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 物理浮力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 物理浮力专题练习(及答案)
不变,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根据固体的压强公式:p= = 得,桌面受压强不变,故 A
错误;冰熔化成水后,水的密度不变,故 B 错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即排开水的重力 G 水即得 F 浮=G 排水);由于冰块漂浮,根据 二力平衡知识,有 F 浮=G 冰;故 G 冰=G 排水;故冰块熔化前后,水面高度 h 不变;根据液体 压强的公式:p=ρgh 可得,由于水的高度 h 不变,故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故 C 错误,D 正确;
轮船从大海驶往长江的过程中,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得到浮力的变化;海水的密 度大于江水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到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
【详解】 当轮船从大海驶往长江的过程中,处于漂浮状态,轮船的重力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海
水的密度大于江水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得到
,所以轮船下
沉一些。
故选 C。
D.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p 地甲>p 地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将一块橡皮泥撑开成碗状放入甲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将另一块捏成
球形状放入乙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由此可知橡皮泥处于两种液体中是所
受浮力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公式 F 浮= 液 g由图可知 V 排甲>V 排乙,所以 ρ 甲<ρ 乙
液面相平,深度 h 相等,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由公式 p=ρgh 可知,甲杯底部所受
液体的压强较大,即 p 甲>p 乙,故 B 正确,D 错误。
2.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烧杯甲和乙,内盛有密度不同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先后放入其 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若甲、乙两杯 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 p 甲和 p 乙,鸡蛋排开盐水的质量分别是 m 甲和 m 乙.则
5.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并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 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小球静止时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两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 为 F 甲、F 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 甲<F 乙 ρ 甲<ρ 乙 C.F 甲=F 乙 ρ 甲>ρ 乙
B.F 甲=F 乙 ρ 甲<ρ 乙 D.F 甲>F 乙 ρ 甲>ρ 乙
故 AC 错误; B.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之和,因为 ρ 甲<ρ 乙,所以等体 积液体甲、乙的质量关系为
m 甲<m 乙 即
G 甲<G 乙 橡皮泥处于两种液体中是所受浮力相同,因为 F 浮=G 排,所以
G 甲排=G 乙排 故有
G 甲+G 甲排<G 乙+G 乙排 因此液体对容器底压力
12.将重为 4.5N、体积为 0.5dm3 的小球投入水中静止后,小球
A.沉底 浮力大小为 5N B.悬浮 浮力大小为 4.5N C.漂浮 浮力大小为 4.5N D.漂浮 浮力大小为 5N 【答案】C 【解析】(1)由图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因为物体漂浮或 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同一只鸡蛋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 于鸡蛋的重力, 因为 F 浮=G 排=m 排 g,浮力相同,所以鸡蛋排开盐水的质量相同. (2)因为 ρ 液>ρ 物时物体漂浮,ρ 液=ρ 物时物体悬浮,所以乙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甲杯 中盐水的密度,因为 p=ρgh,且两杯中液面相平,所以乙杯底压强大于甲杯底压强. 故选:C.
4.把同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只盛有不同液体的杯子里,静止时小球位置如图所示, 则小球所受的浮力 F 甲和 F 乙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F 甲=F 乙 B.F 甲<F 乙 C.F 甲>F 乙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由浮沉条件知道,同一小球尽管放在不同的液体中,但漂浮和悬浮时受到的浮力 都等于重力,故 A 符合题意,故选 A。
11.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所示,他沿杯璧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
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 F 随时间 t 的变化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开始加入清水时,鸡蛋会缓慢下沉,浸入水中的体积逐渐增大,但还是漂浮状态,所以浮 力不变;全部进入水中后,继续加清水,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但液体密度减小,根据 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减小,但不会减小为 0,所以 D 图是正确的.
D.P 甲=P 乙,F 甲<F 乙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两木块完全相同,它们在液体内都是静止的,故受力平衡,即浮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
∴F 甲=F 乙,
由于物体在甲中浸入液面的体积比乙中的小,故由 F 浮=ρ 液 gV 排得:ρ 甲>ρ 乙, ∵p=ρ 液 gh 得,由于液面高度相同, ∴p 甲>p 乙.
最新 物理浮力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浮力
1.甲、乙两个相同的杯子里盛有不同的液体,将相同的小球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液面 恰好相平(如图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是 p 甲和 p 乙,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 为 F 甲和 F 乙,则
A.F 甲>F 乙
B.p 甲>p 乙
C.F 甲<F 乙
D.p 甲<p 乙
故选 A.
7.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ρ 铜>ρ 铝)后, (铜块和铝块高度均小于烧杯高度),缓慢向两烧杯中倒满水,且水没有溢出,下列判断 中正确的是( ) A.放铝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 B.放铜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 C.两烧杯倒入水一样多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
G 甲+G 物+G 容 <G 乙+G 物+G 容 因此容器对地面的压力
F 容甲<F 容乙
由压强公式 p= F 可知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s
8.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把质量相等体积不同的 A、B 两个实心小 球放入甲液体中,两球沉底;放入乙液体中,两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小球 B 排开甲液体质量小于小球 A 排开乙液体的质量 B.在甲液体中容器底对小球 A 的支持力等于对小球 B 的支持力 C.小球 A 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液体中的浮力 D.小球 A 排开甲液体质量小于小球 B 排开乙液体的质量 【答案】A 【解析】A. 在乙液体中,A 漂浮,A 排开的乙液体的重力等于 A 的重力,在甲液体中,B 下沉,B 排开的甲液体的重力小于 B 的重力,A、B 质量相等,因此小球 B 排开甲液体质 量小于小球 A 排开乙液体的质量,故 A 正确;B. mA mB,在乙液体中,A 漂浮,乙沉底,因
由于 m铜 m铝 , 铜 铝 ,所以 V铜 Vv铝 ,因为这两个金属块都浸没在水中,所以它们 排开水的体积都等于它们各自的体积,则V排铜 V排铝 ,所以铝块排出的水多,盛水少,所
以向烧杯倒水少;铜块排出的水少,盛水多,所以向烧杯倒水多.故 B 正确,ACD 错 误.故选 B. 【点睛】 根据密度公式,质量相等密度大的反而体积小,两个水杯相同,放入金属块的体积也大, 杯子所装的水越少,否则,装的越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
AC.由图知,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悬浮,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此时它们所受的浮
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同一小球的重力不变,则浮力相同,即 F 甲=F 乙;故 AC 错误;
BD.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小球在乙杯中悬浮,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小球
的密度,乙液体的密度等于小球的密度;所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两杯中
F 甲<F 乙
由压强公式 p= F ,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 s
p 甲<p 乙
故 B 正确; C.将一块橡皮泥撑开成碗状放入甲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将另一块捏成球 形状放入乙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由此可知橡皮泥处于两种液体中是所受 浮力相同,故 C 错误; D.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液体重力、物体重力之和,因为 G 甲<G 乙,所以
A.p 甲=p 乙 m 甲=m 乙
B.p 甲<p 乙 m 甲>m 乙
C.p 甲<p 乙 m 甲=m 乙
D.p 甲>p 乙 m 甲>m 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
因为 ρ 液>ρ 物时物体漂浮,ρ 液=ρ 物时物体悬浮,所以乙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甲杯中盐水的
密度,
因为 p=ρgh,且两杯中液面相平,所以乙杯底压强大于甲杯底压强.
(2)因为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同一只鸡蛋在两杯中受
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鸡蛋的重力,
因为 F 浮=G 排=m 排 g,浮力相同,所以鸡蛋排开盐水的质量相同.
故选 C.
3.当轮船从大海驶往长江的过程中(海水的密度大于江水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受到的浮力变大 B.它受到的浮力变小 C.它下沉了一些 D.它上浮了一些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 A B,由 = 可得,VA VB, 在甲液体中, VA 排 VB 排,所以 FA 浮 FB 浮, 则根据 G=F 浮 N 可知支持力 N=G−F 浮,所以,NA<NB,故 B 错误;C. 小球 A 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小
于 A 的重力,小球 A 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 A 的重力,故小球 A 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 力小于在乙液体中的浮力,故 C 错误;D. 在乙液体中,A 漂浮,在甲液体中,A 沉底,因 此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VA VB,小球 A 排开甲液体质量和小球 B 排开乙液体的质量 无法确定,故 D 错误。故选 A. 点睛:根据两个小球的浮沉情况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判断出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 关系,物体漂浮,则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下沉,则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根据 物体的浮沉条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根据物体的受力平衡即可判断支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