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基础及鉴赏》知识点

《音乐基础及鉴赏》知识点

音乐基础知识点:音的4个基本属性1、音的高低,简称音高。

2、音的长短,简称音值。

3、音的强弱,简称音量。

4、音的色彩,简称音色。

音乐的12个表现要素音乐表现要素所涵盖的内容归纳起来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感受与体验。

2.对人声(童声、女声、男声等)和乐器声(常见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等)的感受与听辨。

3.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聆听与体验。

4.对音乐结构的感知。

节奏、曲调、和声、旋律、音色,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交响乐队由哪些乐器组组成?列举每组的乐器。

交响乐队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队。

交响乐队大约定型于19世纪20年代,并开始在欧洲及全世界流行。

交响乐队一般包括四组乐器,即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

弦乐组是一个提琴的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木管组包括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英国管、大管等;铜管组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打击乐组则有定音鼓、小军鼓、大鼓、三角铁、钹、锣、排钟等。

列举、介绍几部歌剧、舞剧、音乐剧作品。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

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

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

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

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

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

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

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

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

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

《天鹅湖》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

剧情大致是: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在湖边与王子齐格弗里德相遇,倾诉自己的不幸,告诉他:只有忠诚的爱情才能使她摆脱魔法师的统治,王子发誓永远爱她。

在为王子挑选新娘的舞会上,魔法师化成武士,以外貌与奥杰塔相似的女儿奥吉莉雅欺骗了王子。

王子发觉受骗,激动地奔向湖岸,在奥杰塔和群天鹅的帮助和鼓舞下,战胜了魔法师。

天鹅们都恢复了人形,奥杰塔和王子终于结合在一起。

《天鹅湖》的音乐象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

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其中许多音乐都是流芳百世佳作,这里只能选择其中著名的几首加以介绍。

舞剧的序曲一开始,双簧管吹出了柔和的曲调引出故事的线索,这是天鹅主题的变体,它概略地勾划了被邪术变为天鹅的姑娘那动人而凄惨的图景(片段1)。

全曲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第一幕结束时的音乐。

这一幕是庆祝王子成年礼的盛大舞会,音乐主要由各种华丽明朗和热情奔放的舞曲组成。

在第一幕结束时,夜空出现一群天鹅,这是乐曲第一次出现天鹅的主题,它充满了温柔的美和伤感,在竖琴和提琴颤音的伴随下,由双簧管和弦乐先后奏出(片段2)。

《匈牙利舞》,即是匈牙利民间的《查尔达什舞》。

音乐的前半段舒缓而伤感,如舞蹈前的准备(片段 3),音乐后半段节奏强烈,显示出舞蹈者的粗犷,是一首狂热的舞曲(片段4)。

《西班牙舞》,音乐富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族风味,西班牙响板的伴奏色彩明亮,更加重了音乐的民族特色。

音乐前半部分热情奔放,气氛热烈(片段5),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歌唱性和旋律性(片段6)。

《那波里舞曲》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整个舞曲以小号为主奏,音乐活泼,前半段平稳,后半段则节奏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热烈,是一首塔兰泰拉风俗舞曲(片段7)。

《四小天鹅舞》也是该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片段8)。

当鲍伯利和勋伯格以《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与《西贡小姐》(Miss Saigon)造成轰动,来自法国的作品逐渐获得世人的喜爱。

近年一部来自法国的音乐剧新作品,改编自雨果名著的《巴黎圣母院》,又在国际上引领瞩目的风潮。

雨果这位被誉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文豪,除了《悲惨世界》之外,还创作了《巴黎圣母院》、《克伦威尔》等文坛名著,他的一生经历了漫长而动荡的历史时期,当时法国文坛正处于古典及浪漫主义冲突之际,他力主浪漫风格,以磅礴的气魄、丰富的想象力、华丽的词藻傲视文坛,更以曲折离奇的情节撼动读者心弦。

《巴黎圣母院》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担任全剧“主述”的游唱诗人葛林果,是吉普赛女郎艾斯梅拉达(Esmeralda)有名无实的丈夫,艾斯梅拉达出于同情心,为了让他免于被族人处死才允诺和他结婚。

天生畸形、被巴黎圣母院收容而担任敲钟人的加西莫多(Quasimodo),以及圣母院的副主教弗侯洛(Frollo)与侍卫队的队长腓比斯(Phoebus),都情不自禁地爱上了美丽的艾斯梅拉达。

一生侍奉天主的弗侯洛,明知男女之爱是神职人员的禁忌,仍然难以自拔。

而腓比斯虽然已有娇美的未婚妻百合(Fleur-de-Lys)为伴,却因为生性风流而意图染指艾斯梅拉达。

他们三个人共同合唱的“Belle”,在法国单曲市场创下了300万张的傲人成绩。

加西莫多自惭形秽,只敢把爱意深埋心中。

艾斯梅拉达爱上了腓比斯,引起弗侯洛的妒恨,他趁着艾斯梅拉达与腓比斯幽会时,刺伤了腓比斯,然后嫁祸给艾斯梅拉达,要胁她以身相许,否则就要将她处死。

她拒绝服从,被送上了绞刑台。

加西莫多奋不顾身到法场劫人,把她藏在圣母院中。

不久,吉普赛人的领袖克娄潘率众攻打圣母院,意图解救艾斯梅拉达。

腓比斯率领卫队击溃了吉普赛群众,克数潘被杀,葛林果取代了领导人的地位。

自知无力对抗军队的加西莫多,让弗侯洛把艾斯梅拉达交给腓比斯,因为他以为腓比斯是来解救她的。

未料及腓比斯由于不敢再触怒未婚妻,而宣布将艾斯梅拉达处死。

悲愤之中,加西莫多把弗侯洛从钟楼顶端推下,然后去解救艾斯梅拉达,只可惜为为时已晚。

他哀求刽子手的同意,抱走了艾斯梅拉达的遗体,躲藏在巴黎公墓的地窖里,为艾斯梅拉达以死殉情。

常见音乐曲式:变奏曲回旋曲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变奏”一词,源出拉丁语variatio,原义是变化,意即主题的演变。

从古老的固定低音变奏曲到近代的装饰变奏曲和自由变奏曲,所用的变奏手法各不相同。

作曲家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

然后保持主题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

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

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

变奏少则数段。

多则数十段。

变奏曲可作为独立的作品,也可作为大型作品的一个乐章。

回旋曲,西洋音乐曲式结构之一。

其基本原则是:主要主题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在其重复之间,插以对比性格的‘插部’(副题),在回旋曲中,主要主题至少要呈现3次。

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等套曲结构中的末乐章常采用这一曲式。

回旋曲式(rondo)属于"循环曲式"范畴,其原则是:在一首乐曲中,有一个主题至少出现两次,在它的前后有与之形成对比的材料。

前面介绍的带再现单二部、三部以及带再现复二部、复三部曲式,都具有"循环"的特点,因为它们的第一主题都出现了不止一次,中间也都插有不同的材料。

但更加典型的循环结构是回旋曲式。

回旋曲式:A+B+A+C+A+D+A+E+A……其中的A是多次出现的回旋曲主要主题,B、C、D、E是新材料,专用名词是"插部"。

一首回旋曲至少要有两个插部。

上例共有四个插部,分别称作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插部。

回旋曲可分为:单式回旋曲(各部分以乐段为单位)和复式回旋曲(各部分以乐部为单位)。

按时期可分为:古回旋曲(巴洛克时期),古典回旋曲(古典与浪漫中早期)和浪漫回旋曲(浪漫派末期)再例如贝多芬的钢琴小曲《致爱丽丝》,它的曲式结构是A+B+A+C+A。

爵士音乐的形成爵士乐成形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公认的发祥地是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亚热带城市―新奥尔良。

在众多流行音乐中,爵士乐是出现最早并且是在世界上影响较广的一个乐种,爵士乐实际就是美国的民间音乐。

欧洲教堂音乐、美国黑人小提琴和班卓传统音乐融合非洲吟唱及美国黑人劳动号子形成了最初的"民间蓝调","拉格泰姆"和"民间蓝调"构成了早期的爵士乐。

从17-18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将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成为那里白人的奴隶之后,他们被强迫劳动、受尽折磨。

在田间、在劳动之余,黑奴们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以表达他们痛苦的心声。

这种音乐也渗透在一些宗教歌曲中。

由于蓝色在美国人民中,被看作是忧郁的色彩,这种悲哀的歌曲,也就统称之为Blues(蓝色)。

中国音译之为"布鲁斯"。

我们常常从美国音乐作品中发现带有Blues的曲名,如《蓝色狂想曲》、《蓝色的探戈》、《蓝色的爱情》等。

巴洛克音乐风格巴赫的历史地位巴洛克音乐大致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约1600—1750年)‘巴洛克”一词是葡萄牙语“Barroco”的译音,原意为“畸形的珍珠”,引申为不规范、不完美。

通常所说的巴洛克时期是指欧洲文艺复兴后的一段历史时期,特征:这时的西方文化艺术风格较文艺复兴时期有了很大变化,文艺复兴时期的庄严、明净、均衡、和谐已不再取悦于人,而崇尚富丽堂皇、精雕细琢,注重精巧而华丽的装饰风格,即称“巴洛克风格”(因最初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艺术的变质现象,故贬称为“巴洛克”,后来德国史学家韦尔夫林研究了这种风格特点,认为这是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潮流,遂给予了肯定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