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广告发展历程

中国广告发展历程

中国广告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
一、早期社会广告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只能凭借打猎、捕鱼等手段,利用自然界现有的动植物维持生存。

为了生存,人需要相互交流,交换物品,如此便产生了最初的广告的思想。

我国最初的文字广告多是政治、军事性质的社会广告。

二、经济广告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广告出现。

经济广告主要形式:
口头广告:他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广告形式之一,形式多为吆喝、叫卖;
实物广告:和口头广告同时出现,并与口头广告相辅相成;
标记广告:最初只是为了表示所有权或为纪念、装饰之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上的分工,交换的扩大,逐渐出现了商业性的标记;
音响广告:他的出现与行商密不可分,在西周时便出现了,行商以箫管为音响媒介,引起人们注意而招揽生意;
招牌与幌子: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商家,他们常用的广告形式是招牌和幌子。

招牌大多用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自号,也可称为店标。

幌子主要表示经营的商品类别或不同的服务项目,可称为行标,招牌和幌子,在商业贸易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广告:
中国的封建社会历经14个朝代,长达2000多年。

战国至隋朝年间,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广告的发展也是平平无奇。

但广告的方法和技巧上确有不少改进。

一、悬帜广告。

他的出现不但说明当时已具备了这种广告形式产生的物质条件,而且说明了商人广告宣传意识的增强。

二、悬物广告。

它是实物广告的发展,它是店铺在门前悬挂于经营范围有关的物品或习惯性标志,起着招牌广告的作用。

三、商品命名广告。

由于手工业发达,市场上开始有了竞争。

商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商品市场,多以该产品的能工巧匠的名字或与商品有关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来命名商品,以加深顾客印象,于是形成了商品命名广告。

四、广泛流传的“买卖”故事。

这一时期广告开始讲究广告技巧和心理效果,诱发人们的国脉欲望,利用名人的“马价十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五、唐代时对“市”有一套比较严密的管理制度。

唐代以灯笼广告、旗帜广告最为兴盛,是酒楼、饭馆的特色之一。

六、两宋打破了市坊的界限,不但住宅和商业区的围墙被废除,而且可以在大街小巷等处临街开设店铺,形成了住宅与商业店铺混杂交错的局面,是个行业自由买卖,自由竞争,商业活动有了很广泛的活动余地。

宋朝招牌广告普遍使用,他有横、竖等不同的类型,广告上有文有图用文字写明店铺名称和性质,图画则显示行业性质,如药店画药葫芦,铁铺门前画钳、刀标记,酒店画太白像等。

这时的音响广告是声音与音乐的结合,把人类原始的吆喝叫卖声与歌谣、快板、词曲相结合,更加悦耳动听并更具有诱导性。

这时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广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具有近代广告特点的印刷广告出现了,这便是北宋时济南刘家针铺所用的广告铜板雕刻,它是我国商标与广告的珍贵历史文物。

他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比西方公认的最早的印刷广告——1473年英国第一个出版商威廉.凯克斯顿为宣传宗教内容的书籍而印刷的广告还早三四百年。

七、元代印刷广告进一步发展,在1985年8月,在湖南沅陵县发掘的一座1306年以前的元代墓葬中,出土了两张印有商品广告的产品包装纸。

八、明清时期的广告。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明清时代的知识分子已逐步脱开自命儒雅脱俗的传统思想,开始涉足广告领域,以自己的文字专长直接为商业广告服务,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商业广告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是文字广告中的招牌广告和商业对联广告。

明清史的招牌广告注重以儒家“以义取利”的思想为主导,讲究商业道德和商店信誉,此时的招牌已不再是以单调的姓氏或街坊的名字作为内容,而是赋予招牌文字以特定内涵,如同仁堂的“童叟无欺”;全聚德的“全仁聚德,财源茂盛”;其次,在招牌含义上游的选用吉祥如意为主题。

第三,在招牌内容上还采用与商店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主题。

明清时期,我国的印刷业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各地书商和印刷者为了扩大影响,利用书籍插图大做广告,以此来推销各类书籍。

以上有关中国广告发展史大部分摘自网络。

以下本人对现当代广告发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由于现当代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从最传统的印刷技术的提升,带来了一种新的广告方式:海报,于是就有一些广告人致力于海报以及报纸广告的研究,形成了一个最初的现代广告的雏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普及,出现了电视广告,互联网广告。

于此同时随着广告人的理念和思想的进步,更多形式的户外广告与各种形式的其他广告相继问世,这也注定了广告学的发展与完善。

广告学在广告人的努力与创新下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的提高广告的整体“素质”,并且不断的完善着广告这一融汇多种艺术与技术的系统。

中国广告发展史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亚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最早的刊登广告的定期中文刊物。

185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香港发行并销售到广州、上海等地的《遐尔贯珍》刊物,首先利用刊物兼办广告业务。

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孖刺报》,增出中文版《中外新报》,最早刊登了商业广告。

1904年,国人开办闵泰广告社。

国人开办的广告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成立于1926年的华商广告公司和成立于1930年的联合广告公司。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在北京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27年,上海有六家广告社组织成立“中华广告公会”,这是我国广告同业的最早组织。

2、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年后)
1979年初,中国广告恢复全面启动。

这足以说明1979年是中国的广告元年。

1979年1月14日,《文汇报》首先发表文章《为广告正名》
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拟订《上海电视台广告业务实行办法》、《国内外广告收费实行标准》。

1979年1月25日,上海电视台成立了广告业务科。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在电视上播出“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的幻灯片,继而播出中国电视广告史上的首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

1979年2月,《文汇报》率先恢复中国报纸广告。

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手表。

1979年3月5日,上海电台恢复广告业务。

1979年4月15日,广东电视台设立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广告节目。

197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开始刊登广告。

1979年11月,中央宣传部颁布《报刊、广播、电视刊登和播放中国广告的通知》。

1979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辟“商品信息”节目,集中播放国内外广告。

1979年12月20日,北京市各处出现商业广告路牌。

1979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研究广告节目的问题。

1980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播出建台以来第一条商业广告。

1982年,我国公布大陆广告业复苏后的第一部广告法规《广告管理暂行条例》。

1983年12月27日,中国广告协会成立(简称中广协)。

1983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开办广告专业,正式向全国招生。

这是我国高等院校开办的第一个广告专业。

1988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专业成立。

1993年7月15日,国家工商局发布《关于在部分城市进行广告代理制和广告发布前审查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从1993年下半年起在全国开展广告代理制试点。

1994年3月,北京广播学院成立我国内地第一个广告学系。

1994年6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获准正式招收首批广告硕士研究生。

1995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正式实施。

1995年,由IMI市场信息研究所、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系、国际广告杂志社等编辑的全国首部《1995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问世。

1996年,《国际广告》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这是我国第一家广告专业月刊。

1996年,中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

2003年11月11日,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出版的《新京报》诞生,是首次由两大报业集团跨抵御合作出版的综合性日报。

相关主题