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小说线索,分析小说情节【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线索,理清小说结构。
2.概括情节内容,分析情节作用。
【考点解读】分析作品结构,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知识导学】三.小说情节内容的概括命题时,往往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或从部分段落设置理解层次性的试题,其【典题呈现1】〖阅读导学〗――整体把握:(1)这篇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叙述故事的?(2)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在哪里?(3)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还写到了哪些人物(或动物)?有什么作用?幸存者休·B.卡夫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盯在那条狗身上。
在这座漂流的冰岛上,除了高耸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
他只救起了心爱的猎犬——尼奴克。
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
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宠爱绝对是真实的,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寒冷以及那只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
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来果腹吗?不是吗?他们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
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要觅食,“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杀,”诺尼想,“所以……”他无法徒手捕杀那只狗。
尼奴克的凶悍有力远胜于他。
此刻,他急需一件武器。
他脱下手套,把腿上的绷带拆下来。
几个星期前,他伤了自己的腿,用一些绳索和三片铁板绑成了绷带。
他跪在地上,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细缝里,并且使劲地用另一片铁板在上面摩擦。
尼奴克聚精会神地看着他。
诺尼仿佛能感觉到那炯炯的眼神正放出愈发炽烈的光芒。
他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它的目的。
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刃了,并且越磨越锋利。
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了工作。
诺尼将那新磨的尖刀从冰地里拨出来,用拇指抚拭着刀刃。
太阳光从刀面反射过来,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
诺尼把自己完全变得残酷起来,“到这儿来,尼奴克!”他轻轻地叫着。
狗疑惑地看着他。
“过来,快!”他唤着。
尼奴克走近了一点。
诺尼在它的眼神中看到恐惧。
从它沉滞的喘息和蹒跚、笨重的脚步可以得知它的饥饿和痛楚。
他的内心开始哭泣了。
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尼奴克越来越近了,保持着它的警戒。
诺尼感到喉间一股浓重的呼吸,他看出它那两只眼睛好似两股痛苦哀怨的井泉。
现在,就是现在!快攻击它!诺尼跪倒在地上的身体因一阵激烈的哽咽而颤抖着。
他突然唾骂起那把尖刀,疯狂地把它往远处掷去。
他空着双手,颠踬地向狗爬去,终于倒在雪地里。
狗发出凶狞的咆哮,环绕着他的身体走动。
诺尼现在充满了恐惧。
掷出那把刀子之后,他已没有任何防备。
诺尼现在虚弱得毫无力气反抗。
他的性命就好像悬在尼奴克面前的一块肉,而它的眼中充满了饥饿。
狗绕着他徘徊,并且开始从后面匍匐前进,诺尼现在听到那饥饿的喉咙发出咕噜咕噜的吞咽唾液的声音。
他闭上眼睛,祈求着这次的攻击不要太痛苦,他感觉到它的爪子踏上他的腿,尼奴克渐热的喘息逼近他的脖子,一股强烈的气流聚集在他的喉头。
然后,他感觉到一条热热的舌头在轻轻地舔着他。
诺尼睁开眼睛,怀疑地注视着尼奴克。
他伸出一只手臂把它和自己紧紧地抱在一起,悲伤地开始呜咽……一小时之后,一架飞机从南方起飞,上面一位年轻的驾驶员沿着海岸巡逻,他往下注视着那片漂流的浮冰,在冰山的正上方盘旋,此时,他看到一道刺眼的闪光。
那是阳光在某件物体上反射的光芒。
他的好奇心渐渐升起,他降低了高度,沿着冰山盘旋。
此时,他发现冰山的阴影之中一堆黑色的影子,从形状上来看似乎是人类,仿佛那影子有时还分成两个。
他把飞机降落在水边,开始巡查,发现了那两个影子,一个人和一只狗。
那个男人已经昏迷不醒,但确信还活着,那只狗呜呜地在一旁哀鸣,已经虚弱得不能移动了。
至于那道引起驾驶员注意的光芒,就是那把磨得雪亮的尖刀。
它挺直地插在不远的雪地上,在风中微微地颤动着……(有改动) 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简要分析。
(5分)答:2.小说是如何在情节上巧妙设置悬念来吸引读者的?(6分)答:3.小说的结尾有何特点和作用?(6分)答:【典题呈现2】〖阅读导学〗――整体把握:(1)这篇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叙述故事的?(2)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在哪里?(3)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还写到了哪些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5分)失踪周海亮男人随很多人扑出战壕,然后便不见了。
活着的兵里找不到他,死去的兵里也找不到他。
那次他们打了胜仗,兵的失踪于是变得蹊跷,几近离奇。
几天以后队伍打到兵的家乡,营长将兵失踪的消息告诉了兵的女人,女人听了,表情即刻变得不安。
他失踪了?找不到了。
怎么可能?部队里常有这种事情。
营长说,他可能战死了,死在非常隐蔽的地方,我们找不到他;他可能被俘了,虽然我们打了胜仗,他仍然有走散然后被俘的可能;他可能逃跑了,因为太过恐惧,不敢面对敌人。
他回来过吗?没有。
女人说,你们弄丢了我丈夫,你们不该这样问我。
不是我们把他弄丢的。
营长说,是他失踪了。
我猜他战死了。
女人说,先与队伍走散,然后战死。
他既不会逃走也不会被俘,他那么强壮,那么勇敢。
他战死了,你们有责任的。
当然。
营长笑笑说,不管他战死,逃走,或者被俘,这点钱都是对你的补偿。
现在我得走了,你知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光。
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女人不愿相信她的丈夫已经死去,但是现在,她不得不相信。
她被自己虚构的故事说服,然后在梦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丈夫只知冲锋,终与队伍走散。
他遇到敌人的散兵,他被敌兵打死然后扔进河里——丈夫是战死的,他不可能成为俘虏。
两年以后,队伍再一次打回来,女人再一次见到营长。
营长说我的五百多人,只打剩不足五十人。
营长说仍然没有你丈夫的消息。
营长说我倒希望他被俘,似乎只有被俘才有活命的机会。
女人不相信丈夫会成为俘虏,但现在,女人突然非常希望她的丈夫成为俘虏。
只有成为俘虏才可能与部队失去联系,才可能彻底失踪,才可能有活着的机会。
可是丈夫成了俘虏,将会受到怎样非人的折磨?每一天夜晚,女人都会被睡梦里丈夫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惊醒。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
在部队,女人再一次遇到营长。
营长不再是当年的营长,他现在的任务,是负责核实战争中失踪士兵的名单。
他坐在一张桌子后面,两个裸露的胳膊上,整齐地排列着十几个弹痕。
我来找我丈夫。
女人说,你们是否找到了他?当然没有。
营长说,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被俘。
我们拿到了所有的战俘名单,包括死去的战俘,可是没有你的丈夫。
他应该逃走了。
他肯定逃走了。
也许他就藏在村子里,藏在你的家里,藏在墙壁的隔层里。
不过这已经不归我管了。
再说能活着有什么不好呢,我整整一个营的兄弟啊,现在只剩下我了。
女人不相信丈夫会逃。
当初他主动提出要去打仗,他怎么会逃呢?他的胆子大得像狼,他怎么会逃呢?他一直没有在自己面前出现,他怎么会逃呢?女人不相信,可是突然,女人希望他真的逃了。
他逃了,保一条命,就什么都有,就可能什么都有,就真的什么都有。
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发现自己早已老去。
清晨,出门喂鸡的女人看到一个男人从她面前走过去。
男人扫她一眼,目光在她的脸上没有丝毫停留。
女人心里猛一哆嗦——男人太像她的丈夫了——相貌像,身材像,表情也像。
可是他是她的丈夫吗?女人僵在门口,任一群叽叽喳喳的鸡崽儿焦急地啄着她的脚背。
女人终喊出一声“天啊!”,扔掉怀里的箩筐。
她至少追出五里地,可是没有男人的影子——既没有像她丈夫的男人的影子,也没有不像她丈夫的男人的影子。
女人往回走,想,他是她的丈夫吗?他不是她的丈夫吗?丈夫真的死去了吗?丈夫真的没有死去吗?女人回到家,幻想丈夫站在院子里,坐在屋子里,藏在墙壁的隔层里。
女人找了很久,仍然只有孤零零的她。
女人叹一口气,拾起箩筐。
女人想,不管如何,丈夫给了她等待和希望——丈夫有可能活着,有可能死去,丈夫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她来说,便够了。
(有删改) 1.如何理解“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这句话的含意?文中哪些内容照应了这句话?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6分)答:2.对于自己丈夫的下落,女人的心理期望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6分)答:3.小说最后安排了一个男人从女人面前走过的情节,这样的安排是否多余?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8分)答:【方法归纳】【题型示例】①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有什么好处?②小说故事是围绕什么展开的?③小说第×段写到“……”,有什么作用?④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⑤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示例说明:考查小说线索和构思(布局谋篇)的题目常常直接考问,或有“怎么展开的”、“有什么作用”的暗示。
或要求概括情节,或要求说明某一情节(段落)或细节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1.仔细阅读文本,把握小说总体构思,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2.弄清小说一般都以什么为线索,小说的结构一般是怎样安排的。
3.要结合小说的主题来分析小说线索及结构安排的作用。
4.要注意小说开头、结尾的特殊作用。
要从内涵揭示、人物塑造、结构安排、艺术表现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答题范式】1.说明小说的线索;分析线索安排的作用――如何巧妙安排结构,如何揭示主题。
①以“××”为线索,通过…………等情节来展开故事。
②以“××”为线索,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③以“××”为线索,开端写……,发展写……,高潮写……,结局写……④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心理发展……2.说明小说某个段落或某段文字的作用:与前文相呼应,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暗示情节发展、集中突出矛盾冲突……要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内容说明+结构作用+艺术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不一定面面俱到。
要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具体说明,不能只堆砌术语。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还乡路遥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
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
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
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
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