。
第一在设施设计时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环 境设施标准,保证足够的通风量和换气次数; 第二,要及时更换垫料、冲洗粪便,保持良好 的环境卫生;第三,保持适度密度,使动物有 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新鲜空气。
生物安全实验室为负压屏障环境,而大学 城和三元里实验动物中心的SPF动物实验室为 正压屏障环境,不属于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因此不能用于感染性实验研究。
我国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条例》(2004年11月12日公布)规定: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 微生物实验活动。
新建、改建或者扩建的一级、二级实验室, 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 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自2001年“911”后,生物安全事件在世 界各地不断发生,如发生在美国的“炭疽邮 件”事件, 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目 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入21 世纪,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重要的国际问题。
狭义的生物安全指未影响到国家安全, 只发生在局部地区的生物危害,如实验室或 动物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
国际通用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ABSL-3在ABSL-2的基础上要增加Ⅲ级生物安全 柜、呼吸道保护措施、人员进入实验室,要沐浴, 更换专用的防护服装。离开时也要沐浴,按无菌要 求,将脱掉的外层鞋套、手套和衣服装入高压消毒 炉中消毒,然后脱掉内层鞋套、手套,置另一高压 消毒袋中,消毒面部和手。
ABSL-3要求隔离建筑物或隔离区、双门进入系统、向内 定向气流、单一通过气门、独立的送风排气系统,保持一定 的负压梯度。
是指专门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的实验室,为避 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公众的危害以及对环境 的污染,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或保护被试验因子 免受污染,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达到生物安 全要求的生物实验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操作不同危险度等级微生物所需的实 验室设计特点、建筑构造、防护设施、仪器、 操作以及操作程序,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可以 分为四级,分别对应四个级别的实验室:
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 可,取得资格后方可从事研究工作,颁发相应 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有效期为5年。
目前,由于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 和标准发展仍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很 多安全防护设备依赖于从美国和欧洲等国 家进口,因此还没有建立标准的BSL-4实验 室,在做足防护的前提下,允许在BSL-3实 验室进行SARS、禽流感等高致病性病原体 的实验研究。
ABSL-2在达到ABSL-1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具备 生物危害警告标志,要增加适合感染性材料操作的 Ⅱ级生物安全柜、洗眼装置、以及高压灭菌锅和化 学消毒装置等废弃物处理设施,实验室的门带锁, 能自动关闭。
红色最为醒目,其三条边可以任 意缠绕粘贴在装有生物危害材料 的盒子上,并在不同的部位都可 以看见,该标志应张贴在实验室 入口处,其下部标注该实验室的 生物安全等级和责任人姓名与联 系电话。
第二节 实验动物生物危害的种类及控制
实验动物的生产、动物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 各种潜在的生物危害因素。如果不加处理,不仅会 危害动物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亦会污染设施内的环 境,危害设施外公共卫生。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妥善处理这些生物危害因 素是保障工作人员和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护 环境的重要一环。与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有关的生 物危害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研究院(NIH)于1993年联合出版,1999年第四版已 正式发布,该准则目前已被国际公认为“金标准”, 很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生物安全准则时,主要参考 上述标准和WHO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这些制度和措施推动了实验室安全管理 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朝科学化、制度 化、规范化方向的发展,对有效进行实验室 的生物安全管理给予了法律保障。
在上述生物安全问题中,人兽共患病的安 全问题最为直接,后果最为严重,因而最应受 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三、生物安全的相关术语
1.实验室生物安全:
是指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实验室为避免 各种生物危害而采取包括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配 备必要的物理、生物防护设施和设备等综合措施。
2.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 BSL)
四、野生动物和昆虫 普通级环境应安装纱窗、挡鼠板、下水
道安装网眼挡板等。捕杀野鼠,对饲养室逃 逸的实验动物如不明来源应一律捕杀。进入 实验动物设施的人员应养成随手关门习惯。
五、动物致敏原 来自动物的被毛、皮屑、唾液、粪便和尿
液等,对某些过敏体质的人具有抗原性,发生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其致敏 途径包括呼吸道、皮肤、眼、鼻黏膜或消化道 以及被动物咬伤、抓伤等。
2.动物实验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有毒有害化学品、 药品、消毒剂、杀虫剂、农药等,如果处理不 当,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威胁健康。
*严禁随意丢弃,尤其是注射器、针头等。 3.实验动物的皮毛及排泄物可作为致敏原,引 起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皮疹等。 4.遗传工程(如重组DNA)操作过程中大量使 用的抗药性标记基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新 霉素抗性基因,导入到细菌和动物中是否会造 成环境中细菌的耐药性普遍增大的问题。
一、实验废弃物:
二、动物粪便: 大动物——化粪池——污水处理系统
三、动物尸体: 用专用袋或容器密封,放入专用的冷冻冰
柜暂时保存,最后集中送焚烧炉焚烧。如无焚 烧炉的可委托有资质的部门处理。怀疑未知病 原体感染或确认烈性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感染 的动物尸体应先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或消 毒液中浸泡后再作为一般动物尸体处理。
结核分枝杆菌、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 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等。
四级: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
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 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朊 病毒(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病原体)等。
2.健康检查及疫苗接种 • 直接接触实验动物的工作人员定期组织体 格检查。 • 对患有传染性疾病,不宜承担所做工作的 人员,应当及时调换工作。 • 进行已知的传染性实验,要在实验前对工 作人员进行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并留存,以后 要进行定期特异抗体检测,以便了解工作人员 是否在工作中受到了感染。
• 进行强传染性病原体研究的人员,有条件 者要进行药物和血清抗体预防治疗或备用,有 疫苗的要进行预防免疫。 • 建议长期饲养犬饲养人员预防接种狂犬疫 苗,饲养灵长类动物饲养人员预防接种甲型肝 炎疫苗,并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
基础实验室(BSL-1): 一级生物安全水平 基础实验室(BSL-2): 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防护实验室(BSL-3): 三级生物安全水平 最高防护实验室(BSL-4):四级生物安全水平
一级: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
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犬肝炎病毒、枯草杆菌等。
第三节 动物饲养和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
一、动物实验前人员的安全教育 二、动物实验中的个人安全防护 三、意外损伤的防护
一、动物实验前人员的安全教育 法规——培训 1.法规条例及操作规范(SOP、GLP)。 2.掌握实验动物知识、动物实验基本技术, 3.安全意识教育、生物危害防护知识。 形式:
岗位培训、选修《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 对初入实验动物室的实验人员进行现场介绍、 指导等。
二、动物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狭义) 实验动物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
生物安全问题。 1.实验动物的一些烈性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可 造成大批动物的死亡,危及动物的健康;实验 动物带有的一些人兽共患病病原微生物可感染 人,危害人的健康;实验用动物如野生动物、 家畜、家禽等也可能携带对人类产生严重威胁 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二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
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植物 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有有效的预防和治 疗措施。
乙肝病毒、沙门氏菌、弓形虫等。
三级:高个体危害、低等群体危害。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
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 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 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3.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
(Animal Biosafety Laboratory, ABSL)
将不同级别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动物,进行动物 试验研究,用于动物传染病或动物模型的临床诊断、 治疗、预防,以及未知病原体的鉴定研究等工作, 需要在相应级别的ABSL中进行,如一、二、三、四 级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应在ABSL-1、2、3、4中进 行。级别越高,硬件防护设施和软件管理要求就越 严。因此不同动物实验室无论在操作技术规范的制 定,个人安全防护设备的设置,以及实验室设施的 设计和建设上,都应具备有特殊的要求。
熟悉并严格遵守实验动物室的各种管理制 度是生物安全的保证。
二、动物实验中的个人安全防护
1.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 最基本的防护就是要穿着合适的防护工作服、戴
口罩、帽子和手套,避免身体与动物直接接触。不同 级别的环境要求着装也不同,普通环境穿一般的医用 白大衣、戴口罩、帽子和手套即可。进入屏障环境须 穿无菌隔离服、戴口罩、帽子和手套,换清洁拖鞋。
三、意外损伤的防护 1.动物咬、抓伤 2.注射针头、手术刀、锐利的器械损伤 3.有毒有害、感染性材料污染身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