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益。
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效益,即怎样教才“有效”?实现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一般从以下几个基本途径来实现: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师教学方法;更新学生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经验重组;实验与多媒体技术相辅相成。
关键词:有效教学化学教学课堂
我们教学并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在备课时,我们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设;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效益,即怎样教才“有效”?实现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一般从以下几个基本途径来实现。
一、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所谓交往,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
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但是长期以来的师生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
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二、更新教师教学方式
整合教材,编写学案,课内批改。
在化学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将学习材料以“整体→局部→整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严格控制教师的“讲”,让学生充分地“议”。
“精讲多练”是老一辈教师给我们的经验之谈,现应对这四字真言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扬。
所谓“精讲”有两层含义:第一经过整合教材,编写学案后,教师对全班讲课的内容要惜字如金。
第二为实现“有效教学”,加强“课内研讨”这一环节是必须的。
因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而思维方式的训练单靠教师讲学生练,效率还不够高。
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开展“课内研讨”是有效措施。
培养了同学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取长补短,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等良好品德。
其效果是师生在课外正襟危坐的谈话所无法比拟的。
三、更新学生学习方式
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后,与之相对应的是更新学生学习方式及课堂组织形式,改变学生“上课听,下课练”,“听讲防止出错”等形式,而是将学生训练重点由课外转移到课内,使全体同学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在课堂内“大运动量”练习,完成主要学习任务并指导学生形成课堂内“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全班共议”的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可简单解释为:自主学习,因为“有效教学”的课堂
以教师的“传道”和“解惑”两方面为重点,一些非重点内容或一看就会的内容以及只有少数人看懂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为将来自学提升打好基础;小组合作,虽然教师在课内批改时会尽量照顾到每位同学,必须发动学生,形成一张学习网:全班分为十几个四人小组,且组员各负其责,在某些环节,采取“师教兵,兵教师,兵教兵”的方式学习,其效果大大优于教师教学生;全班共议,在课堂内,教师组织、号召同学们集思广益,在研讨中体会运用知识来解决的乐趣,感受所学知识的丰富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重视学生经验重组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都应为每个学生创设一个平等的、自主的学习环境,去唤醒学生沉睡的经验。
通过学生自己对在生活中观察、经历过的现象和经历的讨论,以及一些实验的分析,使每个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得到新的提高。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比如以氢氧化钙的用途为线索,让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探讨氢氧化钙的性质。
在实验前首先提出问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熟石灰都有哪些用途?”学生踊跃的举手回答:抹墙、为建筑物打地基、改善酸性土壤等等。
这些用途是利用了氢氧化钙的什么性质呢?请用实验来说明你的推测是否正确,过一会儿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你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从这个案例中可见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学习知识
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情景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经验起点,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情景,起点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情景创设流于形式,起不到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兴趣的作用。
五、实验与多媒体技术相辅相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同时以声、光、色等多种渠道,大容量地提供生动的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兴趣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在做实验的同时如果再辅以多媒体技术将实验的背景材料如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献、以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手段展示出,会更加生动形象;有一些无法课堂完成的实验更是要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比如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后果以及微观世界(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等,通过多媒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在课内深入到学生中,抓住全员参与、及时反馈和个别辅导,促使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优化,来实现学生学得更自信,学得更精彩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