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0年代以来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80年代以来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第14卷 第5期2001年10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 uha n U niver sity o f T echnolog y(Social Science Edition)V ol.14N o.5O ctober2001 80年代以来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麦秀好 肖国平(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63)摘要:国际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是和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它在重视功能的同时,也应使设计与社会、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相结合。

工业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社会-环境”的和谐,据此,今后工业设计将出现四大趋势:(1)单纯化的设计(2)仿生学设计(3)绿色设计(4)个性化设计。

这种趋势也说明了设计必须回归自然。

关键词:回归自然;工业设计;现代主义中图法分类号:T 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14(2001)05-0501-03一、设计的回归国际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虽然适应了工业化大生产体系的需要,对推动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将单一的、机械的几何形式作为创作与设计的典型语言,限制了设计思维的多样性,特别是忽视了现代工业设计与社会、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紧密结合这一主题,导致产品设计模式的单一和产品设计形态的单调。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从60年代末产生了一系列对现代主义否定的“反设计”运动,包括索特萨斯为首的意大利建筑师和设计师发起的“反设计”运动,英国的“激进设计”潮流及80年代风靡全球的“后现代”设计运动。

后现代设计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倡导个性设计,让人耳目一新,但也引来了人们的指责,一个领导德国生活风格的杂志就气愤地批评后现代设计师们的设计是“蓄意地不理睬功能和美观”。

[1]这种批评和指责虽然不无道理,但我们应该看到,从一种设计风格向另一种设计风格过渡期间,出现某些矫枉过正是在所难免的,正如从工艺美术运动向“包豪斯”过渡一样,关键是我们要看到在这种表面现象下潜在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美好的同时,也给自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欲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和谐与共同发展,必须重视引入有关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节约资源的设计观念,使绿色设计、生态设计成为设计的重要内容。

透过后现代设计运动的喧哗、怪异,我们可以看出与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历史总是不断前进的,设计也不例外,新时期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回归自然,追求多样性的和谐与统一。

二、工业设计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来自于大自然工业设计必须致力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和发展,这是由大自然与工业设计的关系所决定的。

1.大自然孕育着美学思想,对产品设计的形式美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产品设计的形式美来源于自然,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天体等均存在诸如均衡、稳定、对称、秩序、韵律、变化、统一、和谐等特征[2],这也是形式美法则和规律,对产品的造型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人类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大自然对设计的启迪作用。

据统计,新石器及古代陶器采用自然纹样种类就有近20种[3],我国宋代瓷器装饰图样多取之自然,富于生活情趣,再加上造型简洁优美,比例、尺度恰当,产品设计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

作为现代设计的先驱,倡导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威廉・莫里斯及其追随者无不从自然界中吸取¹收稿日期:2001-05-28作者简介:麦秀好(1972-),男,广西省横县人,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99级研究生。

养分丰富自己的设计思想,工艺美术运动最重要的一条理论准则就是师承自然。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主义设计,由于从几何形式特征出发进行设计,忽视了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工业设计理性有余而温情不足,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相反,丹麦、意大利等国家由于注重设计和自然、设计和民族特色的关系,使工业设计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在设计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3.大自然令设计理念更趋完善。

在大工业时代,我们更多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设计准则仅仅围绕“以人为中心”而忽略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和发展,造成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因此,应该以实现“人-社会-环境”的和谐为出发点进行设计,使工业设计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自然。

同时,自然界是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它要求与它相适应的工业设计也是如此,即实现多样性的统一。

三、工业设计发展趋势今后的工业设计必须把人、产品、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据此,笔者提出今后工业设计的四种发展趋势。

1.单纯化的设计思想。

首先,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在心理上更愿意接受单纯而明确的产品形态。

其次,简洁单纯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的主要特征,“简洁就是美”不仅符合技术美学对产品设计的要求,而且符合现代化机器成型的生产方式,也方便对产品的组合。

金字塔单纯的棱锥型,通过大小、排列的不一,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显得那样的崇高与壮美;悉尼歌剧院简洁的半个蚌壳型建筑只因错落有致而显得那样亲切优美;而依照水滴型设计的核潜艇使人在敬畏之余也生出一丝温情。

单纯化的形态虽然结构简洁,但通过组合变型,仍然可以构成较深刻的形态,这可集中反映于雕塑、建筑及工业产品设计中。

2.仿生学设计。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现存的生物,其形态绝大多数和它们相处的环境相适应,如鸟类的形态利于飞翔,鱼类形态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等等。

这是仿生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由于人类很早就致力于改造自然的活动,因此仿生学的设计可追溯得很远,但直到20世纪初期仿生学才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4]当时最成功的应用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甲壳虫汽车,经过自然淘汰而生存下来的甲壳虫的自然美被如实地运用于车身造型上,使该车成为迎风阻力最小的车型之一,至今累计生产已超过2000万辆,是同类型车中之王。

而仿生学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则是80年代以来的事情,但短短的20年中已经取得了丰凡的成就,很多仿生学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如被人称为“设计怪杰”的德国设计师科拉尼,了运用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原理,设计了大量的运输工具及日常用品,[1]他的设计表现了强烈的造型意识,给设计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3.绿色设计。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设计理论家、教育家维克多・佩帕里在他的著作《为现实世界的设计》中就提出设计师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呼唤设计师要考虑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

[5]进入80年代,全球生态问题进一步恶化引起了设计行业的重视,于是设计师转而从深层次上探索工业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这标志着工业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

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当今设计潮流,现已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交通工具上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在环保方面的成绩,日本丰田公司生产的先驱复合动力电动车还在今年世界SAE(汽车工程师协会)论坛上被评为“全球乘用车最佳工程奖”。

其实,早在3年前日本通产省就预言,电动自行车是改变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十种产品之一。

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已将电动车列入“九五”重大科技产业攻关项目,关于1997年全面启动。

4.个性化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是以大批量生产和销售为前提的,它依赖于一个庞大而均匀的国际市场,因此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使产品能适用于任何人。

但随着均匀市场的消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有着不同消费需求的社会群体,用这种指导思想设计出来的产品往往事与愿违,变得不适用于任何人,反而造成人、产品和使用环境之间的失调。

因此,工业设计必须以多元化的战略来适应这种新局面,即采用个性化设计使产品主动选择它的使用者。

个性化产品有如下特点:(1)受国际流行色的影响。

在这个崇尚个性的年代,消费者更欢迎有明显性格倾向的颜色。

因此,产品采用合乎国际潮流的配色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心理认同。

如新近流行起来的电器,打破了以往黑、白、灰的产品色调。

(2)构造方式和使用方法的新奇有趣。

根据马・502・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 第14卷斯洛人类需求理论,人们在实现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主之后还希望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

米兰・昆德拉也是提出四个后现代的召唤:游戏的召唤、梦的召唤、思想的召唤和时间的召唤。

电子宏物销售奇迹和网络沙龙的兴起都是基于这些召唤。

从这个意义上讲,设计除了关注使用功能外,还要关注消费者的情感、欲望、游戏等方面的满足,即使是科技产品也应当像日常用品般通俗,像玩具般轻松。

(3)受流行线条的影响。

新一代消费者对生活明确爽朗的态度同时也造就了新的流行形态和线条,其特征是摆脱了现代主义风格几何化严肃的面孔,呈现回归自然、自由奔放的线条和形态。

笔者主伙,个性化设计应引起我国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

例如,目前市场上的音箱,从几百元到几千元,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长方体。

而目前流行的家庭影院,无论是采用杜比定向逻辑还是采用更先进的A-3标准都需要五个音箱,试想一想,平均面积不到20平方米的客厅,放进5个这样的音箱会是什么样?更谈不上和家具风格的一致了。

很早就引进工业设计的机电行业,情况也不容乐观,笔者曾统计过国内十几种牌子的注塑成型机械,他们形状虽有差别,但产品体与体、面与面之间都是直线过渡,人机界面冷漠,没有充分考虑到塑料厂工人一天8小时盯着同一台机子的心理感受,而90年代国外同类产品大多采用圆角过渡,给人一种亲切感。

相对而言,家电产品做得较好,但一些小地方尚待完善,如全自动洗衣机每次工作完毕后的提示信号不够友好,发出六下尖锐的“嘟嘟”声,毕竟这是家而不是厂房,是家电产品而不是工业设备。

总之,人性是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统一,实现“人-社会-环境”的和谐,使设计回归自然,这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人性化的要求。

作为当代的设计师,一定要牢记这一点,除了具备深厚的设计基础功底之外,还应树立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发展负责的认真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产品。

参考文献[1]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2] 杨 辛,甘 霖.美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 周之骐.美术百科大辞典[M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3.[4] 吴 永,王秉鉴.工业产品形态设计[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5] 蔡 军,梁 梅.工业设计史[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责任编辑:韩文革)The Trend of Industrial Design Since 1980'sMai Xiuhao Xiao Guoping(Dp artment of L ogistics E ngineering of WUT ,W uhan 430063,H ubei ,China )Abstract :The desig n of international mo dernism i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ized m ass -productio n and itattaches v er y impo rtance to product's functio n .How ever ,it also cuts off the relation betw een the desig n and society ,nature,culture,ect.The g oal of industrial desig n is to achieve harmo ny am ong hum an being ,so ciety and environment,so the author points o ut the trends of industrial desig n in new era :(1)simplified desig n .(2)bionicdesig n .(3)gr een product design .(4)personality design .Consequently,these trends indicate that the future desig n must go back to nature.Key words :go back to natur e;industrial design;m odernism・503・ 第5期麦秀好等:80年代以来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