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141 叶春晓 1402401126《庄子》成语故事1.鹏程万里+扶摇直上出处:《庄子·逍遥游》齐谐者(1) ,志怪者也(2) 。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3),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去以六月息者也 (5)。
”野马也(6) ,尘埃也(7),生物之以息相吹也(8) 。
天之苍苍(9),其正色邪(10)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1)?其视下也(12),亦若是则已矣(13)。
[注释](1)齐谐(xié),齐国记载诙谐怪异的书。
作人名、书名解非是。
(2)志:记,记述,记载。
怪:怪异,奇异。
(3)水击:拍打水面。
水击三千里,说明鹏起飞时的声势极大。
(4)传(tuán):盘旋。
扶摇:自下而上的暴风。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说眼界极远。
不管是水击三千里,还是升到九万里高空,然而都是不足自矜的.因为都是有待的,不逍遥不自由的。
(5)去以六月息者也:飞向南极大海,要用六个月的时间,才能止息。
作乘六月的风而去解非是。
(6)野马:游气浮动于天地之间,状如野马奔驰。
(7)尘:指尘土。
埃:指尘土中的细小颗粒。
尘埃:即飞扬在空中的带有尘土颗粒的空气。
(8)生物:指空间活动的生物。
息:气息。
以息相吹:气息相互吹动。
(9)苍苍::深蓝色。
(10)其:通岂。
(11)极:尽。
(12)视:看。
(13)是:此,这样。
则已:同而已。
[译文]齐国的谐书,是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谐书上所记的言论说:“当大鹏迁往南极大海时,翅膀拍击水面三千里,借盘旋的暴风飞上九万里高空,一飞去就要用六个月的时间才能息止。
”野马奔驰的游气,飞扬弥漫的尘埃,空中活动的生物,都因气息相互吹动而上升。
天空的深蓝色,难道那是它的本色吗?天空的高远难道就没有穷尽吗?大鹏向下看,也不过是这个样子罢了。
2.夏虫朝菌出处:《逍遥游》及《秋水》小知不及大知(1),小年不知大年(2)。
奚以知其然也(3)?朝菌不知晦朔(4),蟪蛄不知春秋(5) ,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6),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7) ,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8)。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9),众人匹之(10),不亦悲乎 (11)知(zhì):通智。
不及,不了解。
大知:是指一切无待的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
(2)年:寿命。
小年,短命。
(3)奚:何,怎么。
然,这样。
(4)朝菌:一种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
晦朔:一个夜间一个白天,一天一夜。
(5)蟪蛄(huìgū):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
春秋,指一年。
(6)楚,楚国,在今湖北省。
冥灵:树名,非指大龟名。
(7)大椿:树名。
(8)此大年也:此四字原缺,按刘文典《庄子补正》补正。
大年:指齐生死,忘生死。
(9)彭祖:传说中的人物,姓钱名铿,尧时人,历经夏、商、周各朝,活八百岁,封干彭,又年寿长,故称彭祖。
特:独。
闻:名声,此处引申为著称。
(10)匹:比。
(11)悲:悲哀。
[译文]才智小的不了解才智大的,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
怎么知道是这样呢,生命只有一个早晨的菌类植物,不可能知道一昼夜的时光。
生命只有一个夏季或一个秋季的寒蝉,不会知道什么是一年。
这就是“小年”。
楚国的南面有一种冥灵树,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以五百年为一个秋季;远古时代有一种大椿树,更以八千年力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
这就是大年。
彭祖至今还以长寿著称于世。
众人都想与他比附,不也是可悲的吗?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干海者,拘于虚也(1)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2);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3),束于教也。
[注释](1) 虚:同墟,指蛙所居之土井之类。
拘:拘束,限制。
(2) 笃:困,亦为限制之意。
时:为四时,四季。
夏天的昆虫至秋而死,受时令所限,不能和它说冬天结冰之事。
(3)曲士:乡曲之上,曲见之士。
指识见偏狭,孤陋寡闻的人。
[译文]海神说:“井里的蛙不可以和它讲大海,因其被所居土井局限也;夏天的虫类不可以同它讲冰,因其被季节所困也;见识偏狭孤陋寡闻的人,不可以同他讲说大道,因其为所受教育束缚也。
3.饮河满腹+越俎代庖出处:《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曰(1):“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2),其于光也(3),不亦难乎 (4) !时雨降矣(5) ,而犹浸灌 (6),其于泽也 (7),不亦劳乎(8)!夫子立 (9),而天下治(10),而我犹尸之(11),吾自视缺然(12)。
请致天下(13)。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即己治也,而我犹代子(14),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15),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16) ,不过一枝;偃鼠饮河(17),不过满腹(18),归休乎君(19),予无所用天下为(20)!庖人虽不治庖(21),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22)。
”[注释](1)尧:上古帝王唐尧。
天下,指中国的全部土地,引申为帝王的统治权力。
许由:古代尧时的隐士,姓许,名由,字仲武,颖川阳城人。
据《高士传》记载,尧要把帝位让给他,他认为是沾污了他的耳朵,便到河里洗一洗,然后隐于箕山。
尧拜他为老师。
他死后,尧封其墓,并溢为箕公。
后人称他为洗耳翁。
尧让天下与许由而许由不受一事在《大宗师》、《让王》、《盗跖》诸篇中都有记载。
(2)爝(jué)火:火把,火炬。
在庄子看来、尧这位古代圣人是主无名的,把自己喻作小火把,把天子看成是累赘。
(3)其,它。
于:对于。
光:光亮。
(4)亦,也。
难:困难。
(5)时雨:按一走时令节气降雨,俗称及时雨。
(6)浸灌:人工灌溉。
(7)泽:滋润土地。
(8)劳:徒劳。
(9)夫子:先生,指许由。
立:立为天子。
(10)治:安定,有秩序。
(11)犹:还,尸:主持。
(12)自视:自己看自己。
缺然:缺乏能力的样子。
(13)致:送给。
请致天下,请让我把天下让给你。
(14)子:你,指尧。
治:治理,犹:如果,代子:代替你。
(15)宾:从属,派生的东西。
(16)鹪鹩(jiāoliáo):小鸟名,善于筑巢,俗称巧妇鸟。
(17)偃(yān):通鼹,偃鼠:小鼠。
(18)腹,肚子。
(19)归,回。
休:罢了。
君:指尧。
(20)予:我。
(21)庖人:厨师。
(22)尸祝,古代词庙中立持祭礼的司仪。
越:指越权。
樽,酒器。
俎(zǔ):盛肉的器皿。
樽俎:指厨事。
庄子的社会观点主张庖做庖的事,尸祝做尸祝的事,各按其位,代庖不可以,更不可以代尧为天子。
只有都不要名,才能自由自在。
[译文]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月亮出来了,可是人为的火把还不熄灭,它还要显示光辉,不也是很难的吗!及时雨降落了,还要进行人工灌溉,去滋润土地,不是徒劳的吗!先生如果你立为天子,天下一定会安定,然而我还主持天子的政务,我自己觉得缺乏能力,请允许我把天下让给你吧。
”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安定了。
而我还来代替你,难道我是为了出名吗?名是从属于实的,难道我还去求取从属的东西吗?巧妇鸟筑巢在深林中,不过只占一根树枝罢了;偃鼠到河里饮水,只不过喝满肚子罢了。
你请回吧!算了吧!我的君主!我是不想对天下有所作为的!厨师虽然不下厨房,主持祭祀的人也不会逾越厨师的职位而代替厨师去烹调的。
”4.姑射神人+绰约多姿+尘垢秕穅+大而无当+大相径庭+不近人情出处:《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1):“吾闻言于接舆(2),大而无当(3),往而不返(4),吾惊怖其言(5),犹河汉而无极也(6) ;大有径庭(7),不近人情焉(8)。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 (9) ?”曰:“藐姑射之山(10),有神人居焉(11),肌肤若冰雪(12),绰约苦处子(13)。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乘云气,御飞龙(14),而游乎四海之外(15) 。
其神凝(16),使物不疵疡而年谷熟(17),吾以是狂而不信也(18)。
”连叔曰:“然(19)。
瞽者不以与乎文章之观(20),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21)。
岂唯形骸有聋盲哉(22)?夫知亦有之(23)。
是其言也(24),犹时女也(25)。
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26),世蕲乎乱(27),孰弊弊焉以天下力事(28)!之人也,物莫之伤(29),大浸稽天而不溺(30),大旱金石流(31),山土焦而不热(32),是其尘垢粃糠(33) ,将犹陶铸尧舜者也(34),孰肯以物为事(35)?”[注释](1)肩吾:人名。
得道的隐士或山神,事迹不可考。
《大宗师》有“肩吾得之以处太山。
”连叔:人名。
不可考。
(2)闻:听到,接舆:人名,姓陆,名通,字接舆,楚国的隐士,与孔于同时,佯狂不士,这里有庄子自喻接舆的意思。
(3)无当:不着边际,不切实际。
当,适当。
(4)往:到,此处指说到。
不返:不回来,意指说到那里是那里,收不回来。
(5)惊怖:惊恐害怕。
(6)河汉:指银河系,俗称天河。
无极:无边无际。
(7)径:门外的道路。
庭:院内堂外之地。
径庭:比喻差别很大。
(8)人情:人之常情。
(9)谓:说。
何:什么。
(10)藐姑射:山名。
(11)神人:指得道神妙莫测的人。
实际说明庄子主观思想是神人而不是一股人,庄子认为神人可以混同自然和社会的一切,而不必劳心见功,只是无为而治就行了。
甚至说尧舜也不过是神人陶制的尘垢粃糠,神人不用天下,不用万物,而专重主观精神升华,臻于逍遥自由境界。
(12)若:如,象。
(13)绰约:姿态柔美的样子。
处子:未嫁的处女。
(14)御:驾驭。
(15)四海:古代以中国四周环海而称为四海,一般四海即指天下或全国各地。
(16)凝:凝聚,专一。
神疑:指思想集中于内心,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17)疵疠:灾害,疾病。
(18)以,认为,是:此,指接舆的那段话。
狂:通诳,诳语。
(19)瞽(gǔ):眼瞎。
文章:文采,指华美的色采和花纹。
观:景色。
(21)与:参与,聋:聋子。
(22)岂唯:难道只有。
(23)知:通智,指认识。
(24)是:此。
其言,指上述关于瞽聋的一段议论。
(25)时:是。
女:汝,你。
(26)旁礴:广被,混同。
旁礴万物:指与万物混同。
(27)世,世人,社会上的人。
蕲(qí):求。
(28)孰:谁。
弊弊:辛苦经营。
(29)莫,没有能。
(30)大浸,大水。
稽:至。
大浸稽天:大水滔天,溺(nì):淹没在水里。
(31)流:熔化。
(32)粃糠:米糠的瘪谷,比喻细小的糟粕。
(33)陶,烧制的瓦器。
铸:熔铸的金属器物。
陶铸:制作,造就。
(34)物:事,指世务。
[译文]肩吾向连叔请教说:“我在接舆那里听到的话,都是一些没有边际的大话,说到哪里是哪里而收不回来,我惊异和害怕他的言论,就象银河一样漫无边际,和一般人的想法差别极大,实在有点不近人情。
”连叔说:“他的言论讲的是什么呢?”肩吾转述接舆的话说:“‘在藐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肌肤象冰雪那样白洁,恣态象处女一样柔美。
不吃五谷杂粮,吸清风,饮甘露。
乘云气,驾飞龙,邀游于四海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