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新版民事诉讼法笔记(整理版)

自考新版民事诉讼法笔记(整理版)

自考新版民事诉讼法笔记(整理版)自考新版民事诉讼法笔记(整理版)《民事诉讼法》笔记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民事诉法概述第一节、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1、民事纠纷: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纠纷。

特点: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内容是对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具有可处分性。

解决机制: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

我国是:和解、调解、仲裁、诉讼2、民事诉讼的概念: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特点:⑴民事诉讼标的主体由法院、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检察院构成;⑵民事诉讼依靠国家强制力来解决民事纠纷;⑶从诉讼对象来看,民事诉讼解决的争议是有关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4)民事诉讼应依照严格的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进行。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的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特点: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由审判法律关系和争讼法律关系构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⑵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体现了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有机结合;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一种既分立又统一的法律关系。

4、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国家机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包括:⑴人民法院;⑵人民检察院(3)诉讼参加人(当事人、诉讼代理人)(4)其它诉讼参与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员、翻译人员)。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3)、内容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根据民事诉讼法律规范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

5、民事诉讼上的法律事实:凡能够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

分为诉讼事件和诉讼行为。

(1)诉讼事件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客观情况;(2)诉讼行为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在诉讼过程中依法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

①条件:民诉法律关系主体实施;必须由法律规定的主体实施;必须是法院和诉讼参与人的行为结合起来。

②分类:法院的审理和裁判行为;检察院的抗诉行为;当事人和第三人、诉讼代理人行为的任意性、可撤销性、期限性;证人的不可代替性;其它参与人的期限性。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1、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和广义)2、性质:是公法;是部门法;是基本法;是程序法。

3、任务:保护当事人行使权利;保证法院正确行使民事审判权;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4、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空间和时间适用和发生作用。

(1)对事的效力:一是平等主体之间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争议;二是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法审理的其他案件。

(2)对人的效力:凡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的人,均得遵守我国的民事诉讼法(3)空间效力:我国民事诉讼法在我国领域内适用(4)时间效力: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自1991年4月9日开始生效。

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第一节、概论理论体系的构成:价值理论、诉讼目的理论、诉权理论、诉讼标的理论、既判力理论第二节、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1、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目的性价值(内在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外在价值)。

(1)内在价值:程序自由价值(保障当事人权利和审判权、保障程序主体理性选择的自由);程序公正价值(法官中立、当事人平等、程序参与、程序公开、程序维持);程序效益价值(效率和效益)。

(2)外在价值:实体公正价值;秩序价值。

2、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一致:程序公正保证裁判的权威性、程序公正性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

3、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冲突: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程序公正与秩序的矛盾。

第三节、民事诉讼目的:指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或结果。

第四节、诉权和诉1、诉权:是指当事人基于民事纠纷的发生,请求法院行合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或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

对诉权的保护:观念上强化对诉权的重要性、完善宪法民事实体性和诉讼法2、诉:指当事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民事权益的请求。

特点:(1)诉只能向法院提出;(2)诉的内容仅限于请求保护民事权益和解决民事纠纷;(3)提起诉的原因在于当事人发生民事纠纷;(4)诉的主体只能是当事人3、诉的要素:⑴诉讼当事人;⑵诉讼标的;⑶诉讼理由。

4、诉的合并:法院将两个或以上有关联的苏,合并到一个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

5、诉的分离:法院将几个诉从一个案件中分离出来,作为若干独立的案件分别进行审理。

6、诉的变更:原告于起诉后,又以另外之他诉取代原诉的行为。

7、诉的追加:原告于起诉后,又另外提起他诉,以合并于原有之诉的行为。

8、诉的种类:⑴确认之诉,指一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⑵给付之诉,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民事给付义务的诉;⑶变更之诉,指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改变或者消灭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现存的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

(离婚案件)第五节、诉讼标的:当事人提出的、要求法院予以裁判、确定其具有某种实体法律地位或实体律效果的请求(声明)。

第六节、既判力1、既判力: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于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

表现为判决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就判决确定的法律关系另行起诉,也不得在其他诉讼中就同一法律关系提出与本案诉讼相矛盾的主张,法院也不得作出与该判决所确定的内容相矛盾的判断。

2、既判力范围: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时间范围和主观范围。

原则及于当事人,除了:继承人、保管人、受托人、破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等第二编总论第三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概述1、基本原则的概念:是指在民事诉讼全过程或一定诉讼阶段中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

(1)特征:基础性、抽象性、宏观指导性(2)意义:⑴有助于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诸多基本理论;⑵有助于深刻领会民事诉讼法中各项程序制度的精神实质,掌握和正确适用各种具体规定;(3)有助于适应民事诉讼中的各种复杂情况,正确地、灵活地处理法律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的新情况、新问题。

43、管辖恒定:原告起诉时,若受诉法院依民事诉讼法规定享有对本案的管辖权,则此后不论确定管理的事实在诉讼中发生何种变化,均不影响受诉法院对本案所享有的管辖权。

包括级别恒定和地域恒定。

7、分类:(1)法律分类:级别管辖(一般地域、特殊地域、协议管辖、专属管辖)(2)诉讼理论分类:法定和裁定管辖、专属和协议管辖、共同和合并管辖第三节、级别管辖: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级别管理的标准:(1)案件的性质(2)案件的繁简程度(3)案件的影响范围(4)诉讼金额的大小。

2、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2)中级人民法院:①重大涉外案件;②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⑴海事海商案件⑵专利纠纷案件、⑶重大的涉港、澳、台民事案件、⑷诉讼标的金额较大的案件;(3)高级人民法院: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民事案件(4)最高人民法院:一是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二是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第四节、地域管辖:以人民法院的辖区和案件的隶属关系确定诉论管辖,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的区域内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确定标准:一是诉讼当事人的所在地,二是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或法律事实与法院辖区之间的联系。

2、一般地域管辖:指以当事人的所在地与人民法院的隶属关系来确定诉讼管辖,即当事人在哪个法院辖区,案件就由哪个法院管辖。

(1)原则规定――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6点补充:双方均被注销城镇户口的由被告居住地;均被监禁或教养的由被告原住所地,1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均是军人的离婚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所在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法院;双方离开住所地1年以上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不服或变更监护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没有机构的合伙、合伙联营由被告注册地,没有注册的被告住所地。

(2)例外规定――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①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身份关系的诉讼;②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③对正在被监禁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5点补充:被告注销城镇户口的由原告住所地;赡养费被告不在同一辖区的由原告住所地;非军人对军人离婚诉讼由原告住所地;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1年以上,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由原告住所地;双方均离开住所地1年以上的离婚案件且被告无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法院管辖。

3、特殊地域管辖:指以诉讼标的物所在地或者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确定的管辖。

(1)一般合同纠纷诉讼: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①合同未实际履行的,双方又不在合同约定履行地的,被告住所地;②购销合同,以约定履行地、变更约定履行地、有约定却未实际交付的且双方不在约定履行地的以及口头购销合同,不依履行地确定管辖;③加工承揽合同,加工地;④财产、融资租赁合同,租赁使用地;⑤补偿贸易合同,接受投资一方主要义务履行地;⑥借款合同,贷款方所在地;⑦证劵回购合同,交易所所在地或最初付款一方所在地;⑧名称与内容不一致的,以名称确定合同履行地。

⑨协作型联营的,被告所在地。

(2)保险合同纠纷诉讼: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3)票据纠纷诉讼:票据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票据是指出票人签发给持票人的,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为基本效能的有价证券、本票和支票三种。

无记载票据支付地的,以票据付款人住所地或主要营业所所在地法院管辖(4)运输合同纠纷: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海事和铁路)(5)侵权纠纷: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产品责任纠纷的由产品制造地、销售地、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网络著作权侵权的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1)构成要件:一方或双方两人以上;诉讼标的为同一种类;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当事人同意合并审理。

(2)诉讼人之间的关系:一人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及于全体;主张共通原则4、必要共同与普通共同诉讼的区别:⑴诉讼标的数量不同。

⑵共同诉讼人与诉讼标的的关系不同。

⑶共同诉讼人之间的关系不同。

(4)是否必须合并审理不同。

(5)裁判的作出不同。

第三节、诉讼代表人1、诉讼代表人:指当事人的一方或者双方人数众多,由该群体中的一人或者数人代表群体起诉或者应诉,法院所作判决对该群体所有成员均有约束力的诉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