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脉图描记实验课件

脉图描记实验课件

脉位不浮为微脉
脉图判读-脉位
主波波幅最高,波群最清晰时的取脉 压力;主波波幅的高度; h4/h1 。
75克压力(0—40mmHg)以下,波幅高度在正常范 围, 为浮脉。
75克压力(0—40mmHg)以下,波幅高度明显小于 正常范围,h4/h1<55%为濡脉。 150克压力(80mmHg)以上,波幅高度在正常范围, 为沉脉。
脉象客观描记意义
可使脉象表现得以客观记录,且可进行 量化分析,减少了脉象研究中的主观判 断成分,便于中医学的科研。
可客观保存脉诊记录,有助于动态观察 病情变化,便于会诊和远程诊断,为中 医疗效评估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可作为中医智能专家诊疗系统的基础数 据,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帮助初学者学习掌握脉象的辨别,使初
脉图主要要素
主波( P波) 9~22mm 主波角( P角) 19 ° ~ 42° 上升角( U角) 80 °~87 ° 重搏前波( T波) 降中峡( V波) 重搏波( D波) 0.5~2mm 流入时间( U—P时间) 0.07 ~ 0.11S
脉图指标
脉波频率的测量, 常用方法有下列二种:
测定二个U点或二个P波峰顶平行横线间的
时间(秒数),代入①式,或小格数,代入②式:
①式:
60
脉率= --------------------
U-Uˋ或P—Pˊ间隔时间(秒)
②式 :
1500
脉率= --------------------
U-Uˋ或P—Pˊ间小格数
脉图指标-波幅
h1:主波幅度,为主波峰顶到脉搏波图 基线的高度(基线与时间轴平行时)。 h2:主波峡幅度,为主波峡谷底到脉搏 波图基线的高度。 h3:重搏前波幅度,是重搏前波峰顶到 脉搏波图基线的高度。 h4:降中峡幅度,为降中峡谷底到脉搏 波图基线的高度。 h5:重搏波幅度,为重搏波峰顶到降中 峡谷底所作的基线平行线之间的高度。
主波角∠P(θ):也称为顶角,是 主波峰顶升支与降支形成的夹角。
脉图判读-速率
节律规整(差值<0.12秒)
脉率不足60次/分,为迟脉(超过5个大 格,)
脉率60--72次/分,为缓脉(超过4个大 格,不足5个大格)
脉率91-120次/分,为数脉 (超过2.5个 大格,不足3.5个大格)
脉率超过121次/分,为疾脉((不足2.5 个大格)
脉图指标-时间
t1:为脉搏波图起始点到主波峰点的时值。 t2:为脉搏波图起始点到主波峡点的时值。 t3:为脉搏波图起始点到重搏前波点的时值。 t4:为脉搏波图起始点到降中峡之间的时值。 t5:为降中峡到脉搏波图终止点之间的时值。 t:为脉搏波图的起始点到终止点的时值。 w:主波上1/3的宽度。
脉图指标-比值
学者的脉象判断有所依据。
试验目的
1、学会中医脉象仪的使用方法与脉图 描记过程;
2、熟悉脉图的常用指标及检测方法; 3、熟悉正常脉象的形态及其参考值; 4、了解常见病例脉象的脉图变化; 5、了解脉象参数与病证的相关性。
试验器材
TD- Ⅲ型中医脉象仪,脉枕,量角器,直尺等
试验内容
1、仪器连接与调节 2、脉图描记 3、脉图分析
h3/h1:主要反映血管壁的顺应性,亦有 称为弹性系数。 h4/h1:主要反映外周阻力高低。 h5/h1:主要反映血管顺应性和主动脉瓣 功能情况。 w/t:对应于主动脉压力升高的持续时间, 与h3的出现时间和外周阻力有关。 t 5/t4:与心率有关,心率加快时t5/ t4≤1。
脉图指标-夹角
升支角∠U(α):为脉图升支与脉 搏波图基线的夹角。
图形:从示意图 单一的波示图 多 项因素波示图 影像图 脉象地形图发展;
传感器:从单点式 多点式发展 复 合式传感器发展。
脉象客观描记仪器的研究
国内研制的脉象仪有多种,如 MX-3和HMX-3C,MTY-A型脉图仪、 MX-I型脉象参数自动测算仪、多维 脉象检测系统、 TD- Ⅲ型中医脉象 仪等。
150克压力(80mmHg)以上,波幅高度明显小于正 常范围,h4/h1<55%为弱脉。 200克压力(100mmHg)以上, 175克压力以下无 明显脉形图可见,波幅高度在正常范围或高度降低,小 于7mm为伏脉。
脉图判读-脉形
滑脉:上升支直立,无转折;流 入时间0.07 ~ 0.09秒;主波夹角17 ° ~ 22°;重搏波显著,重搏波波 幅大于2mm,位置多在下或中;潮 波明显,降中峡深度增加,降中峡与 主波比值<50%为滑脉。
1953年,朱颜首先将杠杆式脉搏描记器 用于中医脉象研究;
1958年陈可冀用自制的压电式脉搏拾振 器联接心电图仪,在三种不同压力下描记
研究了若干高血压病弦脉脉象的波形图。
脉象客观描记仪器的研究
7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和医学工 程技术的发展,各种脉象仪和脉象传感器 相继问世。
仪器:弹簧杠杆式描记器 电子换能 式脉象从仪 多功能智能式脉象仪 影像 式脉象仪 多维脉象仪发展
脉图描记
1、体位:可以采用正坐位和仰卧位, 呼吸平稳、自然。
2、部位:寸口脉(桡动脉)。 3、传感器的安置:应正好位于关部,
对准桡动脉部位。 4、仪器定标:走纸速度一般为25mm/
秒,脉图幅值定标一般为10mm/mv.
脉图分析
典型的正 常脉象图是由 一组波群及各 波之间的间期 组成,并代表 一个完整的脉 搏搏动周期。
脉图描记与分析
脉象客观描记
长期以来,人们渴望对脉象用客观的 描记分析来代替主观的经验感觉。早在 宋代施发著的《察病指南》就有33种脉 象示意图;明代张世贤的《图注难经脉 诀》、沈际飞的《人元脉图影归指图说》 用脉影示意图”来说明脉象的“体位” 及“性状。
脉象客观描记仪器的研究
1860年Vierodt创制了第—台弹簧杠杆 式脉搏描记器,描绘了脉搏图使脉象图由 示意图进入波示图阶段。
脉图判读-速率
节律不规整(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2秒)
脉率不足90次/分,间歇无规律为结脉(超 过2.5个大格)
超过91次/分,间歇无规律为促脉(不超过 2.5个大格)
间歇有规律为代脉,可呈二联律或三联律等。 P波波幅高低不一,大部分主波低于8㎜,
个别可在10mm以上,脉位浮为散脉。 主波幅低于7mm,间期差明显大于0.12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