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_【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胶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住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2)理解胶体的分类、净化、制备,掌握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提问、讨论和总结(1)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本节的教学,向学生渗透严谨治学的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

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本学科更加热爱。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为含氧酸和无氧酸D.含有H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2.[双选题]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实现的是( )A.Na―→Na2O2B.MgO―→Mg(OH)2C.K2CO3―→KOHD.CaCO3―→Ca(OH)2【展示】清晨,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产生的美丽的景像—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美丽的景象?这样美丽的景象与什么物质有关?欣赏,思考,感受自然之美复习回顾物质的分类,尤其是混合物的分类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分散系---10分钟讲解:1、分散剂: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得到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于其中的物质【提问】溶液、浊液等分散系有何区别?认识新知识:1、分散剂: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得到的混合物。

2、分散质: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于其中的物质分组讨论阅读课本35-36页,填空:分散系的分类:依据-————————加深对混合物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三个概念2、胶体的分类---5分钟【小结】胶体的分类(1)按分散质(2)按分散剂【展示】不同胶体的实物图片【知识巩固】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室里,可用放大镜观察来区分胶体和溶液两种分散系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C.从胶体的有关知识可见,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结构有关D.1 L 1mol·L-1FeCl3溶液完全反应会生成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胶体微粒体会生产、生活中胶体的广泛存在,加深对胶体的理解回顾知识,应用知识,解答问题。

使学生学会将生产、生活中的物质与学科学习的理论、概念相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胶体的净化—渗析---10分钟【提问】如何分离溶液和悬浊液?方法是什么?过滤的原理是什么?思考:如何分离溶液和悬浊液?回答:过滤过滤的原理:溶质能够透过滤纸,而浊液中固体颗粒不能。

深入思考引入渗析的概念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碘水不变蓝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D.加入碘水变蓝2、对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渗析、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可采用什么方法?(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颗粒,可采用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

(2)、实验室中制取的Fe(OH)3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Cl-离子,可用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含有的杂质Cl-离子。

(3)、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CaCO3杂质可采用方法。

4、胶体的制备---Fe(OH)3胶体---6分钟【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课本39页第四题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mol/L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思考】红褐色物质是什么?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实验注意问题?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阅读课本观察实验,总结现象思考、回答问题:红褐色物质是Fe(OH)3,红褐色液体是Fe(OH)3胶体使学生理解Fe(OH)3胶体是粒子胶体。

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分散系:1、定义:2、分类:二、胶体:1、概念:2、分类:3、净化-渗析:4、制备:第二章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住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2)理解胶体的分类、净化、制备,掌握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提问、讨论和总结(1)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本节的教学,向学生渗透严谨治学的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

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本学科更加热爱。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建议】:胶体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

建议学生在本节的学习中尽可能的与生产、生活相练习,扩大知识范围,提高深度和广度,严谨治学。

【课前预习】:阅读预习课本35-37页;思考下例问题:1、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2、胶体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你所了解的生活、生产中常见的胶体有哪些?4、胶体的净化方法是什么?用到哪些用品?本质原因是什么?5、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方法是什么?【课中学习】:【回顾复习】1.[双选题]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B.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就是碱性氧化物C.根据是否含有氧原子,酸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D.含有H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2.[双选题]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实现的是( )A.Na―→Na2O2 B.MgO―→Mg(OH)2C.K2CO3―→KOH D.CaCO3―→Ca(OH)2一、分散系1、分散剂: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得到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于其中的物质阅读课本35-36页,填空:练习: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1nm=10-9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二、胶体1、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本质特征: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溶液、血液、豆浆、墨水、涂料、肥皂水、AgI胶体、烟、云、雾、有色玻璃、烟水晶等2、胶体的分类(1)按分散质粒子结构:胶体{(2)按分散剂状态:胶体{【知识巩固】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室里,可用放大镜观察来区分胶体和溶液两种分散系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C.从胶体的有关知识可见,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结构有关D.1 L 1mol·L-1FeCl3溶液完全反应会生成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胶体微粒3、胶体的净化—渗析【提问】如何分离溶液和悬浊液?方法:过滤的原理:设问:胶体粒子又是怎样呢?阅读课本37页“知识点击”—胶体与渗析3、胶体的净化---渗析定义:原理:用品:思考:分离溶液和浊液的方法分离溶液和胶体的方法分离溶液和浊液的方法知识巩固:1、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

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碘水不变蓝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D.加入碘水变蓝2、对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渗析、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可采用什么方法?(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颗粒,可采用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

(2)、实验室中制取的Fe(OH)3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Cl-离子,可用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含有的杂质Cl-离子。

(3)、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CaCO3杂质可采用方法。

4、胶体的制备---Fe(OH)胶体3方法:【思考】红褐色物质是什么?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实验注意问题?方程式:注意:知识巩固:1、下列不属于分散系的是:A.水 B.食盐水 C.氢氧化铁胶体 D.淀粉溶液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C.能否通过滤纸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随堂练习: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粉笔灰 B.冰块 C.食盐D.色拉油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 )A.稳定的液体 B.透明的液体 C.混合物D.化合物3.纳米涂料是把纳米粉均匀地分散到涂料中,这种分散系(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纳米粉沉淀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4.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与溶液有明显不同的外观特征,胶体呈胶状B.胶体不稳定,静止后容易产生沉淀C.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滤液与原来胶体的组成是不同的D.豆浆是胶体,因为豆浆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5.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A.蒸发B.过滤C.结晶D.渗析在下列横线上用上面方法的编号填出恰当的分离或提纯方法。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蛋白质胶体中混有的(NH4)2SO4,用____________。

(3)分离KN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用______________。

6.把淀粉和NaCl溶液装入半透膜袋内,浸入蒸馏水中进行渗析。

试回答:(1)证明淀粉未透过半透膜而Cl-已透过半透膜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淀粉与NaCl溶液已分离完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能力拔高)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