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
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二、什么是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一种规范性文件,称为标准。
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三、标准的种类按照标准化对象,通常把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
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管理标准包括管理基础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行政管理标准,生产经营管理标准等。
工作标准是指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
工作标准一般包括部门工作标准和岗位(个人)工作标准。
可以用下面的图表示:|--- 基础标准|--- 产品标准技术标准------|--- 工艺标准|--- 检测试验方法标准|--- 安全、卫生、环保标准|--- 设备标准|--- 原材料标准|--- 管理基础标准|--- 技术管理标准管理标准------|--- 经济管理标准|--- 行政管理标准|--- 生产经营管理标准|--- 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工作标准------|---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部门|---工作标准|---岗位(个人)工作标准产品标准根据不同的分类法,可分为完全的产品标准和不完全的产品标准,系列产品标准和单一产品标准。
用下表表示:按产品内容系列产品标准单一产品标准按标准内容完全的产品标准不完全的产品标准四、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下面分别作一介绍:统一原理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是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
统一原理包含以下要点:①统一是为了确定一组对象的一致规范,其目的是保证事物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②统一的原则是功能等效,从一组对象中选择确定一致规范,应能包含被取代对象所具备的必要功能;③统一是相对的,确定的一致规范,只适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旧的统一被新的统一所代替。
有的时候,如果没有统一,就不可能做成事情。
例如计算机网络,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按自己的标准,则不可能建成全球互联网。
TCP/IP实际上起着标准的作用。
简化原理就是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型式、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
简化原理包含以下几个要点:①简化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使之更有效的满足需要;②简化的原则是从全面满足需要出发,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
所谓功能效率系指功能满足全面需要的能力;③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对象进行科学的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练出高效能的能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环节;④简化的实质不是简单化而是精练化,其结果不是以少替多,而是以少胜多。
协调原理就是为了使标准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协调好系统内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建立和保持相互一致,适应或平衡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协调原理包含以下要点:①协调的目的在于使标准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②协调对象是系统内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外部相关因素的关系;③相关因素之间需要建立相互一致关系(连接尺寸),相互适应关系(供需交换条件),相互平衡关系(技术经济招标平衡,有关各方利益矛盾的平衡),为此必须确立条件;④协调的有效方式有:有关各方面的协商一致,多因素的综合效果最优化,多因素矛盾的综合平衡等。
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标准化原理称为最优化原理。
五、标准化的层次1、标准化的层次指标准化所涉及的地理、政治或经济的范围标准化可以在全球或某个区域或某个国家层次上进行。
在某个国家或国家的某个地区内,标准化也可以在一个行业或部门(例如政府各部)、地方层次上、行业协会或企业层次上,以至在车间和业务室进行。
2、我国的四级标准国家标准(代号:GB)行业标准(代号如:JY、JB、SJ、YD、QB、YY、JC、WS、GA)地方标准(代号如:DB33)企业标准(代号:Q/×××)“级”指的是层次,不是行政级别。
3、各层次的标准(1)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或国际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例: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其他还有:代号含义CAC 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IE 国际照明委员会标准ICRP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标准ICRU 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标准ITU 国际电信联盟标准UNESCO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标准WHO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WIPO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标准…………(2)区域标准:由区域标准化组织或区域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例:EN——欧洲标准C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标准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标准(3)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例:GB——中国国家标准ANSI——美国国家标准DIN——德国国家标准BS——英国国家标准……(4)行业标准:由行业标准机构制定和发布的标准。
例:JY——教育行业标准JB——机械行业标准SJ——电子行业标准YD——通信行业标准QB——轻工行业标准YY——医药行业标准JC——建材行业标准WS——卫生行业标准GA——公安行业标准……(5)地方标准:由国家的某个地区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6)企业标准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企业标准一般由企业组织审定和企业法人代表发布,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企业标准代号形式:Q/×××——某企业标准,“×××”为企业名称的汉语拼音字头。
(7)各级标准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两张图表示。
十二、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产品标准1、强制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
根据普遍法律或法规中的唯一性引用,使标准应用成为强迫性的标准。
我国的强制性标准就是技术法规。
技术法规与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关系见下图。
技术法规强制性标准不一定每个字都是强制的,有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
强制性标准中有推荐性内容,推荐性标准中有强制性内容。
推荐性标准当被法律法规引用后,可以转化为强制执行的标准。
企业标准不存在推荐性,一旦制订,就要严格执行。
2、技术法规: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它或者直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通过引用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
技术法规可附带技术指导,列出为了符合法规要求可采取的某些途径,即权宜性条款。
3、推荐性标准:推荐使用,自愿实施的标准。
但是推荐性标准一旦采用了以后,就要严格执行。
教学仪器设备虽然简单,但是是与教材配套的,关系到培养人,特别是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安全卫生,因此教仪生产企业可以制订高于,不应低于推荐性标准的企标。
当前的问题:很多企业标准不是根据使用要求,而是根据能够达到的水平写,指标往往远低于推荐性标准,往往不能保证产品的适用性。
甚至有的标准错误百出,可以说,这样的标准如果还在执行,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则按这样的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是废品,生产越多,配备越多,危害越大。
4、产品标准:规定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
确保产品的适用性是产品标准最重要的原则。
注:1、产品标准除了包括适用性的要求外,还可直接地或通过引用间接地包括诸如术语、抽样、测试、包装和标签等方面的内容,有时还可包括工艺要求。
2、产品标准根据其规定的是全面的还是部分的必要要求,可区分为完整的标准和非完整的标准。
同理,产品标准又可区分为其他不同类别的标准,例如尺寸类标准、材料类标准和交货技术通则类标准。
十三、企业标准1、企业标准种类按不同的分类方法,企业标准的种类可用下表表示。
企业标准种类类别对外公开的(贸易型标准)内控标准(生产型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提供商品)产品内控标准、工艺标准、检验标准…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提供劳务)内部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提供劳务)内部的工作标准备注公开,不保密不公开,保密企业内控标准(生产型标准)与对外提供标准(贸易型标准)的区别(1)贸易型标准是企业对用户的质量承诺。
(2)为了保证产品、服务达到贸易型标准的要求,企业必须要有严于贸易型标准的生产型标准。
企业实际上是按生产型标准组织生产的。
(3)贸易型标准经备案具有法律效力,生产型标准不公开,不需备案,也没有法律效力。
(4)如果没有生产型标准,则很难保证产品、服务都能达到贸易型标准。
如果一个企业在无标(指没有贸易型标准)生产,很可能在这个企业内部根本没有标准体系,没有生产型标准。
因为贸易型标准的指标一般都要低于生产型标准。
如果有了生产型标准,就没有理由不制订一个贸易型标准,因为这很容易办到。
因此,这样的产品是没有质量保证的。
2、《标准化法》对企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国家禁止无标生产。
发现无标生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将给予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安全、卫生方面事故的,企业将承担法律责任。
中间环节有连带责任。
3、有关规定摘录(一)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无标生产”的界定1、正式批量生产的产品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无标生产产品:(1)没有合法的标准包括下列五种情况:——企业产品标准未按程序备案的;——没有产品标准文本的;——不执行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执行作废标准的;——新产品批量投产没有标准的。
(2)执行的标准内容不完整,依据标准不能全面、准确地判定质量状况的。
(3)产品明示的标准与产品实际执行的标准不一致的。
(4)不按标准组织生产、检验的。
(5)出口转内销无标准的产品。
(6)经省级以上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界定为无标生产的。
2、下列情况可不按无标生产处理:(1)新产品的样机、样品;(2)按合同生产,不进入国内市场销售的产品;(3)经本县(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判定的一次性小批量生产的产品,以及可不用标准规范的工艺品,手工制品,农、副粗加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