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第四讲 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2015第四讲 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899年-1935年)
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1930年6年 -- 9月)
“暴动、暴动、再暴动!”
“进攻,进攻,勇敢地向中心城 市进攻!”
“猛烈的扩大,猛烈的扩大,再
来一个猛烈的扩大!” 李立三 (1899-1967)
1930年8月红三军团两次攻打长沙时的宣传标语
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1931年1月—1935年1月)
上海中国农民银行
统一货币,改革币制
废两改元:
1933年3月10日,南京国民 政府财政部发布《废两改 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 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 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 得再用银两。原定以银两 收付者,以银两7钱1分5厘 折合银币1元的标准以银币 收付。持有银两者,可由 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 在中央、中国、交通3银行 兑换银币。
王正廷(1882~1961)
1928年6月任国民政府外交部 长,主持与美、英、法、德等 12个国家订立“新关税条约”
3、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 推行新的产业政策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1)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
金融政策:整 顿金融,设立 国家银行,统 一货币,改革 币制。
1928年11月1日, 在上海成立中央银 行。它具有经理国 库、发行货币、经 营债券等权限。
第四讲
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讲学习,了解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 社会的性质和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革命新道路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是中 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新道路: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展土地革命
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选举
1931年11月7日,出席一苏大会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合影。 左起: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
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法制建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建设
四行发行的法币
统一税制
在对外争取关税自主 的同时,对内, 对各种 税收机构进行整理、 合并,成立税务署,统 一征管税收。从1931 年起彻底裁厘改统, 废除了晚清以来通行 80余年的厘金制度, 改征简易和便于商品 流通的货物统税(统 一的货物税)和特种 消费税,同时整理田 赋、盐税。
财政部税务署发行的统税印花税票
王明
(1904—1974年)
博古
(1907—1946年)
李德
(1900—1974年)
红军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江西雩都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
红色政权首先发生 和能够长期存在的 地方,往往是在那 些受过国民革命影 响、曾经有过高涨 的革命群众运动的 地方,这就为农村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奠定了较好的群众 基础。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 向前发展,是中国红 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 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 条件。而相当力量正 式红军的存在,党的 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 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 和条件。
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 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 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大国。中国经济政治发 展极不平衡,没有形成 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 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 了物质条件。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 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 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 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斗 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 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 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 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 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 根本原因。
——邓小平
邓小平
探索中的曲折
从1927年11月至1035年1月,“左” 倾错误先后三次在中共中央取得了 统治地位。三次“左”倾错误在中 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上,都主张“城 市中心”论。
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1927年11月至于1928年4月)
“现时的革命是不断高涨的革 命,宜用严厉无情的手段猛烈 地摧击反革命,在乡村杀尽一 切土豪劣绅的人,烧尽一切土 豪劣绅的屋。对小资产者也是 这样,使他们变成无产,然后 迫瞿使秋白他们革命!广州”暴动时牺牲的革命者
孙中山训政学说之“革命程序”
军政时期 —————— 行军法之治 训政时期 —————— 行约法之治 宪政时期 —————— 行宪法之治
孙中山的训政学说之“权能分开”
权(政权):
人民拥有选举、 罢免、创制、复 决四种政权。
能(治权):
政府拥有行政、 立法、司法、考 试、监察五种治 权。
国民党训政时期的政治原则
国民党徽与中华民国国徽
国民党旗与中华民国国旗
2、“改弦更张”的外交政策
对苏绝交
1927年底,南京政府与 苏联断交,1928年2月, 国民党宣布停止联俄政 策。1929年7月,发生中 东铁路事件,8月,南京 政府宣布对苏绝交。东 北军与苏联红军在中苏 边境的满洲里和绥芬河 开战,东北军战败,签 订了《伯力协定》,恢 复到冲突以前的状态。 至此,中苏关系处于全 面冻结状态。
“保育政治” :
规定“训政”时期人民的四 种政权“托给中国国民党之 最高权利机构”,即由国民 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 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 四种政权。而全国代表大会 闭会期间,则“以政权会托 给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权能合一” :
人民行使四种政权,政府行 使五种治权,使政权和治权 相互配合、相互牵制 。但 由于所谓“保育政治”的原 则,实际上政权和治权均集 中于国民党,形成了 “一 党专政”和“一党独裁” 。 这样的训政,实质就是国民 党的专制统治。
上海中央银行
“四行二局”的国家金融体系
金融政策:整 顿金融,设立 国家银行,统 一货币,改革 币制。
南京国民政府对北 洋政府时期的中国 银行和交通银行强 行加入官股从而控 制了两行。
上海中国银行
“四行二局”的国家金融体系
1933年,南京国民政 府设立豫鄂皖赣四省 农民银行(1935年改 称中国农民银行)。 四行之外,南京国民 政府又于1930年设立 邮政储金汇业总局, 1934年设立中央信托 局。
小头:民国元年发行
大头:民国三年发行
统一货币,改革币制
法币政策:
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实行法 币政策,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 银行、交通银行(后加中国农民 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 元流通,并限令各金融机关和民 间储藏的白银、银元交由中央银 行收兑,实行“白银国有”。规定 法币汇价为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 二便士半,可以自由兑换外汇,是 一种外汇本位制度。1937年抗日 战争爆发,外汇大量外逃,国党 政府为了防止外汇套购,实行外 汇统制政策,从此,法币对内既 不能兑换银元,对外又不能自由 买卖外汇,它成为一种纯纸币本 位了。
红军总司令朱德在战士中间
工农武装割据
所谓工农武装割 据就是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 实行农村土地革 命、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三者 的密切结合和有 机统一。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 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 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 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 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 革命的依托。
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 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 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长期积 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把农村建设成先进 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 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 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 最后胜利。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1929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反苏大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联合英3 美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 开始放弃反帝立场,转 而寻求列强的支持。 “济南惨案”之后,中 日关系开始转入紧张阶 段。东北易帜后,国民 政府开始积极发展与欧 美各国的外交关系,加 强与国际联盟的合作, 奉行联合欧美、抑制日 本的对外政策。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宋美龄在上海结婚
城头变换大王旗
中华民国国旗(1912年-1928年)
中华民国国旗(1925年-1949年)
1、国民党的“训政”
1928年10月,南 京国民政府公布 《训政纲领》。 宣称目前军政时 期结束,训政时 期开始。1931年 5月,召开国民 会议,通过《中 华民国训政时期 约法》。
1931年5月5日,国民会议在南京召开
军统特务头目戴笠
(1896一1946)
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 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 问题,才能充分发动农民。因此,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深入农村,通过 土地革命,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 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 加,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改订新约运动
从1928年6月起,国民政府宣传 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发起 一场 “改订新约”的运动。主要 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 权两项。在关税方面,将原来的 协定关税改为国定关税,税款由 外国银行经营保存改为国民党中 央银行储存,中国政府可以自由 支配和使用。并对海关事务进行 统一管理。1930年5月,国民政府 宣告完成了关税自主。在领事裁 判权方面,各国基本上同意取消 领事裁判权,1929年底,国民政 府宣布,凡侨居中国的外国人, 自1930年元旦起,同中国人一样 须受中国法律支配和司法机关管 理,但实际效果并不大。
对初期南京国民政府的基本评价
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 什么样的道路?将革命的中心放在 哪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面对和必 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对 这一问题的认识,是在开辟农村革 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