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课时1 找规律_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课时1 找规律_北师大版

第三单
元乘法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课时1 找规律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
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 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 能比较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进行乘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1. 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2. 揭示新课题。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找规律”。

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乘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乘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本第31页“练一练”的第1题。

四、反馈交流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个别辅导。

五、当堂训练
课本第31页“练一练”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六、小结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七、作业布置
课本第31页“练一练”的第1,5题。

八、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